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體演變

鎖定
恆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類星體。
中文名
天體演變
過    程
從恆星到白矮星再到中子星最後到類星體

天體演變演變過程

從恆星到白矮星再到中子星最後到類星體的一個演變過程。

天體演變詳細介紹

恆星:宇宙中最眾多的天體,主要成份為輕原素H、He、B等,質量在太陽質量的0.1-100倍之間,中心高温高壓,能發生輕核聚合反應,產生大量的原子能,發光發熱,照亮環宇,天空點點星光,絕大多數都是恆星。
白矮星:當恆星聚合反應到達鐵原素時,原子再聚成大原子就吸收熱量,恆星温度下降,原子從高離子態轉為原子分子態,由於恆星温度下降,體積收縮,中心壓力增大,當壓力大到原子外層的電子磁鎖剛性的抗壓力時,原子的電子殼層崩潰塌縮,電子被壓入原子核,於質子結合形成中子,同時放出大量的能量,白矮星階段是中子星形成的過程,其密度也相當的大,當所有原子的電子層都被壓縮進原子核,一顆中子星就形成了。
中子星:白矮星不再發光時,所有的電子都被壓入了原子核內,於質子結合形成中子,此時整個星體就只有中子了,中子也是有殼層結構的粒子,它的殼層是由強相互作用力支持的,比電子的電磁殼層要強硬的多,抗壓強度是電子殼層的數億倍以上,中子星比白矮星密度還要大得多,密度ρ(8×10~2×10g/cm),中子星沒有了能量來源,自身沒有光可發,較大質量的中子星由於中子殼層質能鎖定強剛性,不會再向內塌縮。
黑洞:一般在星系中心,大量的恆星、中子星、白矮星被吸集在一超形成超級天體,它是超級中子星,不發光不發熱,是個超級的冷天體,一般有幾百萬或上億倍的恆星質量,是星系的核心,為星系的形成提供了促夠的引力支持,同時也將靠近它的恆星吸入體內,黑洞是個負熱星體,有恆星進入時,巨大的能量都被中子粒子吸收,不會發光,黑洞不發光並不是它有光發不出來,如果黑洞內累積了強大的能量時,光波會以光瀑的形成衝擊而出,黑洞不發光是因為它內部還沒有累積足夠的能量,也懷是此黑洞的質量還沒有足夠大,當黑洞的質量足夠大時,內部壓力超過中子結構的抗壓力時,中子結構被破壞,其中心的正電子的保護結構瓦解,正、負電子相互湮滅,夸克等一切結構都被瓦解,中子將發生最徹底的質能反應,將中子全部質量轉化為能量,形成黑洞大瀑發——類星體。
類星體——超級黑洞的大爆發。星系的最後階段,當一個巨大星系幾乎所有的恆星,都被星系中心的黑洞吸集時,其質量巨大,為一般黑洞的數十倍,上百千倍,其中心壓力大於中子殼層的抗壓力,中子結構瓦解,發生中子裂爆的最徹底的質能反應,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照亮整個宇宙“視界”。類星體是超級黑洞的最後階段,宇宙中沒有絕對的“黑洞”只有不發光的天體,類星體是超巨大星系核中的超級黑洞,並不是類似恆星的天體,它是能量最高效的生成者,將靜質量全部的轉化為能量的超級天體。黑洞在宇宙廣泛存在,幾乎每個星系中心都有黑洞,超級大的黑洞並不多,能達到類星體級別的終級黑洞就更少了,最近的離我們地球也有幾十億光年遠,如果幾千萬光年內有一個類星體,我們就不可能存在,地球會被它強大的能量加熱成為一個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