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籟之戰

鎖定
《天籟之戰》是由東方衞視自主原創的棚內音樂挑戰節目,由程雷擔任主持 [1] 
《天籟之戰》包括:《天籟之戰第一季》《天籟之戰第二季》。
節目通過星素PK,觀眾票選決出冠軍。《天籟之戰第一季》由莫文蔚、費玉清、楊坤、華晨宇擔任固定明星導師,節目共12期。於2016年10月16日起每週日21:00點在東方衞視播出,最終蘇詩丁獲總冠軍 [2-3]  ;《天籟之戰第二季》由莫文蔚費玉清楊坤華晨宇張傑擔任固定明星導師,於2017年10月15日起每週日21:40在東方衞視播出,最終耿斯漢獲得總冠軍 [4-5] 
2017年12月8日,在2017中國綜藝峯會匠心盛典中,《天籟之戰第一季》獲“年度匠心剪輯節目”獎 [6] 
中文名
天籟之戰
別    名
中國夢之聲·天籟之戰
類    型
棚內音樂挑戰節目
主持人
程雷
主要嘉賓
莫文蔚
費玉清
楊坤
華晨宇
張傑
製作國家/地區
中國內地
導    演
李文妤
嚴敏
張勁
製作公司
東方衞視
首播時間
2016年10月16日
播出頻道
東方衞視
播出時間
21時10分(每週日)
網絡播放平台
騰訊視頻
播出狀態
已完結
每集時長
90 分鐘
總製片人
任靜
冠名商
海天味極鮮
隸屬於
中國夢之聲
補位嘉賓
曹格張信哲楊宗緯
守關嘉賓
葉倩文李健李宇春

天籟之戰節目形式

天籟之戰節目定位

在中國國內音樂節目的發展中,明星歌手從“毒舌評委”到“明星導師”一直處於指點江山的地位。即便以選手身份站出來進行音樂上的較量和切磋,最終的榮耀仍歸屬於明星。《天籟之戰》則給了素人歌者們一次勇於嚮明星發起挑戰的機會。同時,素人擁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他不僅可以直接選擇一位明星歌手作為競唱的對象,而且還為明星歌手選擇對戰的歌曲,並在平等、公正的舞台上與明星歌手同台競唱,一起完成對自我的挑戰,爭當“天籟之音 [7]  ”。

天籟之戰節目製作

節目組一開始跟明星導師討論改編時間,最後定了24小時。一般來説,一首歌的改編分為定曲風、編小樣、修改、分譜、排練等這幾個過程,至少要準備一週的時間,而《天籟之戰》把這需要168小時的工作濃縮到了24小時裏。明星歌手有4位,而樂隊只有一個,每個人分到的排練時間平均只有6小時。總導演李文妤想出了“時間差”戰術:歌手用晚上的時間改歌,早上休息時間樂隊去做譜,歌手的團隊做表演準備工作。導演組再把舞美做出來。到了下午傍晚的時候,歌手過來排練,把樂器都配上。利用時間差把每一個工作環節做好,這一系列工作在第二天晚上7點鐘開始錄製的時候要全部完成。
在通宵剪輯第一期《天籟之戰》的時候,節目組都不能確信它是否能夠深入人心。三期過後,節目終於找到了立腳所在,並且一點點完善着最初的設想:呈現明星的內心恐懼面、素人的顛覆性勝利,歌曲改編後更甚原唱 [8] 
第一季導師陣容 第一季導師陣容

