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星湖

(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小河口鎮境內的湖泊)

鎖定
天星湖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小河口鎮境內,東起長江入口處,西至天鵝洲經濟開發區,北靠人民大垸支堤、楊波坦、鄭家台村,南臨小河口鎮黑瓦屋、河溝子、南河洲天星三個自然村,通過江北聯垸大堤上的楊波坦閘與長江相連。 [1] 
天星湖原為長江主航道中洲子灣道的,故道天星洲,以洲名稱。天星湖湖區屬“湖北石首中洲子長江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湖區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鶴、白頭鶴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天鵝、白琵鷺、白頭鵑、鴛鴦等16種:獸類6目7科12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包括1級保護動物麋鹿1種和Ⅱ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1種。 [1] 
天星湖2012年,湖泊面積11.3平方千米。 [1] 
中文名
天星湖
地理位置
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小河口鎮境內
面    積
11.3 km²

天星湖形成演變

天星湖原為長江主航道的中洲子灣道。1965年,水電部批覆中洲子栽灣工程“屬局部性實驗性工程”,同意實施。 [1] 
1966年10月25日,全縣組織動員城關、團山、東昇、調關、繡林等區(鎮)12萬人,人工開挖黏土層,下層採用吸揚式挖泥船開挖。計用標工140萬個,完成土方186萬立方米。開引河長4.3千米(老河長36.7千米。裁彎比8.5),底寬30米,深6米。 [1] 
1967年5月23日竣工,10月26日,長江水利委員會抗旱排澇辦公室和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派人現場勘察,河寬達1200米,過洪斷面積1.07萬平方米,尚在劇烈崩塌,局部地段崩塌至左岸堤腳。10月17日,組織搶護,從新河中段凹岸開始守點固線,逐步上下延伸。水下拋石為主,結合拋枕沉籠,水上削坡減載,砌坦護坡。並在柳家台退挽月堤一道長900米,完成土方9萬立方米,標工6.4萬個。 [1] 
自1968年汛後至1971年汛前,經過3個枯水季節的施工及兩個汛期的搶護,岸線基本穩定。 [1] 
1986~1994年,石首市政府組織勞力,在黑瓦屋與楊波坦之間築堤,將中洲經方家峽、黑瓦屋至楊波坦的江水隔斷,中間建楊波坦閘相通。 [1] 
1995年,小河口鎮在堤上修建公路,故道遂一一分為二。 [1] 

天星湖位置境域

天星湖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小河口鎮境內,湖長2千米,平均寬1250米,湖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2°40'6”、北緯29°49'13”,2012年,湖泊面積11.3平方千米。 [1] 

天星湖水文特徵

天星湖蓄水量約4000萬立方米。2013年水質為V類,中度富營養。 [1] 

天星湖流域特徵

地質地貌
天星湖區屬典型近代河流沖積、洪積物堆積而成的洲灘平原,土壤形成歷史不長,成土母質以砂質黏土為主,發育的土壤為草甸土土類。根據20世紀80年代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類方案,該地區只有一個土類(草甸土),一個亞類(淺色草甸土),一個土屬(河灘草甸土)。 [1] 
天星湖有廣闊的水域和洲灘,森林茂密、每年南來北往的候鳥匯聚湖岸洲灘,還有成羣的麋鹿進出湖區的主要公路有橫小公路和軍調公路。軍調公路,起於監利縣軍民橋,經調關汽渡止於調關鎮,交於公石線K88+900處,石首段面長30.62千米,為7米寬的瀝青路面。橫小公路起於秦黃線K10+500米。止於小河口鎮。全長23.25千米。寬6米,編號X037。 [1] 
氣候
天星湖湖區全年日照總時數1656小時。湖區年平均氣温17.0℃左右,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温28.3℃左右,極端最高氣温38.6℃左右,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温4.4℃左右,極端最低氣温-14.9℃。每年無霜期268天。 [1] 
年降水量1244毫米左右。湖與長江相通,汛期故道水位隨長江水位漲落而變化。湖區最低水位在每年1~2月,平均水位33米,最低水位29.5米;每年6~10月為豐水期。最高水位在7~8月,平均水位36~38米,1998年最高水位高達40.98米。湖水源主要源於降水。還可從長江引水,水位通過楊波坦閘調節。 [1] 
自然災害
天星湖自然災害主要為洪澇災害。集中在每年的6~8月,該段時間降水量集中,極易形成洪澇。日雨量大於130毫米,或旬雨量大於200毫米,或月雨量大於300毫米所造成的澇漬在石首市一般是10年4遇。曾有一年發生過兩次。 [1] 
據《石首年鑑》記載,1998年長江發生大洪水,天星湖區受災人口4.5萬人,耕地5333.3公頃,經濟損失8億元。 [1] 
2007年7月22日,石首市突降暴雨,並伴有雷電大風,小河口鎮降水量達130毫米,農林漁業嚴重受災。 [1] 

天星湖資源狀況

植物資源
天星湖共有維管束植物66科172屬246種(包括水生植物),其中蕨類植物有6科6屬7種,分別為木賊科1屬2種、水蕨科1屬1種、海金沙科1屬1種、蘋科1屬1種;滿江紅科1屬1種;裸子植物僅有杉科1科1屬1種;被子植物59科165屬238種。浮游植物有7門103種。優勢種類一般以硅藻、綠藻為主。 [1] 
動物資源
天星湖湖區有浮游動物53種,其中原生動物種類和數量最多,共21種。還有輪蟲18種。枝角類9種,橈足類5種;湖濕地底棲生物已鑑定的有19種。生物種數以軟體動物最多,共14種。寡毛綱和甲殼綱各2種,昆蟲綱1種;共有魚82種,隸屬10目21科;共有兩棲類1目3科5種,即中華蟾蜍、金線蛙、黑斑蛙、澤蛙、飾紋姬蛙;湖區共有爬行類3目6科12種。包括烏龜、鱉黑眉錦蛇、虎斑遊蛇、蝮蛇5種等廣佈種;湖區有鳥類160種,隸屬13日36科。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鶴、白頭鶴5種。 [1]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天鵝、白琵鷺、白頭鵑、鴛鴦等16種;獸類6目7科12種。 [1]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包括1級保護動物麋鹿1種和Ⅱ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1種。 [1] 

天星湖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天星湖原為長江主航道中洲子灣道的,故道天星洲,以洲名稱。 [1] 
風俗文化
天星湖湖區從正月初一開始,民間舉行舞龍、舞獅、玩採蓮船、蚌殼精,唱地花鼓、踩高蹺、小孩玩草把子龍等文娛活動,俗稱“玩春景”。過完正月十五,“玩春景”停止,但草把子龍可玩到二月初二土地菩薩生日。 [1] 

天星湖社會生活

綜合治理
依法採取系列控制湖水污染措施,禁止投肥養魚,大力宣傳貫徹《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和《環境保護法》,增強湖區周邊羣眾保護湖泊環境意識。 [1] 
湖邊風景
參考資料
  • 1.    《湖北省湖泊志》編纂委員會編著.湖北省湖泊志 中[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36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