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水堂

鎖定
天水堂趙姓堂號秦始皇趙國後,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此,由此形成一個望族,至漢代此族的趙充國封侯入相,功成名就。由此係趙氏望天水,後並以此為堂號。故“天水堂”、“天水郡”成為趙姓的著名堂號和名望。
中文名
天水堂
外文名
Tianshui Hall
釋    義
趙姓堂號
地    點
天水郡(今甘肅天水)
特    徵
望族

天水堂趙氏天水堂

天水是趙姓郡望,天水堂是一代代趙姓人心中無比尊貴的聖地。中華姓氏,源遠流長。姓氏最早始於中國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兩人同為風姓華氏(羲媧均為華胥氏所生)。炎帝的姜姓源自伏羲,黃帝的姬姓以及媯、姒、嬴、安等姓源自女媧。 趙姓出自嬴姓,血緣始祖為炎黃之後,少昊顓頊的苗裔孫女修。相傳,女修吞玄鳥卵而生嬴氏初祖。玄鳥為鳳凰,實為女媧的化身,女媧有一名為“鳳裏棲”。嬴氏得姓始祖為伯益,又名大費,皋陶(又名大業)和女華之子,輔佐堯舜,立下大功,被舜賜封嬴氏。伯益的後代中出了兩個擅長養馬的傑出人物,一個是非子,因功被周王封賜秦邑,奠定了“戰國七雄之首”秦國的光榮基業;另一個是造父,因功被周穆王賜封趙城,賜趙姓,開創了“戰國七雄第二”趙國的光榮基業。趙公輔為戰國末期趙國代王趙嘉之子,他深得秦始皇趙政和漢高祖劉邦的器重,主政西戎,造福一方,政績卓著,世稱“天水趙王”。趙公輔開創了最具天水地域特色的天水堂文化。趙匡胤建立宋朝,趙姓遂為國姓,被《百家姓》尊為中華第一姓。後世把宋朝稱為“天水一朝”,天水堂從此更加名垂青史,譽滿全國。
天水堂所代表的“趙”的含義是無限豐富的。按照《説文解字》的説法,“趙”為“趨”,特指美好的道路。趙為“肇”,有伏羲女媧肇啓華夏文明的創世紀之功;趙為“照”,有日月齊明照耀天下之美;趙為“趨”、“馳”,有龍鳳呈祥、龍馬奔騰、趨善趨真等圖騰徵兆無限祝福後裔的輝煌前景;趙為“超”,有兼程超邁、騰飛跨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意。“趙”還有快馬加鞭、持之以恆、天長地久、創新紀錄、創新紀元之意。
除趙姓外,閻姓皮姓尹姓艾姓狄姓桂姓上官姓樂正姓、姜姓、嚴姓莊姓,王姓、楊姓梁姓紀姓等姓氏,也是以天水堂為重要堂號、天水郡為重要郡望的。杭州的基督教天水堂以及台灣的姜氏天水堂都很有名。在趙姓人聚居的地區都有天水堂,天水堂在世界各地都有的,最著名的當然要屬天水的趙氏天水堂了。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南雄趙氏

