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鎖定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是戰國時名家辯論的命題。《莊子·天下》所歹日惠施“歷物十事”之一。《荀子·不苟》中亦有類似記載,“山淵平,天地比,……是説之難持者也,而惠施、鄧析能之。”有不同解釋。宋林希逸疏:“天雖高,地雖卑,而天氣有時F降,則亦為卑矣。故日:天與地卑。山高於澤,而澤之氣,可通於山,則山與澤平矣。” [1] 
中文名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來源出處
《莊子·天下》
(《莊子口義》)認為事物的屬性是相對的,因其所高而高之,則萬物莫不高;因其所低而低之,則萬物莫不低,故天與地、山與淵之間沒有嚴格的高低分別,揭示了概念的相對性,一説這一命題抹煞了天地之間的上下區別和山淵之間的高低差別,具有詭辯性。
參考資料
  • 1.    彭漪漣.邏輯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