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竺子

(南天竹屬植物)

鎖定
天竺子,(Common Nandina)別名 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白天竹。 為雙子葉植物藥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果實,為鎮咳藥。
中文名
南天竹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小檗科
南天竹屬
南天竹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天竺子別 名

紅杷子(王玷桂《不藥良方》)、天燭子(《三奇方》)、紅枸子(《現代實用中藥》)、南竹子(《廣西中藥志》)、鑽石黃(《上海常用中草藥》)。

天竺子植株特徵

天竺子
天竺子(4張)
常綠小灌木。莖常叢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無毛,幼枝常為紅色,老後呈灰色。葉互生,集生於莖的上部,三回羽狀複葉,長30-50釐米;二至三回羽片對生;小葉薄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10釐米,寬0.5-2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冬季變紅色,背面葉脈隆起,兩面無毛;近無柄。圓錐花序直立,長20-35釐米;花小,白色,具芳香,直徑6-7毫米;萼片多輪,外輪萼片卵狀三角形,長1-2毫米,向內各輪漸大,最內輪萼片卵狀長圓形,長2-4毫米;花瓣長圓形,長約4.2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圓鈍;雄蕊6,長約3.5毫米,花絲短,花葯縱裂,藥隔延伸;子房1室,具1-3枚胚珠。果柄長4-8毫米;漿果球形,直徑5-8毫米,熟時鮮紅色,稀橙紅色。種子扁圓形。花期3-6月,果期5-11月。 [1] 

天竺子生藥材鑑定

乾燥果實,近球形,直徑6~9毫米,外表棕紅色或暗紅色,光滑,微具光澤,頂端宿存微突出的柱基,基部留有果柄或其殘痕。果皮質脆易碎。種子扁圓形,中央略凹。味酸澀。以乾燥、色紅、完整者佳。顯微鑑定: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表皮細胞,稍切向延長;外被角質野。中果皮較厚,石細胞排列成環帶;其外側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較多,內側的細胞多皺縮;維管束稍偏內方。粉末:紅棕色。①果皮石細胞類多角形、類圓形、類長方形,邊緣多凹凸,有的分枝,直徑38~69μm,長約至109μm,壁厚3~17μm,層紋細密,紋孔及孔溝明顯。②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薄;斷面觀細胞排列整齊,處被較厚角質層。③草酸鈣方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類方形、長方形或呈柱狀,直徑約至13μm。④種皮表皮細胞斷面觀類長方形,壁增厚,內壁較厚;表面觀長多角形或多角形,直徑50~81μm,有的胞腔內含黃棕色物。 ⑤胚乳細胞類多角形,壁厚,胞腔內含糊粉粒。

天竺子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下溝旁、路邊或灌叢中。海拔1200米以下。 [1] 

天竺子分佈範圍

產於福建、浙江、山東、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貴州、陝西、河南。日本也有分佈。北美東南部有栽培。 [1] 

天竺子化學成分

生物鹼:含異可利定鹼(isocorydine)、原阿片鹼(puotopine) 及O-甲基南天竹鹼(O-methyldomesticine,nanaenine)。
酚酸類化合物:丁香酸沒食子酸乙酯,鞣花酸,咖啡酸對羥基苯甲酸,沒食子酸,原兒茶酸,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巖白菜素。 [2] 

天竺子藥用價值

南天竹果實為常用中藥材。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