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伏羲廟

(甘肅省天水市境內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鎖定
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伏羲路110號,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築羣之一,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為中國規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築羣。 [1]  [4] 
伏羲廟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由於伏羲是古史傳説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築羣呈宮殿式建築模式,整個建築羣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伏羲廟對於研究中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着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 [1]  [6] 
伏羲廟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1年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7] 
中文名
伏羲廟
地理位置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伏羲路110號
所處時代
明、清
佔地面積
13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08:00—17:4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景點級別
AAAA級 [7] 
文物編號
5-0430-3-0236 [10] 

伏羲廟歷史沿革

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伏羲廟始建。 [1] 
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伏羲廟進行第九次重修。 [1] 

伏羲廟建築格局

伏羲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整個建築羣包括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 [1] 
伏羲廟

伏羲廟主要建築

伏羲廟牌坊

伏羲廟牌坊原有三座,即“開天明道”“繼天立極”“開物成務”牌坊。 [2-3] 
“開天明道”牌坊在大門前,處台基之上。明嘉靖二年(1523年)創建。清乾隆六年(1741年),秦知州李宏邀進京覲見回任的西寧道楊應琚書“開天明道”匾以更替已佚失的“太昊宮”匾。清嘉慶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間重修,並對“開天明道”匾重新翻刻。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間又重修。牌坊通高11米,面闊3間計10.5米;檐樓三架,兩級廡殿頂,累經重建,依舊呈明代建築風格。 [2-3] 
“開天明道”牌坊
“繼天立極”牌坊和“開物成務”牌坊,在台基前當街。前者在東,後者在西,跨街而建,兩廂對峙。東牌坊界伏羲廟東牆,西牌坊界西牆。牌坊下各立一石,銘文告誡過往行人:騎馬者下馬,乘轎者下轎,以示對伏羲的崇敬。牌坊為明嘉靖十年(1531年)創建,清乾隆四年(1739年)、嘉慶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間、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間重修。1958年,天水市通行有軌電車,線路穿坊而過,為不影響運營,牌坊基座被整體加高1米左右。1972年4月被拆毀,明代榜書不明下落。 [2-3] 

伏羲廟門坊

門坊又稱大門、正門、前門、頭門。明弘治三年(1490年)創建,嘉靖二年(1523年)、清順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嘉慶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間由原來的3間擴建至5間,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間又重修,始成今制。面闊5間計17米,進深2間計5.4米。懸山頂,綠瓦龍吻,質樸典雅。 [2-3] 

伏羲廟儀門

儀門又稱二門,明嘉靖二年(1523年)創建。明代榜書“文祖”,清時改懸“道啓鴻濛”匾,現懸著名書法家楚圖南的“伏羲廟”匾。清順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清嘉慶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間由原3間擴建為5間,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間又重修,始成今制。懸山頂,形制和大門同,規模略小,遙相對應,構成甬道式建築。 [2-3] 
伏羲廟儀門

伏羲廟先天殿

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在中院後部正中,是伏羲廟建築羣的主體建築。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1483~1484年)創建的太昊宮是其前身,但原宮址未必是今殿址。嘉靖二年(1523年)擴建,時榜書“先天”因伏羲先天八卦而名。清順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慶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間、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間屢經重建,始成今制。面闊7間計26.4米,進深5間計14.05米。殿雄距寬闊的露台之上,莊嚴宏偉,重檐歇山大頂襯以龍吻脊、雕花天宮寶剎,顯得高貴典雅,氣度非凡,雖屢經重修,依舊呈明代風貌。上檐殿身七架,下檐周匝迴廊,間架結構自然,比例尺度合理。正面明間、次間、盡間隔扇門窗雕以龍、鳳、仙鶴、麋鹿等吉祥動物圖案,飾以牡丹、艾葉、松枝等植物,華麗精美。因閲歷久遠,色彩斑駁,時顯蒼桑氣息。殿內伏羲聖像高3米有餘,手託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龕中,靈氣逼人。像右原有龍馬雕像、左原置河圖洛書石盤,民國三十年(1941年)被十三臨時教養院生產合作社拆除,現已依原樣恢復。殿頂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在正中)相伴裝飾;井口天花鑲嵌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圖,而藻井施繪河圖和伏羲先天八卦圖,將裝飾和伏羲氏的業績緊密結合,別具特色。 [2-3] 
先天殿

伏羲廟朝坊

朝坊分列於先天殿前東西兩側和太極殿前東西兩側,相向對稱分佈。中院、第三院都有。明嘉靖二年(1523年)創建,當時有20間。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葺6間,新建14間。嘉慶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間重修10間。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間改建為16間,即中院先天殿前東西各5間,第三院太極殿前東西各5間;現存太極殿東側3間,懸山頂,土木結構。1989年,天水市政府投資在先天殿露台前東西兩側重建朝房各5間,出廊式懸山頂磚木結構。朝房是仿宮殿式建築設置的,按古代慣例,文武官員上朝前先在朝房做準備活動,或面浴或整衣冠,而後靜待金鑾殿的上朝鐘鼓聲。文官居西朝房,武官居東朝房。伏羲廟的朝房平時閒置,舉行祭典時用以接待官員或相關人員,成為小憩用茶的場所。 [2-3] 