天籟之戰節目賽制

  • 第一季
第一季節目共十二期,包括初賽、半決賽和總決賽。
初賽共九期,每期節目開始,四位明星依次登上天籟塔頂演唱90秒,塔下的7位素人選擇是否想要挑戰這位明星,明星向素人提問,決定誰作為自己的挑戰者,並揭曉素人為明星挑選的歌曲作為應戰曲目。明星需在24小時內完成改編,而素人可以演唱自己擅長的曲目。24小時後,每對星素依次演唱,現場400位觀眾為台上表演者投票,素人比明星票數高就晉級半決賽,連贏兩期直接晉級總決賽。第三期開始,節目固定嘉賓每期會有一人休戰,由補位嘉賓加入戰隊。
半決賽共兩期,星素角色互換,六位晉級半決賽選手與兩位復活選手分兩期比賽。開場由選手在塔頂演唱,四位明星導師在塔下決定是否要與這位素人搭檔,選手從按燈的導師中決定自己的搭檔。四組星素配對完成後,以話筒麥標顏色決定挑戰對象,麥標顏色相同的兩組互唱對方導師的歌曲作為合唱曲目進行PK。星素戰隊兩兩PK由觀眾票選決定輸贏,勝出的兩位選手與守關嘉賓PK,三人各自獨唱一首,票數勝過守關嘉賓則進入總決賽。
總決賽與半決賽制類似,四對星素搭檔合唱PK,勝出的兩位獨唱PK,票數高者為總冠軍 [9] 
  • 第二季
按照比賽規則,天籟唱將們所要演唱的歌曲仍由民間歌者為他們選擇,全新歌單加大了改編的難度。《天籟之戰第二季》在第一季晉級賽制的基礎上進行微調。首先,“天籟歌單”全新升級,節目不僅有流行歌曲,還有很多老一輩歌唱家的曲目。此外,民間歌者人選方面都是真正的素人,有會計、導遊、環衞工人,這些人沒經過專業培訓,但有一定實力 [10] 
節目弱化了明星“光環”,給了素人選手一次主動挑戰明星的機會。素人選手在現場通過亮燈的形式選擇明星歌手作為竟唱對象,並且為其挑選比賽曲目,而歌手則在規定的24小時內對歌曲進行全新改編,與素人歌手進行一場“巔峯對決”,最後全由觀眾進行投票決出優勝者 [11] 
第十期開始為節目的半決賽,半決賽分為兩場,六位進入半決賽的選手與兩位復活選手爭奪兩個總決賽資格,每場四人比拼決出一位進入總決賽。星素互選規則與以往不同,權力完全反轉,上演“四選一”王者對決。四組素人挑戰者依次登上“天籟塔頂”,用自己的歌聲來吸引“天籟唱將”按下挑戰按鍵,而“天籟唱將”莫文蔚、費玉清、楊坤、華晨宇、張傑則通過“聽音識人”來選擇到底與哪位素人結為聯盟 [12]  。五位“天籟唱將”爭奪四個配對名額,來幫助挑戰者向總決賽發起衝擊。兩場勝出的兩位挑戰者一對一PK,得票數較高者晉級總決賽 [13] 
總決賽的巔峯之夜,由“天籟奪冠陣容”李光、劉相松、張夢羽、耿斯漢向總冠軍的寶座全力衝刺。首先是星素組合對戰PK,獲勝的兩位選手展開終極PK,獲勝者獲得第二季總冠軍 [5] 

天籟之戰節目特色

節目在內容設置上展現更多民間歌者的音樂夢想和職業理想。真實呈現他們挑戰自我、挑戰明星,為夢想而拼搏奮鬥的過程。節目現場,每期還會擬邀請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觀眾參與現場互動,對素人和明星歌手的競唱表現給出評價。可以説這一場比拼的最終,無論誰輸誰贏成敗,只要站上這個舞台的人都是真正的國民音樂歌者。
與此同時,為了能讓更多的普通觀眾參與到節目當中,為明星選歌單活動也已在《天籟之戰》的官微上同步發起。在節目播出的同時,歌手們在舞台上所演唱的歌曲都被同步到網絡賽區,讓每一位網友都可以參與到這場競唱活動之中。相應的評分系統還會給出評判,人人都能有對戰歌手的機會。而這是一次音樂榮譽的真正共享,一次歡快的音樂盛宴。真正傳遞大情懷、正能量 [14] 
第二季導師陣容 第二季導師陣容

天籟之戰創作團隊

天籟之戰第一季

主持人
程雷
總導演
嚴敏、李文妤、張勁
總製片人
任靜
總監製
李勇、朱濤
總策劃
鮑曉羣
音樂總監
安棟
藝術總監
莫文蔚
編曲監製
彭飛
現場導演
陳凌峯
宣傳總監
周捷
藝人總監
陳茜、朱慶競
藝人總統籌
袁尉
選手統籌
丁潔、代婧昳
製作總監
羅洪峯
製作統籌
王偉
項目經理
張振家、黃俊
導播
嚴彬
VCR拍攝
關鴻博、王曉
燈光設計
沙曉嵐
舞美監製
朱兆懷
技術協調
呂欣愷
外場燈光設計
陳連勝
外場錄音
馮鋆文
音響技術顧問
陳穩健、官清分
音樂混音
周天澈
音響統籌
馬曉玲
造型總監
馬奇
後期總監
劉紅
後期監製
王振、王捷
後期導演
王佳元、趙曉宇
後期混音
阿三
5.1環繞聲製作
婁煒
製片主任
陳憶黎、吳軼美
製片
鮑利華
注: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期節目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15] 