廣東南雄趙氏宋太祖匡胤之後
廣東南雄天水堂趙氏本宋太祖匡胤之後。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太祖六世孫趙子崧謫居南雄州,紹興二年(1132年)死於貶所,其子孫一支先卜居於今賓陽門地,後遷牛田坊洋坋村,再遷粵贛邊陲龍頭坊(今界址鎮趙屋),迄今800多年,子孫蕃衍2300餘户,男丁6100多人,其中居南雄1100餘户,男丁3100餘人,居贛南及南雄等(1996年9月版《趙氏族譜》)。南雄142姓中,趙姓户數位列20。
南雄趙氏作為皇室貴胄,名門望族,就其幾百年發展歷史來看,卻不同於一般貴胄,雖出名門而不名,雖屬貴胄而不貴。第一,從聚居地來看,南雄趙氏蕃衍遷徒是由州城城廂到鄉村,散居於邊遠山區。現今南雄趙氏聚居於三十多個村莊,除水西、苟子腦兩村靠近南雄城外,其餘各村散佈於界趾、烏逕、孔江、新龍、油山、南畝、梅嶺等邊遠山區。有一支遷樂昌改籍瑤族。第二,從人文方面來看,南雄趙氏幾百年來安於農耕,讀書的人少,外出創業的人也少。《直隸南雄州志》記載,道光四年以前,歷宋,元、明,清6 0 0多年,南雄趙氏無一人中舉、登進士,姓趙的貢生也只寥寥六七人,可謂歷百年而出一貢生。州志採錄的鄉飲、行誼、孝友、儒林、文苑等人物中,亦無一趙氏。幾千鴻丁,幾百春秋,躬耕鄉里,默默無聞,實為罕見。(這裏我要補充一下,本人是贛州的,不果我記得我祖上就有趙家世代不為官宦之説。但是在族譜裏倒是沒有這麼一説) 廣東省南雄市及江西省贛州地區一帶趙姓人均為太祖六世孫趙子崧(太祖-德昭-惟忠-從藹-世雄-令毣-子崧)後裔(有部分回遷金陵,部分遷居四川峨嵋,部分遷居廣東樂昌附近改籍瑤族,還有部分遷居其他地方)。
這一支派的字輩派行為:
螽 光 派 行
萬文日子居銘敬,孟仲俊元趙懋應。
天大光明正通嘉,達世春來本愈高。
士志學時雲程定,中有開方永顯承。
貞祥兆慶昌隆運,冠冕堂皇紹書香。
登庸輔弼朝庭滿,國泰民安事業揚。
巍偉鴻圖垂德澤,榮華富貴遠昭彰。
百年樹人育新秀,龍鳳騰飛齊興邦。
其中最後兩句是1996年十修族譜時增加的。
南雄趙氏祖訓“厚生”
粵北(南雄)趙氏。
宋太祖趙匡胤有4子,長名德秀,次德昭,三德林,四德芳。德秀、德林早亡,無後。
德昭生有5子:名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南雄趙氏是惟忠後裔。惟忠封舒國公,生從藹,封韓國公;從藹生世雄,贈太師,封淄王;世雄生令□,贈金紫光祿大夫,令□生子崧。子崧,字伯山,是太祖後裔中拔萃的一員,登崇寧五年進士,宣和間官至宗正少卿,除徽猷閣直學士,知淮寧府。靖康之亂,汴京失守,子崧起兵勤王,輔高宗趙構登上帝位,建立南宋政權。高宗乃授子崧為延康殿學士,知鎮江府兩浙路兵馬鈴轄。
趙子崧實權在握,又使高宗心存疑慮。建炎二年,子崧政敵辛道宗向高宗告發子崧曾向人講起“太祖後當再有天下”的傳言。趙構聽了,心裏很是不安。那時正當宋廷南遷,天下動亂,趙構很怕自己的皇位被人奪去,盤算着如何拔去這根心頭之刺。是年二月,鎮江府為賊人所陷。高宗趙構遂見機行事,以棄城罪,降子崧為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高宗終於除去了心腹大患。
趙子崧謫居南雄,歷時4年,至紹興二年(1132年),“遇赦復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巳死於貶所”(《宋史·子崧傳》)宋祖遺裔繼德昭之後,又是“競成燕鹿一場空”。
趙子崧之死,對其後裔又是一次打擊。他們回顧祖先的遭遇,對朝廷心灰意冷,產生了淡泊功名,不求仕進的思想,乃由南雄城廂徙居鄉村。宋末文天祥招兵勤王,陳福基在南雄起兵抗元,均不見南雄趙氏積極響應的記載。趙子崧子孫為避元兵,再遠徙於界址龍頭坊,立祠隱居,世代農耕為業,為開發南雄東北一隅作出了貢獻。他們不言門第,安分守己,遵崇“厚生”祖訓,養成勤勞、純樸、獷直之風。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

