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鎖定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創刊於1989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成都地奧製藥公司、國家天然藥物工程技術中心、昆明醫科大學藥學院合辦的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的刊物。 [1] 
據2018年9月《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編輯部官網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編輯委員會編委有42人,顧問5人,青年編委35人。 [2] 
據2018年9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共出版文獻5978篇、總被下載1552837次、總被引72217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6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01。 [3]  據2018年9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載文量為3348篇,被引量為38279次,下載量為229794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影響因子為0.78。 [4] 
中文名稱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外文名稱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 
語    言
中文
類    別
生物科學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編輯單位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89年
出版週期
月刊
國內刊號
51-1335/Q [3] 
國際刊號
1001-6880 [3] 
屬    性
中文核心期刊、CA、CSCD [3] 
現任主編
李伯剛
編輯部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南二段16號 [4]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辦刊歷史

1989年,《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創刊,知網收錄2期。
1990年,該刊為季刊。
1999年,該刊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2年,該刊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3]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5]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辦刊條件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欄目方向

報道內容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主要刊載具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以及藥用動植物的研究與開發的創新性成果,尤其是天然產物的生物活性、作用機理、提取分離新方法,複雜混合物快速分離分析,天然產物的結構改造、生物合成及生物轉化、合成新方法、構效關係研究、活性評價新手段,天然產物綜合利用等,涵蓋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化學、藥學及分子生物學等領域。 [1] 
主要欄目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設有“研究論文”、“研究簡報”、“開發研究”和“綜述”等欄目。 [1]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人員編制

據2018年9月《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編輯部官網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編輯委員會編委有42人,顧問5人,青年編委35人。 [2] 
顧問孫漢董陳凱先張禮和林國強姚新生
編委丁立生及元喬王有為王鋒鵬孔令義盧金清劉吉開胡金鋒郭遠強
劉宏偉樸香蘭何祥久李國強張衞東李衞東劉永宏胡福良徐宏喜
邱聲祥張小鶯李平亞張國林杜俊蓉何海倫楊得坡段金廒康文藝
陳士林陳紀軍周立剛周光雄林厚文郝小江婁紅祥賀浪衝彭密軍
程永現裴月湖戴均貴雷曉光雷林生蔣晟
青年編委丁 克戈惠明王紅兵尹文兵尹 勝呂兆林李良成李國友劉相國
孫黔雲孫桂波孫昊鵬伍婉卿陳益華李芸霞沐萬孟邱 莉汪海波
張炳火林昌俊歐陽傑周 文易華西羅應剛胡友財高慧敏唐金山
夏永剛袁 濤黃勝雄韓淑燕藍蔚青廖晨鐘潘衞東薛永波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學術交流

2016年11月5日,《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雜誌召開成都地區編委擴大會,審議該刊“十三五”發展規劃草案,並研討該刊進一步發展策略。與會專家從期刊定位與特色、辦刊思路、方法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可行的建議和討論。 [6]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辦刊成果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出版發行

據2018年9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共出版文獻5978篇。 [3] 
據2018年9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載文量為3348篇。 [4]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收錄情況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期刊數據庫EBSCO、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藥學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數據庫、中國農林數據庫、英國CABI數據庫、NPU(天然產物快報)、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武大版)(RCCSE)、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2014)等收錄。 [1]  [3]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影響因子

