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鍾洞

鎖定
天鍾洞得名於洞內一形如大鐘的巨型石筍。洞穴長828.5米,洞深38.2米。
中文名
天鍾洞
洞穴長
828.5米
洞    深
38.2米
最寬處
38.6米
最寬處38.6米。最窄處僅1.3米。最高53.4米,最低處公1.5米。整個洞體海拔762—800米。洞穴橫剖面大部分洞道呈三角形,洞底覆蓋有碳酸鈣沉積和泥沙沉積物。碳酸鈣沉積形態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盾、穴珠、流石等。天鍾洞發育於的石炭系中上統(距今抬約3億年)的灰巖和白雲岩中。洞穴最初形成於新近紀(距今23.3百萬年):早期為黃後地下河下游地下河通道。洞道內處於充水狀態:中期由於構造抬升,河流下切,洞穴成為鴛鴦湖坡立谷的地下河通道。轉為半充水狀態;晚期隨着構造的進一步抬升。河流繼續下切。地下水轉入下層而成為旱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