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體生物學

鎖定
天體生物學(英文:Astrobiology),指研究天體上存在生物的條件及探測天體上是否有生物存在的學科。天體生物學是20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全新的科學研究領域或思維方式。在該學科領域,人們關心人類思考的終極問題:生命在宇宙中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環境和未來。 [4] 
中文名
天體生物學
外文名
astrobiology
學科代碼
16065 [1-2] 

天體生物學基本內容

天體生物學 天體生物學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的李一良教授的《天體生物學概要》 [3]  認為,天體生物學整合了天文學、行星科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和空間探索技術等領域,並且一出現就成為這些學科的前沿。在天文學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天體生物學探討對生命至關重要的非金屬元素氫-碳-氮-氧-磷-硫,以及金屬元素例如鎂、鐵等在宇宙創生、星系和恆星演化過程的核合成和分佈,以及這些過程對宜居住行星在恆星系中的密度和分佈的制約。
在行星系統尺度上,天體生物學比較太陽系各行星的物理、化學和地質特徵,並試圖據此建立太陽系和其他行星系統的宜居住帶的模型。地球上生態系統的起源和演化是天體生物學最重要的研究內容。地球從一個炙熱的無生命世界逐漸演變成一個適宜生命產生和演化的宜居住行星,是瞭解宇宙中生命的產生和演化的唯一例子。
天體生物學比較現在地球上的極端環境、極端環境中的生命,並結合對地球歷史上地質和生物事件的重建,試圖建立宇宙中生命在類似地球的行星上起源和演化的普適模型。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世界是人類空間探索的終極使命。天體生物學根據對地球上生命的認識,確定了液態水、水-岩石相互作用化學是微生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和證據,並據此確定了最近行星探索技術的發展方向。

天體生物學研究進展

天體生物學 天體生物學
香港大學理學院李一良教授等四位學者組成了「天體生物學研究組」(Astrobiology Group),匯聚微生物學、地球科學、行星物理學及紅外線太空學等範疇的頂尖專家,以最實在的科學證據與分析,探索太空生物之秘。小組近期更有突破性研究成果,包括首次發現迄今「最接近火星生命」的微生物羣,獲得權威學術刊物《自然》(Nature)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廣受國際注視。 [5-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