天籟之戰第二季

總編劇
吳葉
總導演
李文妤、張勁
總製片人
任靜
總監製
袁雷
執行總導演
李白谷
藝術總監
莫文蔚
監製
鮑曉羣、李勇
音樂總監
安棟
聲樂指導
呂忠訓
藝人總統籌
袁尉
現場導演
胡宗曦
宣傳總策劃
周捷
藝人總監
陳茜
宣傳總監
鄭妍、霍燕妮
選手統籌
丁潔、代婧昳
製作總監
李一凡
製作統籌
王偉、劉輝
項目經理
張振家、葛韜
製作管理
羅洪峯
燈光統籌
王志江
音響統籌
馬曉玲
PA調音師
羅偉哲
導播
張麗婭
才藝總監
王笑來
燈光設計
王振
舞美統籌
朱兆懷
技術總監
林偉明
技術監製
林雲川、沈媛
技術協調
呂欣愷、翟莫
新媒體總監
黃霞
舞美設計
李可嬌
音響技術顧問
陳穩健、官清分
音樂混音
周天澈
音樂統籌
楊磊
特效製作
潘帝
後期總監
劉紅
項目統籌
江哲、李穎
現場錄音
王贊凱
後期混音
阿三
音樂導演
薛欽之
廣告總監
袁曉民
造型導演
李亙亙
製片主任
吳軼美
製片統籌
張嶽萍
注: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期節目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16] 

天籟之戰節目列表

天籟之戰第一季

請查閲詞條:《天籟之戰第一季》節目列表目錄。

天籟之戰第二季

請查閲詞條:《天籟之戰第二季》節目列表目錄。

天籟之戰參演嘉賓

天籟之戰主持人

主持人介紹
主持人海報
中國內地主持人。

天籟之戰固定嘉賓

嘉賓介紹
嘉賓海報
中國香港女歌手。
莫文蔚 莫文蔚
中國台灣男歌手。
代表作:一剪梅夢駝鈴晚安曲
費玉清 費玉清
中國內地男歌手。
代表作:無所謂那一天窮浪漫
楊坤 楊坤
中國內地男歌手。
華晨宇 華晨宇
中國內地男歌手。
張傑 張傑

天籟之戰特別嘉賓

嘉賓介紹
嘉賓海報
曹格(第一季補位嘉賓)
馬來西亞男歌手。
曹格 曹格
張信哲(第一季補位嘉賓)
中國台灣男歌手。
張信哲 張信哲
楊宗緯(第一季補位嘉賓)
中國台灣男歌手
代表作:洋葱那個男人底細
楊宗緯 楊宗緯
鳳凰傳奇(第二季X導師)
中國內地演唱組合。
鳳凰傳奇 鳳凰傳奇
張藝興(第二季X導師)
中國內地男歌手、演員。
張藝興 張藝興
王嘉爾(第二季特別嘉賓)
中國香港男歌手、主持人。
代表作:OKAYpapillonDAWN OF US
王嘉爾 王嘉爾
張碧晨(第二季特別嘉賓)
中國內地女歌手。
代表作:年輪涼涼白芍花開
張碧晨 張碧晨

天籟之戰守關嘉賓

嘉賓介紹
嘉賓海報
中國香港女歌手、演員。
代表作:選擇瀟灑走一回祝福
葉倩文 葉倩文
中國內地男歌手。
李健 李健
中國內地女歌手、詞曲創作人、演員。
李宇春 李宇春
參考資料 [11]  [13]  [17-20] 

天籟之戰獲獎記錄

時間
頒獎典禮
獲得獎項
獲獎方
獲獎情況
2017年11月
2017中國綜藝峯會匠心盛典
年度匠心剪輯節目
《天籟之戰第一季》
獲獎 [6] 

天籟之戰播出信息

天籟之戰基本信息

季別
播出平台
首播時間
播出時間
完結時間
第一季
東方衞視
2016年10月16日
每週日21:10
2017年1月1日
第二季
2017年10月15日
每週日21:40
2018年1月13日
2017年11月11日
每週六20:30
參考資料 [2]  [4] 

