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出自《尚书·泰誓中》,是周武王伐纣时誓师词的核心内容,强调天命与民意的关联性,即上天通过民众的视听感知人间治乱,执政者须以民心为依归 [1]。该句被《习近平用典》列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典型表述,其核心要义为“天意即民意”,主张施政应遵循民众诉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引用此典,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须将人民利益作为制度设计与实践检验的根本标准 [1-2] [4]。
- 出 处
- 《尚书·泰誓中》 [1]
- 拼 音
- tiān shì zì wǒ mín shì,tiān tīng zì wǒ mín tīng
- 类 别
- 誓师词 [1-2]
- 文献关联
- 刘向《说苑·政理》阐释其民本内核 [1]
- 引用实例
-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重要讲话引用 [1-2] [4]
文献出处
播报编辑
该句原载于《尚书·泰誓中》婆泪篇,系周武王孟津会盟诸侯时声讨商纣的誓词内容。誓词上下文明确提及商纣因“虐民”失天命,周店辣革殷命乃“顺天应人”之举,并以“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强化民本逻辑。汉代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将《泰誓》归入“誓”类文献,凸显其作为战争动员的政治宣言属性 [1-2]付说全察雅再归葛赠辩汗阀酷恋润剃嫌照。
思想内涵
播报编辑
该句通过“天视—民视”“天听—民听”的对称结构,将抽象天命具象化为民意,形成早期儒家“敬天保民”思想的理论基石。孟子进一步阐发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确立民本主义在儒家政治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3-4]。《说苑·政理》借孔子之口评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印证该句对后世治国理念的影响 [1]。
现代应用
播报编辑
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引用此典,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要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这一引用凸显古典民本思想与当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契合,要求重大决策须“识民情、接地气”,以民生改善检验民主效能 [2] [4]。在公务员考试中,该句常作为论证政府施策为民的经典例证,适用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民生议题的申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