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門民歌

鎖定
天門民歌,湖北省天門市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江漢平原民歌受到中原文化以及南方文化風俗的薰陶,並同外界文化與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有機結合,產生了具有特色的江漢平原民歌,天門民歌是其中之一。天門民歌有其獨特的風格特色,它不像高原民歌那麼粗獷高亢,也不同於草原民歌的遼闊悠長,也不像新疆民歌那樣歡快跳躍、節奏明朗,更不像江南民歌吳儂軟語、淺吟低唱,天門民歌旋律優美抒情,如行雲流水、曲調嫵媚纏綿、純樸甜美、委婉動聽。
2011年5月23日,天門民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43。 [1] 
中文名
天門民歌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143
申報地區
湖北省天門市
保護單位
天門市羣眾藝術館 [2] 

天門民歌歷史淵源

天門民歌表演 天門民歌表演
江漢平原民歌受到中原文化以及南方文化風俗的薰陶,並同外界文化與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有機結合,產生了具有特色的江漢平原民歌,天門民歌就是其中之一。 [3]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20世紀80年代初,以湖北省歌唱家蔣桂英為代表的一批藝人,把天門民歌唱出湖北、唱到北京,多次進中南海演出。 [1] 

天門民歌基本特徵

天門民歌表演類別

天門民歌就大的類別來説,分為以下6類:
號子類。號子與勞動緊密相連,是一種勞動中的習俗,主要用於人們在勞動時為勞動者助興,解除減輕疲勞,協調動作。善歌者在田間以鑼鼓作伴奏,一唱眾合。特點是詞少、襯詞多,其唱腔分高腔、矮腔、平腔。可細分為:硪歌、搬運號子、龍船號子、榨油號子、薅草號子。
小調 小調
田歌類。天門民歌中的田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田歌由主腔和號子組成,演唱時一領眾合,合唱者則“接陰陽火”“拗驢子過橋”。主要有《薅草歌》《連枷歌》《車水歌》《插秧歌》《掐菜薹》《薅黃瓜》等。
小調(也叫“小曲”和“碟子曲”)類。演唱小調時配道具碟子、蓮廂、三棒鼓表演,擊節而歌。在天門市收錄的500多首民歌中,小調是流傳最廣、最受歡迎的品種,數量約佔60%以上,主要以表現愛情和生活方面的內容為主。
燈歌類。燈歌是在傳統節日裏,民間藝人“玩燈”時所表演的民間藝術形式,燈歌歌詞的內容多表達吉祥、祝福、慶賀之意。在解放前,唱燈歌是民間藝人賣藝求生手段之一。
宗教類。天門市的宗教民歌起源於楚人“好巫善歌”的傳統,其伴奏樂器主要是“隱罄、土鈸、鼓”和“三字、四字、五字”等。音樂特色為音律八度,速度舒緩i變音多,如降xi、降La,連續進行。
兒歌類。音程為六度和八度大跳,歌詞和旋律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4] 

天門民歌表現特色

天門民歌在天門市以碟子曲、三棒鼓調、連廂為主要表現形式,經過長期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以碟子曲、三棒鼓調為主的表現形式主要流行於幹驛、馬灣、麻洋等濱湖地區;以田歌為主的表現形式主要流行於胡市、九真、石河、皂市、橫林等丘陵地區;以號子為主的表現形式主要流行於張港、多寶、嶽口、麻洋、漁薪等臨漢水的平原地區。
碟子。碟子是伴奏樂器,也是表演所用的道具。碟子的質地為瓷器,頂面直徑為4寸,藝人稱為“四寸面”,瓷細質優、音色清脆為上品。敲擊碟子所用的筷子一般選用檀木或石竹製成,筷子長度適中。藝人左手持碟,碟下手夾一根筷子擊碟口,右手持筷子敲擊碟的背面,敲擊的節奏、花樣繁多。天門民歌中有名的愛情題材歌曲很多都是擊碟而歌。如“小女婿“幸福歌《月望郎》等,俗稱“碟子曲”。
三棒鼓。三棒鼓即三根長40cm、直徑為3cm的木棒子,後來發展為在棒頭的兩端安裝上響器,如銅錢、鐵圈等。了吸引觀眾,有些技藝高超的藝人用鐵質刀叉代替木棒,並將刀叉尖上綁上棉布、粘上油點火丟之,稱為火叉。無論木棒、刀叉還是火叉,都統稱為三棒鼓。三棒鼓表演並非只丟3根,而是根據藝人的技藝水平高低而定,有的人丟3根,有的人可以丟4至6根不等。知名三棒鼓藝人陳登洲能一次丟12根火叉,並在白天可以進行閉目表演,夜間可以熄燈表演。與三棒鼓一起配合的道具還有小鼓和馬鑼,小鼓由丟三棒鼓演員用繩系在腰間,邊丟三棒鼓時邊伴隨音樂擊鼓,馬鑼是由另一個演員使用,先敲鑼吆喝引來觀眾,表演時則擊鑼幫腔。
連廂。天門連廂的尺寸、製作等方面與外地的連廂並無差異,只在舞蹈的動作上有些區別。天門連廂分為單連廂(一根)和雙連廂(兩根),雙連廂是指表演者左右手各持一根連廂,擊打人身體的各個部位,動作多樣,十分好看。其他慣用的伴奏樂器還有四絃樂器以及打擊樂器。 [4] 