據2018年9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總被下載1552837次、總被引72217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6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01。 [3] 
據2018年9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被引量為38279次,下載量為229794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影響因子為0.7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600名,在生物科學(93種)中排第27名。 [4] 
據中國知網(CNKI)提供的《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單篇文獻引文分析顯示,以下稿件在《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5年所有發文中總被引頻次排名位於前列。 [7] 
排名題名被引頻次
1黃芪多糖對免疫抑制模型小鼠Treg細胞及Th17細胞亞羣的影響3
2近紅外漫反射技術測定烤煙煙葉中的茄尼醇2
36種晉產野生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和總黃酮含量比較2
4響應面法優化超聲輔助提取貫眾多酚工藝2
5肉蓯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植物雌激素活性研究2
6乳香精油抗抑鬱作用的研究1
7番茄紅素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大鼠血管內皮舒縮功能和纖溶功能的影響1
8海洋真菌Eurotium amstelodami SCSIO 151二酮哌嗪吲哚生物鹼類次生代謝產物的研究1
9UHPLC法同時測定金銀花中6種有效成分的含量1
10HPLC法測定青海栽培與野生桃兒七中2種木脂素類的含量1
11松茸多糖TMSP-5亞組分Ⅱ的美白活性及途徑研究1
12獐芽菜屬植物的藥用民族植物學研究1
13毛尖茶葉多糖及其結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1
14Box-Behnken優化痹痛寧凝膠膏劑基質處方研究1
15馬齒莧多糖對細胞存活率的影響及其毒性測定方法的比較研究1
16天然抗補體活性物質研究進展1
17柱前熒光標記法結合HPLC-FLD測定石榴中四種三萜酸1
18灰樹花子實體醇提物生物活性研究1
19兗州卷柏生物鹼的抗氧化活性研究1
20王不留行多糖的提取工藝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1
21杭黃菊提取物的體外抗菌活性研究1
22桔梗多糖抗疲勞活性研究1
23鎖陽配伍維生素C對大鼠運動性腎臟缺血再灌注的保護作用1
24大孔吸附樹脂純化綠茄葉黃酮的工藝研究1
25響應面法優化人蔘不定根中總皂苷的提取工藝1
26微波處理對米糠蛋白結構及功能性的影響1
27環巴胺類似物的合成及體外抗腫瘤細胞活性研究1
28辣木葉總黃酮響應面法微波萃取工藝優化及其體外降糖效果觀察1
29補腎固筋方對SD大鼠膝骨關節炎IL-1、iNOS分泌的抑制作用1
據中國知網(CNKI)提供的《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單篇文獻引文分析顯示,以下稿件在《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1-2015年所有發文中總被引頻次排名位於前30。 [8] 
排名題名被引頻次
1茯苓多糖抗氧化性研究30
2荔枝皮黃酮抑菌性能及其作用機理研究28
3崑崙雪菊黃酮類成分研究25
4河南產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研究24
5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進展24
6中藥砂仁揮發油化學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英文)24
7植物精油生物活性作用機理研究進展21
8蒲公英的化學成份及其藥理作用21
9懸鈎子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20
10桑白皮化學成分的研究19
11茶多酚對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機理18
12燕麥發芽過程中三大營養素的變化17
13觀光木酚性成分研究(英文)16
14花色苷化學研究進展16
15高效液相法與硫酸-蒽酮法測定豬苓多糖含量比較16
16杜仲主要生物活性研究進展15
17烏頭屬植物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其內生菌的研究進展15
18海蜇膠原蛋白肽的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15
19石菖蒲的化學成分研究15
20廣西鐵皮石斛HPLC指紋圖譜研究14
21厚朴葉中具血管舒張作用的化學成分研究14
22天然產物防除海洋污損生物的研究進展14
23頭花蓼化學成分研究14
24合歡皮提取物抑制血管生成的體內藥效學研究14
25竹葉提取物的體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14
26鈎藤屬植物中吲哚生物鹼的研究進展14
27杜仲葉多糖的提取分離、抗補體活性及結構研究14
28延胡索的化學成分研究(英文)14
29三葉蔓荊的化學成分研究14
30藤茶抗氧化活性研究13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榮譽表彰

四川省一、二屆優秀期刊。 [4] 
2012-2015年,連續四年被評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1] 
2016年,《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編輯部主任田丁,獲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出版科研論文)獎。 [9]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文化傳統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形象標識

圖中文字為該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該刊的英文名。 [1]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辦刊宗旨

旨在報道天然產物研究的最新成果,開發天然產物研究的廣泛用途,促進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加強科研、開發、生產的進程,傳播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和創新性的科技成果,以促進中國科技與經濟的發展。 [1]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李伯剛
執行主編方曙
副主編周正質
注:表中為2018年9月《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編輯部官網顯示的信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