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鎖定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是清代梅曾亮創作的散文,此文論文章寫作,強調要表現“人之真”,即表現作者的真性情,這涉及到了創作的個人風格問題。文章的個人風格,來自個人真情實感的描寫,不弄虛作假,不矯揉造作。從這個觀點出發,作者評論陳用光及方苞、劉大櫆、姚鼐的文章風格,指出方、劉、姚雖屬同一流派,其風格卻又“較然不同”,“蓋性情異,故文亦異焉;其異也,乃其所以為真歟!”這種見解和分析方法都有獨到之處。
作品名稱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作    者
梅曾亮
創作年代
清代
文學體裁
散文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作品原文

見其人而知其心,人之真者也。見其文而知其人,文之真者也。人有緩急剛柔之性,而其文有陰陽動靜之殊。譬之查、梨、橘、柚[2],味不同而各符其名,肖其物;猶裘、葛、冰、炭也[3],極其所長[4],而見其所短。使一物而兼眾味與物之長,則名與味乖[5],而飾其短,則長不可以復見,皆失其真者也。失其真,則雖接膝而不相知。得其真,雖千百世上,其性情之剛柔緩爭見於言語行事者,可以坐而得之。蓋文之真偽,其輕重於人也固也此[6]。
新城禮部侍郎陳公[7],為古文學得於桐城姚姬傳先生[8],扶植理道[9],寬博樸雅,不為刻深毛摯之狀[10],而守純氣專[11],主柔而不可屈[12]。不為熊熊之光、絢爛之色,而靜虛澹淡,若近而若遠,若可執而不停[13]。蓋其德性粹正,得之天而襮其真於外者[14],於文其大端也。
道光十五年秋,公薨,人無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存於今,然公獨其形質亡耳。”浩浩然隨流平進[15],而不攓撅於升降也[16];家貧屢空,而不慼慼於豐殖也。見一善而亟下之[17],樂稱道之,忘年位之尊與善之。非在己也[18]。莊莊乎不自枉以導人[19],而不齦齦於崖岸也[20]。雖沒世後,讀其文如見其生平言語行事。嗟夫!是豈可以偽為之哉。
夫公之學固出於姚先生,而文不必同然。前於先生者,有方望溪侍郎,劉海峯學博[21],其文亦皆較然不同。蓋性情異,故文亦異焉;其異也,乃其所以為真歟!
公之薨也,子蘭第以遺令定文於曾亮[22],故謹序之。昔嘗見語曰[23]:“尊公太夫人遺事幸示餘[24],相為作墓表也[25]。”言諾猶在,今乃序遺文於公,其尤可感也夫。 [1]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作品註釋

[1]太乙舟山房文集:桐城派作家、姚鼐弟子陳用光文集名。陳用光,字碩士,山東新城人。[2]查:即山楂,又名紅果。[3]裘:皮衣;葛:有葛布做的夏衣。[4]“極其所長”二句:意為:把長處用到極盡,就會顯出其短處。如裘衣的長處在於保暖,適於冬天,而其短處也正在它保暖,不宜於夏天穿用。[5]乖:乖違,不一致。[6]固:必,必定。[7]陳公:即陳用光,道光間曾為禮部侍衞郎(禮部副長官)。[8]姚姬傳:姚鼐,字姬傳。[9]理道:指儒家理學。[10]刻深毛摯之狀:苛刻嚴峻,劍拔弩張之狀。毛摯:猛禽捕取飛鳥時,常要將羽毛張開,故稱“毛摯”。[11]守純氣專:操守純正,志氣專一。[12]主柔而不可屈:為文以陰柔為主,柔中有剛。桐城派論文章風格,分剛柔兩種,姚鼐首倡其論,後期桐城作家多遵之。[13]若可執而不停:好像能把握而又因遊蕩把握不住。以上數句形容陳用光的文章風格與意境。[14]襮(bó):暴露。[15]平進:並進。[16]攓撅(qiān guì):無禮計較。[17]亟下之:急忙屈尊而禮下之。下:屈己待人。[18]非:過失。[19]自枉:自己曲意掩飾自己。導:引導,影響。[20]齦齦:爭辯的樣子。崖岸:高峻的山崖堤岸,用以形容態度高傲。[21]學博:學官,劉大櫆曾做教諭(縣學官)。[22]遺令:留下指示的話。定義:審定文集。[23]見語:對我説。見:被,加。[24]幸:非分得到。尊公太夫人:指梅曾亮的父母。[25]墓表:刻在石碑上表彰死者的碑文。舊文體之一。 [1]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作者簡介

梅曾亮(1786~1856) 中國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江蘇上元 (今南京)人 。道光二年 (1822)進士。梅曾亮少喜駢文 ,與同邑管同交好,轉攻古文。姚鼐主講鐘山書院 ,二人俱出其門 。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師20餘年,承姚鼐餘勢,文名頗盛,治古文者多從之問義法,有繼主文壇之勢。梅曾亮生當封建制度解體之際,主張“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時”,他有些比較客觀的“因時”之作,反映一定的社會問題,但表示束手無策。梅曾亮曾批評駢體文矯揉造作,但他對於散文的見解,基本上未脱桐城派窠臼。雖然他還認為"性情異,文章亦異",但也只是桐城派內部的大同小異。因此,他的散文在藝術上往往選聲練色,姿韻安雅,筆力微弱,與其盛名不能相符。梅曾亮作文之餘,常以悲歡為詩。著有《柏梘山房集》31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