伏羲廟鐘鼓樓

鐘鼓樓分列先天殿露台東西。清嘉慶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間創建,均呈六角攢尖頂,小巧玲瓏。原來都是封閉式的,只留一面為門。現柱間的雕花窗欞已全部拆去,與亭無二致。鐘樓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十三臨時教養院進駐伏羲廟後,因失火被焚燬,清代的大鐵鐘下落不明。現存的鐘亭是1988年天水市博物館復原重建的。民間祭祀伏羲的組織“上元會”補鑄鐵鐘一口,懸置其中。 [3] 

伏羲廟碑廊

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間改建為碑廊一列,共5間。1955年,天水師範搬入伏羲廟後,佔用碑廊,將碑碣放翻另置。1990年,天水市政府投資在儀門內側東西新建碑廊兩列,共10間。捲棚頂,磚混結構,所有碑碣無均得以安置。 [3] 

伏羲廟太極殿

太極殿 太極殿
太極殿又稱退殿、寢殿、寢宮,在第三院後部正中,依“前宮後寢”慣例而建。明嘉靖二年(1523年)創建,時榜書“太極”。清順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慶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間、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間屢經重修,始成今制。面闊5間計17.7米,進深3間計9.38米。單檐歇山頂。 [3] 

伏羲廟來鶴軒

來鶴軒 來鶴軒
來鶴軒在先天殿西,自成院落。亭院之東牆即廟之西牆。清乾隆四年(1739年),秦州知州李主持重修伏羲廟,忽有白鶴飛臨廟柏,古人視鶴為福壽吉祥的象徵,為此建來鶴亭以資紀念。重修情況不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隴南文宗”任其昌先生去世,學人私諡“文介公”,闢來鶴亭為生祠堂,於是亭亦被稱為任文介公祠,哈鋭有聯“黛色參天有老柏;黃花滿地建新祠”即指此。民國十年(1921年),亭院內設存古學社和隴南十四縣縣誌編纂局。時任承允、哈鋭二先生主講學社,傳道授業。 [3] 

伏羲廟戲樓

戲樓隔街和“開天明道”牌坊相對。清代創建,重修情況不詳,現殘存。硬山屋頂,上下兩層,高10米,面闊3間計8.1米。戲樓原是舉行伏羲祭典時唱戲的場所。每逢廟會,即於農歷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唱戲三天,以招徠民眾,增加熱鬧氣氛,同時兼含向神致敬。所演劇目以熱鬧滑稽劇為主,白天唱全本,晚上唱摺子。民國時演出多由秦腔劇班鴻盛社承當,《回荊州》《香山寺還願》成為固定劇目。民國三十四年(1935年)以後,間或亦有京劇、豫劇上演。 [3] 

伏羲廟歷史文化

伏羲廟廟會

在天水,相傳正月十六是伏羲誕辰,按照傳統人們要到伏羲廟“朝人宗”,這便是伏羲廟廟會,隆重而盛大。每年這一天,天水人都要祭祀人文始祖伏羲,仰望“人祖”樸實、憨厚、慈祥的面容,追思華夏民族遙遠輝煌的歷史,懷念人文始祖肇啓中華文明的豐功偉績,緬懷始祖恩澤,弘揚伏羲文化,促進社會團結進步。

伏羲廟公祭大典

天水祭祀伏羲已有2000多年曆史。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復公祭伏羲活動;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  [8] 
2022(壬寅)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2022(壬寅)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3張)
2022(壬寅)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大典突出“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宗旨,圍繞“講好伏羲畫卦故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堅持“隆重、莊嚴、務實、節儉、安全”的原則,通過公祭伏羲大典的舉辦,追思始祖伏羲創世功績,感悟偉大祖先創造精神,激勵中華兒女進取之志,推動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增強文化感召力和民族自豪感。 [8] 

伏羲廟文物價值

重視保護伏羲廟建築羣,對於研究中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着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 [6] 

伏羲廟文物保護

1963年,伏羲廟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1年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批准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伏羲廟旅遊信息

伏羲廟地理位置

伏羲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伏羲路110號。 [1] 

伏羲廟景區門票

  • 門票價格
伏羲廟景區門票為20元。 [9] 
  • 優惠政策
半價票
  1. 身高1.2米(不含)以上且年齡18週歲(含)以下的兒童享受半價門票
  2. 60歲至70歲老人享受半價門票
  3. 中小學生及全日制本科持學生證享受半價門票
  4. 持天水本地身份證的市民享受半價門票 [9] 
免票
  1. 持甘肅省人民政府頒發的老年證的老人,全國70歲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免票
  2. 現役軍人享受免票
  3. 殘疾人享受免票
  4. 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記者證的記者享受免票 [9] 

伏羲廟開放時間

伏羲廟開發時間為全年08:00—17:40。 [9] 

伏羲廟交通路線

  • 公交線路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