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童寺

(浙江省寧波市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天童寺,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吳鎮天童村,在寧波市東25千米的太白山麓,全寺佔地面積7.64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88萬餘平方米。 [3]  [7] 
天童寺始建於西晉永康元年(300年),佛教禪宗五大名剎之一,號稱“東南佛國”。有殿、堂、樓、閣、軒、寮、居30餘個計999間。寺院坐落在層巒疊嶂的太白山下,“羣峯抱一寺,一寺鎮羣峯”,東、西、北三方有六峯簇擁。天童寺現存模,基本上保持明朝格局,寺宇佈局嚴謹,結構精緻,主次分明。 [4] 
1983年,天童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寺院。1989年12月,天童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天童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7] 
中文名
天童寺
外文名
Tiantong Temple
地理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吳鎮天童村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佔地面積
76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7:00一17:00 [1] 
編    號
6-0554-3-257

天童寺歷史沿革

  • 西晉期間
天童寺 天童寺
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僧人義興雲遊至揚州部會郡縣(即今鄞州)南山之東谷,因愛其山水,遂在此結茅修持。相傳,當時東谷附近並無人煙,卻有一位童子每天前來送給薪水。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對義興大師説:我是太白金星,因為大師篤於道行,感動玉帝,命我化為童子前來護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辭。言訖童子不見。由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
  • 唐朝期間
唐開元二十年(732年),法璇僧在太白山谷重建,名“太白精舍”,今人稱之為古天童。
唐至德二年(757年),僧宗弼、縣聰等遷太白精舍於太白峯下即天童寺,成為禪宗十方叢林。
唐會昌元年(841年),心鏡禪師住持天童寺,創建鎮莽塔,寺院進一步擴展,宋代列入禪宗五大寺院之一。
天童寺
  • 宋朝期間
中國的禪宗到宋代日益昌盛,至南宋時達鼎盛時期,天童禪寺也成為禪宗之名剎。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真宗帝敕賜“天童景德禪寺”額。神宗帝即位後,召寺僧惟白人禁問道,三登高座。
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賜惟白金紫衣一襲。
北宋靖國元年(1101年),微宗帝敕賜惟白“佛國禪師”號,並御製天童景德寺惟白續燈錄序。
北宋建炎三年(1129年),正覺禪師繼席,住山30年,復弘曹洞宗風,僧人常住千人以上,為天童禪寺中興時期。
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建成能容納千人的僧堂,前後14間、20架、三過廊、二天井,縱200尺廣16丈。繼而擴大山門,成為巍峨傑閣,安奉千佛。中建盧舍那閣,旁設五十三善智識像,名為“千佛閣”。
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右丞相永國公史浩奏請,孝宗帝翰揮“太白名山”四字賜寺。
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虛庵禪師擴建千佛閣,鳩工庀材,歷三寒署。擴建後的千佛閣高三層12丈,飛異,隱接雲霄,宏麗甲東南。
南宋嘉定年間(1208一1224年),太師右丞相史彌遠奏請定“禪院五山十剎”,天童禪寺列為五山之第三山。
  • 元朝期間
元大德三年(1301年),成宗帝賜千佛閣為朝元寶閣,後殿。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元良禪師重建朝元寶閣,鑄萬銅佛供於閣中,閣旁增置二樓,左鴻鍾,右輪藏,煙雲繚繞,金碧輝煌。有詩讚曰:“雲從太白山頭起,香自朝元閣上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順帝敕賜元良禪師“善覺普光祥師”號。
  • 明朝期間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冊立天下寺名時定名為天童禪寺,賜“中華禪宗五山之第二山”,清代則與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揚州高旻寺並稱禪宗四大叢林。建成後屢遭損毀。
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7月21日,鄞縣發生特大水災,風雨驟作,山洪暴發,天童禪寺殿宇盡圮,礎礫無存。是年歲冬住持因懷在廢墟上重建殿堂。
天童寺 天童寺
明崇禎四年(1631年),重建築佛殿、天王殿、法堂、先覺堂等,共有寺舍999間。明神宗年間,寺院遭受了一次歷史性的災難。同年,密雲禪師住持天童,鼎力重興;明崇禎八年(1635年),建佛殿、天王殿,繼而建法堂、先覺堂、藏經閣、方丈殿;明崇禎九年(1636年)建雲水堂、供應堂、延壽堂;明崇禎十年(1637年),建西禪堂、東西兩客堂;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建東禪堂、新新堂、迥光閣、返照樓,並重浚萬工池,修造七寶塔,所有工程,建造完備,奠定了寺院的規模和格局。時為寺院的鼎盛時期,現存的鑄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的千僧鍋右以佐證,該鍋直徑2.36米,深1.07米,重4000公斤。
  • 清朝期間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世祖帝召寺僧道進就敕諭,並賜三衣、黃衣、緣雲緞袍各一襲。次年賜帑金千兩命重修佛殿,敕封道“弘覺禪師”號,並賜銀印一顆,重40兩,方廣三寸許,右為漢篆“弘覺禪師之印”,左鐫滿文一行,賜三衣、五衣、七衣、黃祖衣、宮道袍、沉香色道袍及千衲衣、夾衣等。御書僧詩一首,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忱。”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9年),聖祖帝敕賜天童寺御書金字心經寶塔一幅,旁記康熙歲次乙酉二月南巡舟中書。五月又賜金字心經一卷、僧詩一幅、白綾四條。寺內佛殿前有清順治帝書“敬佛”碑、康熙帝書“名香清梵”匾、雍正帝書“慈雲密佈”匾。寺內有宋、元、明、清碑刻30餘方。
清雍正十二年(1733年),世宗帝賜御書“慈雲密佈”匾額及柱聯、贊釋迦、觀音偈各一。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寄禪和尚住持後,將十方叢林住持繼承製度改為十方選賢制度,稱為選賢叢林,這種制度是叢林住持史上的一個進步。
  • 民國期間
中國佛教界領袖圓瑛大師於民國十九年至二十五年(1930一1936年)住持天童6年,他主持鑄成的大銅鐘高2.76米,下口徑1.86米,鐘面鑄有81卷《華嚴經》,重達1.5萬斤,現掛鐘樓上。
  • 解放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童禪寺得到了人民政府保護,僧眾殿堂功課,威儀整肅,參禪修持,不廢古規。同時發揚“農禪並重”優良傳統,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寺院移作它用,佛像被毀。
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並撥款進行修復,古寺重輝,法炬復燃,全寺僧眾又晨鐘暮鼓,誦經禮佛,參究禪理,紹隆三寶,如法如律地進行宗教活動。 [8] 

