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鎖定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始於1958年創建的計算機專業(國內首批)。60餘年來,本學科秉承 “實事求是”的校訓,堅持育人為本、嚴謹治學,培養了數萬名優秀畢業生;未來以“新工科”建設為引領,努力實現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學科發展目標。
中文名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建立時間
2006年1月
教職工人數
61人
在校生
1100多人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體系

智能與計算學部 智能與計算學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工學博士、工學碩士、工程碩士、工學學士等完整的學科體系。天津市最早的計算機學科博士點就誕生在當時的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學院現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點;計算機系統結構碩士點、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碩士點、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點、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碩士點;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點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生專業。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優勢特色

①堅持“四個面向”,本學科專任教師61人,佈局系統結構、機器學習、計算機網絡、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5個學科方向。深度參與建設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牽頭建設8個省部級科研平台。5年內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課題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和重點項目5項。2020年度科研總經費達1.2億元。與華為、騰訊、海信等建立 28 個聯合實驗室,形成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文物保護、智慧生活、天文科學、軍隊國防、疫情防控等領域,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
②堅持產學研協同,與雄安集團、中電科、中汽研聯合培養工程博士,牽頭承擔國家級新工科項目“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工智能+”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及25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③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日本JAIST聯合培養26名碩士;實施海外實訓、暑期名校行,5年內派出132名學生,出訪18個國家;拓展留學生培養規模,培養21個國家120名留學生(學位生49人)。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才培養

本學科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卓越人才為目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宗旨,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培養熱愛科研、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德才兼備、具備寬厚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能夠獨立開展創新性科學研究、解決實際複雜工程問題的一流人才。本科錄取生源連續3年在天津大學各專業中排名第二,第一專業志願達成率達81.47%前三專業志願達成率為99.68%。研究生雙一流高校生源佔比83.4%,其中推免生佔60%以上、交叉學科生源為27%。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影響力

本學科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持續提升,2020年ESI全球排名第119位,較2017年提升228位; 2020年USNews計算機學科排名全球第111位,三年提升86位。牽頭建立CCF天津分會、ACM天津分會,多位老師擔任CCF常務理事、專委會主任或國際學術期刊編委。連續助力四屆世界智能大會,邀請包括3位圖靈獎得主在內的200餘位海內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主辦PacificVis2020等國際學術會議17個。積極發揮智庫作用,作為專家組牽頭單位,協助天津市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就業

學院人才培養特色鮮明,學生基礎理論厚,交流能力強,團隊意識好,具有很好的創新精神,多年來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絕大部分同學到大中專院校,政府機關、銀行、金融等重點領域和百度、谷歌、聯通、移動、華為等重點單位工作,學生的一次性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1958年參照蘇聯模式天津大學成立“分析統計計算機專業”。9月份定名為“數學計算儀器及裝置專業”,模仿蘇聯潘津工學院的模式,設置了電子數字計算機原理、模擬計算機原理、機械式計算機原理三個專業方向。1963年首屆共17名畢業生,分配到祖國各地,他們中的很多人後來成為我國計算機事業的骨幹力量。
許鎮宇教授 許鎮宇教授
許鎮宇教授1941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機械系,抗戰時期曾任職於資源委員會,1949年以後歷任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副教授、教授,機械零件機械原理教研室主任、精密儀器系副主任、計算機系籌備組組長。曾著有《機械設計原理》、《機械零件》、《電子數字計算機原理》等著作在國內有廣泛的影響。他所兼任的學術性植物有:高教部教材編審委員會機械零件組組長、計算機軟件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天津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會理事長、天津市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等。並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及美國傳記學會(ABI)列為國際名人。
從專業的創建到文化大革命前,在專業創始人許鎮宇教授的帶領下一方面進行人才培養,一方面又進行了多項科研工作。其中“浮動磁鼓”課題的研究,設計思想新穎,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1966年曾在全國儀器儀表展覽會新技術館展出,受到很高評價;部分教師還參與了我國第一台大型電子計算機104型機的研製工作。
1971年春專業調整,計算機教研室由精儀系劃歸無線電系(後改名為電子工程系)。從1972年到976年共招收了5屆工農兵學員,每屆30人。雖然學生來源廣泛,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但此期間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典型任務帶教學”,強調實踐活動,強調開門辦學、走向社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培養了許多有用的人才。如72屆學生就是聯合天津市無線電技術研究所,圍繞DJS-130電子計算機(我國最早研製的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研製和生產開展教學的。學員一方面學習DJS-130機,一方面學習專業基礎課程。73屆學員的專業教學是在北京站進行,圍繞北京張鐵路運輸自動計價計算機的研製進行。74屆十圍繞研製PDP-8計算機進行,該項研究還曾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隨着全國恢復高考,1978年開始招收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新生,1979年成立了計算機系籌備組,許鎮宇教授人籌備組組長。為了適應計算機軟件的迅速發展,1979年開始建立計算機軟件專業。同年,天津大學計算機組織與系統結構專業首批被批准為碩士點,開始招收研究生,最早的碩士生導師是許鎮宇教授,以後又增加了劉家松和王鐳兩位教授。
劉家松教授,1947年畢業於北洋大學電機工程系,歷任北洋大學、天津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1957~1959曾留學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技術大學電機系和無線電系。主要從事無線電技術、電子技術、電子儀器與測量、計算機輔助測試(CAT)等方面工作。主要著作有“自動測試儀器與系統”,“智能儀器入門”、“國外電子工業該欄”(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主持開發的“ED2810LCR自動測試儀”或電子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微機芯片功能測試程序”獲機械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主要社會學術兼職有:天津市電子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容錯計算委員會委員,中國測量與儀器學會大規模集成電路測試專業委員會委員。
1983年6月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成立,柏家球教授任首屆系主任。成立了基礎、硬件、軟件、應用等四個教研室和一箇中心實驗室。隨着計算機系的成立,教職員工的隊伍迅速擴大,從校內外調進許多新生力量,大批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其中的許多青年教師後來出國深造。和計算機系成立的同時,天津大學成立為全校服務的計算中心,多名教師先後從計算機系調出組建計算中心。為了加強計算機學科的建設,增強學術帶頭人力量,1991年從中國科學院調來舒炎泰教授,而後,從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來可偉等人加盟計算機系,使計算機學科步入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時期。
舒炎泰教授 舒炎泰教授
舒炎泰教授,1967年天津大學無線電系研究生畢業,曾在中國科學院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室主任等。1981~1984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作訪問學者,1985年在英國歐洲聯營JET核聚變研究中心做高級訪問學者。1991年調天津大學,歷任研究員、教授、校長助理、副校長。在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計算機網絡、排隊論、實時系統性能評價、模擬與仿真等領域均取得許多成果。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0餘篇。研究成果中“HT-6M聚變裝置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303EMG電磁炮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多年來,已主持多項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等。主要社會兼職有:天津市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儀器儀表學會電磁測量與信息分會理事,天津市CIMS工程專家組組長等。
1996年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與計算中心和電子工程系等單位組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2006年1月天津大學根據學校事業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需要,在原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天津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部、天津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實驗中心、天津大學-IBM計算機新技術中心等單位基礎上組建成立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