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乙神針

(中醫術語)

鎖定
又名太乙神針,一指針灸書名,二指艾灸的一種,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等。
中文名
太乙針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目錄

太乙神針概念

1、針灸書名,1卷。2、藥艾條之一種。

太乙神針解讀

1、書名。撰人佚名。約成書於十八世紀中(清雍正年間)。又稱太乙針。原是在藥卷灸法的一種形式即雷(神)針的基礎上調整了原來的處方而重新命名的,有其一定的療效和特點。本書簡要地介紹了這種療法。首載太乙神針方,次為用針法、人神禁忌、正面及背面穴道圖及説明等。由於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故流傳的各種刊本甚多,其中有不少改編本,增訂穴位及歌賦而改易書名者。如《太乙針方》、《太乙神針灸法》、《太乙神針集解》等,內容大致相同。
2、藥艾條的一種。首載於《太乙神針備急灸法合編》。所含藥物,各家記載不一。

太乙神針中醫應用

近代藥艾條處方為艾絨,硫黃、麝香、乳香、沒藥、丁香、松香、桂枝、雄黃、白芷、川芎、杜仲、枳殼、皂角、獨活、細辛、穿山甲等。製成後,長20釐米,直徑1.7釐米,淨重24克。使用時,點燃,用布七層裹之,按於應灸穴位或痛處。針熱消失後即另換一支,以灸之局部温熱為度。用以治療風寒濕痹,痿弱無力,以及一般慢性虛寒病症等。
[1] 
參考資料
  • 1.    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峯、張志斌、區永欣、鄧鐵濤、歐明.《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