天童寺建築格局

天童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中央供養佛祖釋迦牟尼、藥師佛和阿彌陀佛,代表東、中、西三方空間世界,故稱“橫三世佛”。右面的藥師佛人們稱他為消災延壽藥師琉璃光佛。左面的這尊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淨土門之教主的阿彌陀佛。大殿兩側為十八羅漢。
三世佛背後為海島觀音,是以童子拜觀音為主體的“五十三參”海島立體彩色羣塑,塑造了神態各異的大小佛像150尊。據佛經講,善財童子是福生城長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名“善財”。他曾向文殊菩薩請教過佛法,文殊菩薩指點他去參訪53個名師,最後遇到普賢菩薩“即身成佛”,得道後成為觀音的脅持。中間為手執淨水瓶的觀音菩薩,觀音大慈大悲,最能接受告急信息,又肯助人為樂,所以受到了眾多信徒的歡迎。 [5] 

天童寺天王殿

天王殿正門供養彌勒菩薩,許閤家平安願;反面供養韋馱菩薩,許家宅平安,出入平安願。韋陀菩薩—背靠彌勒佛、手持降魔杵,面朝大雄寶殿的佛祖。按佛教寺院規矩,韋陀面朝大雄寶殿的釋迦牟尼,意為持法護法,驅除邪魔。他常在東、西、南三洲巡遊,守護佛法,故稱“三洲感應”,是寺廟的守護神。
天王殿殿兩側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手持青鋒寶劍的是守護南方的增長天王,“鋒”和“風”同音,增長的意思是能令眾生增長善根,持劍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手彈琵琶而沒有弦,需要調音,諧音“調”的是東方持國天王,他要用音樂感化眾生,皈依佛門。守護北方的多聞天王,手擎雨傘樣的寶幢象徵“雨”,用於制服魔眾,保護眾生財產。而手纏龍蛇的西方廣目天王,能用“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他是羣龍領袖。合起來的意思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5] 
天童寺

天童寺主要景點

天童寺綜述

天童寺四周羣山環抱,重嶂疊翠,古松參天,有“深徑回松”“鳳崗修竹”“雙池印景”“西澗分鐘”“平台鋪月”“玲瓏天鑿”“太白生雲”等十大勝景。 [4] 

天童寺深徑回松

舊時自小白嶺起古松夾道,宋王安石有“二十里松影若城”稱。俗稱萬松關。小白嶺上建五佛鎮蟒塔,傳説有鐵蛇作祟,佛以石饅頭誘之,鎮於塔下,俗稱鐵蛇關。今嶺上偶可拾得石饅頭,珠冠形,徑約20釐米,外層白色,內為褚色物質,如餡。今嶺上塔猶存,重植古松徑一條,約10千米,有伏虎亭、古山門和景倩亭隱於松濤間。深徑兩側,世稱千年雲松。  [4] 

