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津市塘沽區新城小學

鎖定
天津市塘沽區新城小學位於天津市塘沽區新城鎮新城南門東里,佔地面積21畝。
中文名
新城小學
創辦時間
1905年
所屬地區
天津市塘沽區
類    別
小學
新城小學簡介發表日期:2006年10月30日 作者:新城小學 【編輯錄入:凌雲】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新城小學,座落於天津市塘沽區新城鎮新城南門東里,佔地21畝距海河1公里,東至海河入海口約15公里,津沽公路從學校門前穿過。學校現有16個教學班,學生617名,教職工53名。學校教育教學設施比較完備,有學生機房、電子備課室、多媒體電教室、實驗室、圖書閲覽室、形體房、音樂教室等專用教室,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硬件保障。
學校始於1905年,由一座古廟宇改建而成,一名叫徐志謙的道士主持管理,校名叫“三清宮高等小學堂”。於民國18年更名為“天津縣私立第二小學”,又於民國30年更名為“天津縣私立毓秀小學校”。
當時校舍簡單破舊,室內潮濕昏暗,學習設施十分簡陋,各室內只有幾隻破舊的課桌椅。六七個個教師是由校長徐志謙聘來的讀書人,擠在一間小屋裏辦公。他們沒有月薪,每年年底發幾袋小米作為一年的酬勞。學生來自東沽、西沽、大梁子、鄧善沽、南開、黃圈、西關、楊惠莊、新城等地,這些學生中,絕大多數是富家子弟,勞動人民家庭的孩子是上不起學的。即使個別勞動家庭勉強把孩子送到學校,一、二年後,由於生活所迫,無奈也只得把孩子拖回家中。年幼的孩子們和大多孩子一樣,幫家裏拾柴、放羊、做一些農活。再也回不到學校學習了。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學校在學生中建立了“三青團童子軍”,為反動組織培養後備人材,為國民黨統治服務。
解放後,勞動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國家為學校派來第一任校長曹木森,派來了人民教師。古廟宇開始得到改造,校舍不斷更新,學習環境逐步得到改善。貧苦人家的孩子們帶着無限的喜悦走進學校開始接受愛國家教育,享受學習生活。多少代人期盼的願望實現了,他們由衷地高興,從心底感謝中國共產黨,共同分享着孩子們上學的幸福。
1953年至1956年,躍書生、任恩川、韓學義等校長相繼在新城小學工作。他們為學校從民國統治教育到新中國社會主義教育的過渡做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