天籟之戰收視率

  • 第一季
《天籟之戰第一季》CSM52城市網收視情況
期數
播出日期
收視率%
收視份額%
第一期
2016年10月16日
1.267
4.32
第二期
2016年10月23日
1.350
4.80
第三期
2016年10月30日
1.513
5.52
第四期
2016年11月6日
1.160
3.85
第五期
2016年11月13日
1.598
5.66
第六期
2016年11月20日
1.633
5.95
第七期
2016年11月27日
1.772
6.84
第八期
2016年12月4日
2.174
8.15
第九期
2016年12月11日
2.104
7.53
第十期
2016年12月18日
2.212
8.64
第十一期
2016年12月25日
1.780
6.82
第十二期
2017年1月1日
1.687
5.75
  1. 數據來源為央視索福瑞,調查範圍為四歲以上觀眾;
  2. 排名為週日晚間省級衞視所有綜藝節目收視率排名,並不一定為同一時段。
  • 第二季
《天籟之戰第二季》CSM52城市網首播收視情況
期數
日期
收視率%
市場份額%
排名
第1期
2017年10月15日
0.646
5.77
6
第2期
2017年10月29日
0.698
4.29
3
第3期
2017年11月5日
0.468
2.67
10
第4期
2017年11月11日
0.616
2.06
7
第5期
2017年11月18日
0.830
2.68
7
第6期
2017年11月25日
0.732
2.40
6
第7期
2017年12月2日
0.991
3.21
4
第8期
2017年12月9日
0.998
3.31
4
第9期
2017年12月16日
1.006
3.26
5
第10期
2017年12月23日
0.684
2.27
6
第11期
2017年12月30日
0.812
3.02
6
第12期
2018年1月6日
0.918
2.99
5
第13期
2018年1月13日
0.877
2.98
2
  1. 數據來源為央視索福瑞,調查範圍為四歲以上觀眾;
  2. 從第四期起,節目改檔為每週六20:30播出。
  3. 排名為週六(前三期為週日)晚間省級衞視所有綜藝節目收視率排名,並不一定為同一時段。

天籟之戰節目評價

從明星遴選素人的1.0時代,到素人可以反選的2.0時代,再到明星迴歸素人身份同台PK的3.0時代,《天籟之戰》帶領中國國內音樂節目進入到了明星和素人平等交鋒的4.0時代。“天籟唱將”和挑戰者們一路蜕變,真正詮釋了“下一個就是你”的節目理念,熱切傳遞了每個人經過努力都能登上巔峯的信念 [21] (網易娛樂評)
該節目顯示出獨有的製作旨趣和藝術審美上的化育之功,它不以“造星”為目的,而是以“眾樂樂”為現場導向,不斷推高演唱者與投票觀眾、與場外觀眾等多個羣體間其樂融融的互動氣氛,喜樂洋溢的新創活力伴隨着刷屏的彈幕,映射出一場跨越年齡與背景的聯歡。在《天籟之戰第一季》這個“平凡人挑戰聲音權威的舞台”上,籍籍無名的素人們首先學會的就是真誠而正確的人生態度。和那些缺乏理性的追星行為不同,天籟的舞台更接近中國特有的温文樂感,節制卻不失熱情,奔放有活力但不是曲意逢迎的媚態 [22] (光明網評)
《天籟之戰第二季》呈現了素人選手真實地挑戰明星、挑戰音樂、挑戰自我的過程,呈現了素人為音樂夢想和人生理想的奮鬥過程。《天籟之戰第二季》相比於其他同類節目的創新之處就在於,“天籟唱將”完全是託舉、輔助素人挑戰者,舞台的聚焦點是素人挑戰者擁有的甚至可以比肩明星藝人的演唱能力、舞台實力和人生經歷。節目中,素人挑戰者與“天籟唱將”進行歌唱對戰的比拼,而“天籟唱將”也都以親切、真誠之意和謙恭之心對待素人挑戰者。觀眾們不止看到了素人挑戰者為夢想的努力拼搏,“天籟唱將”莫文蔚、費玉清、楊坤、華晨宇、張傑對自我的超越,一首首驚豔眾人的“天籟之音”也離不開幕後每一位音樂人的默默付出 [23] (新華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