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公嶺村

(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轄村)

鎖定
太公嶺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位於大嶺山鎮西部,距大嶺山鎮中心區4千米,面積2.24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境內有大嶺頂山,海拔71.18米。東連龍山村,南連龍江村,西接百花洞村、下高田村,北連梅林村,東北與大沙村接連。2015年末,太公嶺村户籍人口1774人。 [1] 
明代,太公嶺村境域屬東莞縣第九都。清代,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七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二區大沙鄉、第三區矮嶺出鄉,寮步人民公社嶺東營,大嶺山人民公社太公嶺生產大隊、大地生產大隊,大嶺山區太公嶺鄉,東莞市大嶺山鎮太公嶺管理區,大嶺山鎮太公嶺行政村。 [1] 
2015年,太公嶺村有工業企業34家,私營個體工商户187家,經營涉及五金、傢俱、印刷、電子、塑膠等行業,佔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89%。集體房產配套設施面積8.4萬平方米,集體經濟總收入1579萬元,集體總資產9643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1] 
中文名
太公嶺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
地理位置
大嶺山鎮西部
面    積
2.24 km²
電話區號
0769
人口數量
1774 人(2015年末户籍人口)
車牌代碼
粵S

太公嶺村歷史沿革

明代,太公嶺村境域屬東莞縣第九都。
清代,屬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七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二區大沙鄉、第三區矮嶺出鄉,寮步人民公社嶺東營,大嶺山人民公社太公嶺生產大隊、大地生產大隊,大嶺山區太公嶺鄉,東莞市大嶺山鎮太公嶺管理區,大嶺山鎮太公嶺行政村。 [1] 

太公嶺村行政區劃

太公嶺村為東莞市大嶺山鎮村,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18212。 [1]  [2] 

太公嶺村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太公嶺村,位於大嶺山鎮西部,距大嶺山鎮中心區4千米,面積2.24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境內有大嶺頂山,海拔71.18米。東連龍山村,南連龍江村,西接百花洞村、下高田村,北連梅林村,東北與大沙村接連。 [1] 

太公嶺村人口

2015年末,太公嶺村户籍人口1774人,其中男873人,女901人;80歲以上38人,最年長者95歲(男、女各1人);海外留學人員2人。外來暫住人口5000多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3人。 [1] 

太公嶺村經濟

太公嶺村傳統經濟以水稻種植為主,花生、甘蔗、木薯、橙橘、荔枝也有大面積種植。改革開放初期,村有糧、油、糖、紅磚加工廠,飼養有生豬、牛、塘魚等。1990年後,隨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 [1] 
2010年,太公嶺村兩級經濟總收入1260 萬元。
2015年,太公嶺村有工業企業34家,私營個體工商户187家,經營涉及五金、傢俱、印刷、電子、塑膠等行業,佔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89%。集體房產配套設施面積8.4萬平方米,集體經濟總收入1579萬元,集體總資產9643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1] 

太公嶺村社會事業

太公嶺村教育事業

2015年末,太公嶺村內有盛基小學,五光十色幼兒園。 [1] 

太公嶺村文體事業

2015年末,太公嶺村有運動場1個,籃球場3個,健身廣場1個,老人活動中心1所,電子閲覽室1間(2015年藏書3000冊)。 [1] 

太公嶺村基礎設施

1963年,太公嶺村通電、通電話,1990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末,通互聯網,2006年,全村道路實現水泥硬底。 [1] 

太公嶺村交通運輸

太公嶺村有國道G107穿村而過,村內有多條村道連成道路網絡,並與周邊村連接貫通。 [1] 

太公嶺村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太公嶺村始建於元代,建村時因村落處在山背中,並附會姜太公釣魚渭水的傳説,把供村民飲用的泉水稱為渭水,取村名為“渭溪”,後改為“太公嶺”。 [1] 
  • 世居村民
太公嶺村世居村民為鄺姓,其先祖於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從安徽廬江縣遷廣東南海大鎮鄉肖書郎裏,後遷廣東新會開平古崗州潘村,再轉東莞縣石井,約於元代皇慶、延祐年間(1312~1320年)遷此地。 [1] 
  • 本地方言
太公嶺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大嶺山話。 [1] 
  • 傳統民居
太公嶺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72座,其中建於元代的磚瓦房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多已破敗,無人居住。 [1] 
  • 相關歷史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初,中共東莞黨組織在洪裕鄺公祠開辦抗日青年訓練班。同年底,東莞縣“抗日模範壯丁隊”隊長王作堯帶領60多名隊員進駐太公嶺村。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中共東莞縣委在太公嶺村洪裕鄺公柯召開東莞縣第一次婦女工作會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初,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在曾生領導下挺進大嶺山,在太公嶺村洪裕鄺公祠休整。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12日,國民黨軍對太公嶺村進行掃蕩,全村房屋90%以上被燒燬。1974年8月,原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回訪太公嶺村查看鄺氏宗祠、洪裕宗祠等。 [1] 

太公嶺村風景名勝

  • 鄺氏宗祠
鄺氏宗祠,建於明末清初。1962年、2007年,重修,佔地面積18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闊10.35米,進深17.47米,磚木石結構,三間二進四合院佈局,仍作宗祠使用,也是老人活動中心。楹聯“衍蠡家聲必籍詩書光大前模垂裕後昆相繼起,慶斯孫子共敦厚友克繩祖武仰承先代以遺徽”,書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存太公嶺村鄺氏宗祠、代表性匾額“鄺氏宗祠”,書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存太公嶺村鄺氏宗祠正門上方。 [1] 
  • 洪裕鄺公祠
洪裕鄺公祠,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2014年,重修,佔地面積337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闊11.6米,進深29.07米,磚木結構,三間二進合院佈局,仍作公祠使用。其他建築有門樓,始建時間不詳。位於太公嶺村舊圍,為清代建築風格。2008年,重修,坐北向西南,面闊3.7米,進深5.5米,高6.3米,磚木石結構,單間建築,平面呈長方形,內部用木板隔成兩層。首層供奉有土地神位,上層設有圓形瞭望口,前後各設一門,麻石門框。該門樓是太公嶺村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
碑刻“洪裕鄺公祠碑文”,刻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存洪裕鄺公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初,中共東莞黨組織在洪裕鄺公祠開辦抗日青年訓練班。同年底,東莞縣“抗日模範壯丁隊”隊長王作堯帶領60多名隊員進駐太公嶺村。 [1] 

太公嶺村地方特產

太公嶺村農產品有荔枝(糯米餈),傳統節慶食品有明爐荔枝柴燒鵝。 [1] 

太公嶺村著名人物

鄺容坤(1921~1949年),烈士,粵贛湘邊縱隊一支三團戰士。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在東莞縣寮步浮竹山戰鬥中輛牲。 [1] 

太公嶺村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太公嶺村被廣東省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衞生村”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