天水堂天水堂教堂

天水堂位於中山北路體育場路交叉處西南角的耶穌堂弄2號,是杭州最早的
一所基督教教堂,也是杭州五所對外開放的教堂之一。教堂及牧師樓,還依稀可辨,舊貌猶在,特別是庭院內當年傳教士司徒爾種植的銀杏樹和櫸樹,已是高聳入雲的大樹,現被市園文局列為“名木古樹”重點保護。
天水堂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當時美國南長老會,差譴第一批傳教士胡思登、郝理美來杭州傳教,南長老會組織的佈道團,最初落腳在杭州市內的城隍山上,並建立了一個據點。山坡上是一排排廟宇和政府官員的住宅,佈道團駐地可以説是居高臨下,恰巧正對着當時政府某官員的住宅,每當這位官員的兒子患病,醫生和占卜家們,就把病因歸咎於一股邪氣,説是外國人住在山上造成的。於是地方當局千方百計編造理由,要求南長老會佈道團搬遷,當時政府官員也主動配合,撥給天水橋畔(現耶穌堂弄)荒地10畝,作為南長老會佈道團上午活動場地
當時,清政府時局動亂,太平天國軍隊攻打杭州,紮營城外的耶穌堂弄一帶,民房均被燒燬,農田早已荒蕪。雖蘆藩台批了地快,但傳教士住宿仍無着落,住房還需要另租民房解決。
直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差會撥來經費,先在這塊基上建房二間,雖比較簡陋,但還是開放了佈道所,落成之日,蘆藩台還特地贈送了“胡郝禮拜堂木匾一塊以示祝賀,“胡郝禮拜堂”實是杭州最早的基督教禮拜堂,也就是基督教天水堂。
繼胡郝二位傳教士之後,由於佈道所需要,差會又差譴了第二批人員來杭州,傳教士名單中,就有司徒爾和他的同事們,同時,差會又增撥建房經費,不久就在耶穌堂弄二號,即“胡郝禮拜堂”原址上,拆去簡易平房,重新建造禮拜堂,並正式命名為基督教天水堂,有在禮拜堂後面新建傳教士住宅樓二幢,男女書房和宿舍5-6幢等一大片建築羣,建築用地相繼增撥到80餘畝。胡郝二位傳教士任滿後,於1875年司徒爾主持天水堂工作並開辦了仁慈堂,醫局、女子學校育嬰堂等服務機構。
關於天水堂布置情景,大同日報在1946年有一篇專題報道,他寫道:教堂朝南,堂內壁上有塊培德女校捐獻的“幸有耶穌”匾額,下面是寫着信徒司徒氏的“基督寶訓”共有八條:1、虛心者福矣,以天國乃其國也;2、哀慟者福矣,以其將受慰也;3、温柔者福矣,以其將得土地;4、飢渴慕義者福矣,以其將得飽也;5、憐恤者福矣,以將見於恤也;6、清心者福矣,以其將見神也;7、施和平者福矣,以其將稱為神之子也;8、為義而遭迫害者福矣,以其將稱為神之子也。另外兩旁是一副對聯:爾當盡心儘性盡意盡力愛主爾之神此首戒也,其比亦如之即當愛鄰如己戒未有大於斯之者。這篇報道,在讀者面前,再現了當年天水堂的真實面貌。
司徒爾於1913年病逝後,傳教工作由華人牧師接替,天水堂第一任華人牧師是桑堅堂、第二任牧師是劉德勝、第三任牧師周汗章(其中錢楚雄代過)、第四任牧師是鄭勉餘。1958年杭州教會聯合後,宗教活動停止,教堂房屋作為包租產由房管部門租給杭州鏈條廠。1984年落實宗教政策後,教會收回部分房屋,並進行了初步整修即恢復了宗教活動。復堂後主任牧師有張靈光、王彼得。現任主任牧師汪吉生及繆大軍、鮑水清牧師,由於房屋年久失修,形成危房,正在籌建中。經常參加禮拜的信徒約600人。天水堂還負責以堂帶點的工作,帶領
下城區基督教艮山、朝暉、東新、華豐四個聚會點的聖工。
當人們到天水堂參觀及禮拜,會想到在這裏生活過的、在中國現代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司徒雷登。他在中國度過五十年,其中在杭州有十四年半的時間。他於1876年6月24日出生在耶穌堂弄3號,是司徒爾的長子,他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1887年司徒雷登11歲時,他隨父母回美國探親,並留在那裏讀完中學和大學。到了1904年,司徒雷登又回到了闊別17年的杭州。在眾安橋邊的湖山堂做牧師,並在弘道女中和馮氏女中等教會中學任教。37歲那年,他到南京金陵神學院教書,後到北京籌辦燕京大學,出任校長。抗日戰爭中,他蹲過日本人的監獄。由馬歇爾特使推薦,當了美國駐華大使
司徒雷登在任大使期間,曾來杭州故地重遊,訪問期間,當時的杭州市長周象賢很熱情的接待他,還授於他杭州市榮譽市民的稱號。
天水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西文化在杭州的美好見證,外賓絡繹不絕來天水堂訪問參觀,對外頗有影響。最近,市政府將中山路一帶劃為文化保護區,以商貿、旅遊、宗教文化為一體的城市新景區。天水堂必將成為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文景點。
[途經公交]k30路 K72路 814路 24路 k24路 78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