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明戲

鎖定
會戲第二天,從晚場開戲一直演到次日天明叫做“天明戲”。
中文名
天明戲
解    釋
從晚場開戲一直演到次日天明
原    因
社家為炫耀財勢,招徠觀眾
演出時間
會戲第二天,從晚場開戲一直演到次日天明

天明戲戲種介紹

大荔縣把正戲 (即第二天——“中戲”的演出)日早上天亮時開台演出的敬神戲叫“天明戲”;把“天明戲”和上午演出的“一本加三折”及下午接連演出的折戲等三部分稱為“連登科”。白水縣蒼聖廟(即蒼頡墓所在)的“天明戲”要求正戲日早晨從雞叫第一聲開戲,直到午夜兩點,吃飯時戲也不能停。即使台下無觀眾,台上也要“鑼鼓響,人(正做戲的演員)在場”。稍有差錯,台下的會長們手裏的三眼槍和單眼衝即連珠似地打上台採。

天明戲成俗原因

“天明戲”成俗的原因,一是社家為炫耀財勢,招徠觀眾;二是社家可藉以多收賭博頭子的錢及增加攤點税收。無論在哪兒,凡演會戲必有“天明戲”。
倉聖廟唱戲,講究很多。羣眾總結説:“東起西落,先打後接,一本圈三折,一直唱到雞叫時。”東台先開戲,西台早停戲,謂之“東起西落”。晚上演出,先演武打戲,再演文戲接台。每次開戲後,唱一本帶三折,此謂“一本圈三折”。天不明開戲,日夜不停,雞叫時仍在唱,此謂“天明戲”。兩台戲對演,以羣眾多寡判斷戲之好壞,謂之“對台戲”。戲唱得好,會長帶善男信女,高舉紅漆木盤,內置大紅賀帖,酒肉菜餚,在吹鼓手吹奏聲中走過看戲人羣,把盤內東西送上舞台,以示嘉獎。對輸者,鳴槍警告,讓其換戲。所以,劇團在演出期間,每次同時化妝兩本戲,一本打回,另一本馬上開演。戲演到第四天後,吃飯可停戲,演員和觀眾才有了一點喘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