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策府寶

鎖定
天策府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十國時期楚國馬殷所鑄。後梁太祖朱温開平四年(公元910)六月,以唐太宗故事開天策府,加楚地割據勢力馬殷為天策上將軍,馬殷因鑄“天策府寶”大錢以記之。錢如當十,厚重渾樸,有銅、鐵、鉛質三種。天、策、府、寶四字旋讀,光背。言,當日流通,城內用鉛、鐵錢,城外用銅錢。後鉛、鐵錢貶值,民人稱為“銠”,指垛交易即此類。 [1] 
“天策府寶”大錢,內外廓齊整,幣文真書,旋讀,背面無文,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所鑄,時在乾化元年(911年)。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
中文名
天策府寶
特    徵
內外廓齊整,幣文真書,旋讀
鑄造人
楚王馬殷
性    質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天策府寶簡介

五代十國時期,由於缺銅,各割據政權較少鑄造銅錢,民間仍是沿用唐開元舊錢。馬殷建立的,都於潭州(即今湖南長沙),歷六王,分別是馬殷、馬希聲、馬希乾、馬希廣、馬希善、馬希崇,存在了五十五年(896~951年)馬殷受梁太祖封為天策上將軍,建天策府。

天策府寶相關歷史

圖1天策府寶
圖1天策府寶(3張)
天策府寶有銅、鐵,生精(銀)三種,銅者有背龍及鎏金等稀見品。據《十國紀年》載,早在南唐(937~975年)之前,馬殷已鑄鉛、鐵錢,行用於城內,而城外則用銅錢,而且鉛鐵等劣錢的鑄量不小。圖1是生精(華光普錢譜)?或者是銀錢。40毫米直徑,20克。出自甘肅省。
另外馬殷還聽從高鬱獻策,鑄“乾封泉寶”大錢,有銅、鐵兩種,背面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而且銅錢較少,幣文多為隸書。“乾元重寶”大錢,隸書,有大、小數品,穿孔較寬,存世極罕。楚的鉛鐵錢究竟為何錢呢?考古工作者在1959年對300餘座十國的楚的墓葬進行了清理,這些基大都是在解放以後長沙附近發掘的,其中近半數墓中出土了鐵質的天策府寶,有很多小的銅開元錢,鉛錢中有模糊不清的“開元通寶”字樣,胎薄如紙,甚至還有一些沒有文字的錢幣。由此看來,長沙城內流通的鉛鐵錢大部分應為濫鑄的“開元通寶”,當然不排除少量的“天策府寶”、“乾封泉寶”之所以不在城外流通,是因為這些劣質錢不能為外地所接受,這種情況也並非楚一地如此,總之其貨幣流通狀況比五代時還有所不如。

天策府寶歷史考究

翻開我國的錢幣史,在所有的古錢幣中,專為紀念天策府而鑄造的錢幣,除“天策府寶” 錢幣外,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天策府寶”錢幣是有史以來的一種紀府錢幣。
據考,由於馬殷才智過人,作戰勇猛,在潭州(今長沙)、瀏陽、朗口(今常德)等地的戰役中,屢建戰功,曾被唐任為潭州刺史。武安軍節度史,不久,後梁滅唐,馬殷又被後梁太祖冊封為“天策上將軍”, 建都長沙,開天策府,轄湖南八州及廣西東部地區,始建楚國。
按照歷史慣例,改朝換代建元時,都要鑄造新錢幣,楚國也不例外,但楚國缺銅,但轄區內,湖南地區有豐富的鉛、鐵礦資源,馬殷聽從高鬱的獻策,於乾化元年(公元910年)開鑄“天策府寶”銅錢和鉛、鐵錢,據《十國紀年》 載;“時城中(轄區內)行鉛鐵錢,城外(轄區外)持用銅錢。”這枚“天策府寶” 鉛質母錢,從它的形制、錢文和老舊包漿分析,應是開門見山的真品無疑。因長期以來,泉界對鉛質錢不重視,仿之價值不大,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這反而賦於鉛錢之真。
是品陳舊土白斑鏽沉着入骨,鏽斑脱落處可看到鏽蝕致錢文和地章呈沙灘樣,千年之滄桑,歷歷在目。此錢錢徑41毫米、穿徑9毫米、厚3毫米、重23.3克,錢體厚重,製作規整,內外廓深厚,錢文楷中含隸,書寫流暢,遒勁力道,字口深峻挺拔,筆畫之間毫無粘連,明朗清晰,稜角分明,疏密有致,剛柔相濟,氣勢生動。具有典型的母錢特徵。
由於鉛錢質較軟,不易完好保存,加之長期流用,致傳世品皆貌不佳,故諸譜從不入主流。是品如此好的品相, 實屬難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