天童寺鳳崗修竹

天童寺 天童寺
在天童寺東山腳幽徑旁,有一片翠綠竹林,遮蔽雲天,山風起時,秀竹婆娑弄影。傳説曾有鳳來儀,故稱“鳳崗修竹”。 [4] 

天童寺清關噴雪

山上之水匯聚於萬工池流經清關橋注入溪流中。每當大雨過後,橋下溪流飛濺,噴湧似雪團,與萬松、鐵蛇合稱“天童三關”,稱“清關噴雪”。 [4] 

天童寺少白嶺

少白嶺 少白嶺
少白嶺是去天童寺參觀遊覽必經之地,少白嶺上建有五佛鎮蟒塔,俗稱少白塔。相傳唐會昌年間(841一846年)有巨蟒作祟,吞噬行人,心鏡禪師以石饅頭誘殺除害,鎮於塔下,故俗稱鐵蛇關。 [4] 

天童寺玲瓏天鑿

玲瓏巖為太白支脈,巖壁危立千仞,奇石嶙峋,古木葱蘢,王安石遊天童時於此聽猿啼。由寺西循徑而上,過六角亭、貞壽橋、甲壽泉、甲壽坊到盤陀石,扶醉步百級,即到玲瓏巖,上有觀音洞水月亭。 [4]   

天童寺東谷秋紅

太白山東谷舊時楓林向晚,至深秋,葉紅如血,壅塞山谷,似霞似荼。四周青山中,裹挾紅楓,景色如畫。 [4] 

天童寺雙池印景

雙池印景是指天童寺前的內外兩個萬工池,舊為放生池。池水清澈,碧瓦朱牆倒映入池,更添佳趣,池上方有琵琶石,以足頓之,鏗鏘發音如琵琶聲。這也是“天童十景”之一,就是“雙池印景”。 [4] 

天童寺歷史文化

天童寺傳説軼事

一天,小孩向義興和尚告辭:"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見你精進虔誠,派我變作童子照顧你,現大功告成,我去了"。説完騰雲而去,後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天童禪寺從義興結廬約1700年,幾度興毀。其中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幾乎使天童寺蕩然無存。一直到崇禎四年(1631年),密雲禪師主持修建,經10年,建成殿屋999間,規模恢宏,建築華麗,佛像高大,為國內罕見。寺院殿堂順着山勢,由低漸高,從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羅漢堂,錯落有致。 [6] 

天童寺名稱由來

相傳,西晉僧人義興和尚雲遊到此,開山搭廬,潛心苦修。渺無人煙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給他送齋送水,最後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義興和尚告辭:“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大帝見你精進虔誠,派我變作童子照顧你,現大功告成,我去了。”説完騰雲而去,後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 [6] 

天童寺保護措施

1983年,天童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寺院。 [7] 
1989年12月,天童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 
2006年5月25日,天童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天童寺旅遊信息

天童寺地理位置

天童寺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吳鎮天童村。 [3] 

天童寺開放時間

06:00一17:00。 [1] 

天童寺門票價格

免費。 [1] 

天童寺旅遊線路

少白嶺→深徑回松→鳳崗修竹→雙池印景→天王殿→大雄寶殿→千僧鍋→西澗分鐘、玲瓏天鑿、太白生雲、東谷秋紅、南山晚翠、平台鋪月→應供堂→覺磐石→法堂、藏經樓→羅漢堂→應真寺→鐘樓。
天童寺交通線路 天童寺交通線路

天童寺交通指引

  • 公交
寧波市內乘坐空調162路福明站(世紀大道旁)下車步行前往。
  • 自駕
(1)舟山方向前來:經甬舟高速(舟山跨海大橋)在蛟川互通轉入寧波繞城高速東段(北侖、金華、象山方向),在五鄉互通轉北侖方向,在育王出口下高速,轉向東南(出門右轉),經少白嶺隧道後,根據旅遊提示,轉向路左邊即可。
(2)杭州前來:經杭甬高速,過寧波東出口後,沿同三高速直行(北侖方向),由育王出口下即可,其餘與上同。
(3)上海/嘉興方向前來:經杭州灣跨海大橋高速,在寧波北沿寧波繞城高速轉舟山方向,在蛟川互通轉北侖方向,其餘與舟山方向同。
(4)温州、台州方向前來:經甬台温高速,在育王出口下高速。
(5)由金華方向前來:經甬金高速,在寧波西出口轉寧波繞城高速,朝北侖方向,在育王出口下高速。
(6)由通途路在東外環路口,轉向南方,經寧穿路,在沙堰村路口轉向東南,根據指示行車即可。
(7)沿鄞縣大道(橫少線)一直向東,過三溪浦水庫後即達。
交通指引 交通指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