天門民歌音樂特色

(一)旋律特色
十二月望郎 十二月望郎
天門民歌旋律進行多為級進、小跳。如:《十二月望郎》《湖鄉好風光》。
(二)調式特徵
湖鄉好風光 湖鄉好風光
天門民歌的調式以徵(5)調式為主,在天門民歌中約佔60%左右,其次依次是宮(1)調式、商(2)調式、羽(6)調式、角(3)調式分別佔有40%中的不同比例。
大家通常所熟知的調式為五聲調式七聲調式、四聲調式、六聲調式,天門民歌中除以上幾種調式外,還有極少見的三聲調式,如天門民歌《正月裏楊葉兒起》,整首歌只有1、3、5三個音為骨幹音,另外還有《搖櫓》等歌曲,人們一聽就會感到風格獨特,風味濃郁,雖然用音特別少,但完全能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真是別具一格。 [5] 
正月裏楊葉兒起 正月裏楊葉兒起
譜例如下:《正月裏楊葉兒起》多重調式色彩,異調終止,變音級民歌,交替調式等都有荊楚人標新立異的傳統。
襯詞在天門民歌中應用很廣泛,它使歌曲的特點更加突出,所以襯詞在天門民歌中應用很廣泛,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粗略地統計了一下,除了一般司空見慣的啊、呀、啦、衣等外,還有一些新穎別緻的襯詞,如“金梭”“銀梭”“羊兒梭”“海洋梭”“梭裏馬子郎當”“楊柳子青青”“一呀一支梅花”“嗨嗬衣嗬嗨嗬嗨”“海呀海棠花”等一百幾十多種,它使天門民歌更加生動活潑,情趣盎然,更加豐富多彩。 [6] 

天門民歌演唱內容

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浪打浪
天門民歌有講述愛情、倡導婚姻自主、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等方面內容。音樂、歌詞來自於江漢平原民間,易於被廣大人民羣眾接受。如《洪胡赤衞隊》中的插曲《放下三棒鼓,扛起紅纓槍》,由天門民歌三棒鼓調改編而成的;《洪湖水浪打浪》,由天門民歌《月望郎》《襄河謠》改編成;獲國家“文華大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荊州花鼓戲《十二月等郎》中的主題歌《十二月等郎》,採用的就是天門民歌“打起三棒鼓,流浪到四方”的三棒鼓調進行創作的。這些以天門民歌為素材進行改編的音樂曲調,具有獨特的地域性特點,易於被聽眾喜歡,進而廣泛流傳開來。天門民歌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如《三十有個年初一》通過比興的手法,藉助大年初的早上的茶杯,將少女對待所愛之人和不愛之人的兩種反差態度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展現了純真少女天真的思想感情。 [4] 

天門民歌代表作品

天門民歌的代表作品有《車水情歌》《幸福歌》《薅黃瓜》《洪湖水浪打浪》《六月初六龍曬衣》《妹妹心隨哥哥轉》。 [1] 

天門民歌傳承保護

天門民歌傳承價值

天門民歌在湖北省居於很特殊的地位,這一方面是因為這裏流傳着品種多樣的曲目,更重要的是因為它的民歌音調所具有的鮮明的個性。 [7] 

天門民歌傳承人物

周蘭仙,女,漢族,湖北省天門市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天門民歌代表性傳承人。 [1] 

天門民歌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天門市羣眾藝術館獲得天門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天門市羣藝館對天門民歌進教材做了保護性的工作,並在2009年舉辦了天門民歌的歌手大賽 [8]  ,有許多劇團參加,請專業人員重新錄製天門民歌的光碟。在2018年5月份創辦了為期一週的新天門民歌的培訓班。 [9]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天門民歌”項目保護單位天門市羣眾藝術館評估合格。 [12] 

天門民歌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05年10月,天門民歌《幸福歌》被武漢郵政藝術團編排成表演唱,由中央電視台“曲藝雜談”欄目播出。 [10] 
2011年春節,天門民歌《幸福歌》(夢鴿、魏金棟、陳春茸、胡承忠等演唱)參加中國文聯“百花迎春”晚會。 [10] 
榮譽表彰
2009年6月,天門民歌《幸福歌》獲得“湖北十大傳世金曲”大獎。 [11] 
2011年7月,《幸福歌》入選“湖北十首傳世紅歌”。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