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柱

(中醫針灸穴位名稱)

鎖定
天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頸後區,橫平第2頸椎棘突上際,斜方肌外緣凹陷中,在斜方肌起部,深層為頭半脊肌;有枕動、靜脈;布有枕大神經分支。主治痹證,鼻塞,目痛,癲狂癇,熱病。操作方法為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中文名
天柱穴
出    處
《靈樞·經脈》、《針灸甲乙經》
隸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主    治
痹證,鼻塞,目痛,癲狂癇等
主要配伍
配列缺、後溪主治頭項強痛
功    能
疏風解表、利鼻止痛
操    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天柱名稱釋義

天,一指穴內物質為天部陽氣,二指穴內氣血作用於人的頭頸天部。柱,支柱也,支撐重物的堅實之物,在此寓意穴內氣血飽滿堅實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氣血在此為堅持飽滿之狀,頸項受其氣乃可承受頭部重量,如頭之支柱一般,以此得名。

天柱功能作用

化氣壯陽。

天柱定位

在頸後區,橫平第2頸椎棘突上際,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天柱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層為頭半脊肌;有枕動、靜脈;布有枕大神經分支。

天柱主治

1. 後頭痛,項強,肩背腰痛;
2. 鼻塞;
3. 癲狂邪,熱病。

天柱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內上方深刺,以免傷及延髓。

天柱臨牀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頸椎病、急性腰扭傷、咽喉炎、扁桃體等。

天柱配伍

配列缺、後溪主治頭項強痛;
配少商主治咳嗽。

天柱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咽腫難言,天柱主之。” [1] 
2.《備急千金要方》:“天柱,主不知香臭。”
3.《針灸大成》:“項強不可回顧。” [2] 
[3-4] 
參考資料
  • 1.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年6月
  • 2.    楊繼洲.《針灸大成》: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年7月
  • 3.    王華. 《針灸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12年8月
  • 4.    田代化.《靈樞經》: 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