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文台表

鎖定
“天文台表(Chronometer)”在手錶的領域中,潛水錶、航空表、賽車表等確實是給潛水員、飛機機師、賽車手開發的符合他們特殊需求的手錶,這些表在防水、防磁、堅固性及計時功能方面有着獨到的設計,而“天文台表”卻跟那些擁有大號望遠鏡的單位沒有一點關係。
中文名
天文台表
外文名
The observatory table
特    點
防水、防磁、堅固
類    型
科研人員專業用表

天文台表定義天文台表

“(Chronometer)”,這是你接觸高級手錶時必會遇到的一個詞彙。很多人面對這個稱謂感覺高深莫測,甚至直接從字面理解:那些被稱為“天文台表”的手錶應該是世界各大天文台的科研人員佩戴的走時極其精確的專業用表,甚至還具有些常人接觸不到的功能。其實不然,而“天文台表”卻跟那些擁有大號望遠鏡的單位沒有一點關係。天文台表與一個稍專業的詞彙――“天文台認證”本來説的是一回事,與瑞士一家專門為各大表廠檢測鐘錶精準度的官方機構有關,其縮寫為C.O.S.C.。早年間,百達翡麗獲得過多次本比賽的大獎。 但要知道,機械錶只要每天誤差的在-4~+6秒之間就達標了,因為其精確度符合99.99%的規範。像勞力士、寶麗爵表通常能將表日差控制在兩秒內,已是世界上最準確的機械錶之一,所以機械機芯天文台表的準確是相對的,如果苛求表的準確性,石英錶或原子鐘要比機械錶強很多倍,但也就失去了機械的巨大魅力

天文台表認證

天文台表與一個稍專業的詞彙——“天文台認證”本的來説是一回事,與瑞士一家專門為各大表廠檢測鐘錶精準度的機構有關,其縮寫為C.O.S.C.。
為了取得天文台認證,每一隻機芯都必須在C.O.S.C.連續16天24小時不間斷地接受3種温度及5種位置的測試。測試評估的項目包括:平均每日速度、平均速度變化、最大速度變化、不同位置的速度差異、最大的速度差異、温度影響值、持續速度7項。
通過這一機構苛刻檢測的鐘表機芯即是“天文台表機芯”,並可於錶盤上榮耀地標明“Chronometer”字樣,表盒裏還有一張精美的證書。更多是抽檢的形式,即每通過一隻則代表一個批次的合格;歷史上的檢測嚴格很多,而且C.O.S.C.時常舉辦走時精度比賽。

天文台表認證過程

COSC的測試程序分為16個週期,每個週期24小時,有規定的五個方位和三個温度。
每個機芯都被裝上了一個COSC標準面盤、秒針(大秒針或小秒針)和上鍊錶冠。一台電子照相機每24小時會紀錄下秒針所在的位置(能精確到1/10秒)並與精確到毫秒的參照原子鐘進行比較,照相機會拍攝兩次以檢驗機芯是否停止運轉,接下來機芯將被重新上鍊到合適的位置並置於適當的温度進入下一個24小時的週期。這個過程將連續執行16個週期。
在起初的11個週期裏,機芯在23攝氏度的温度下五個方位各至少要進行48小時的測試。儀器讀數會指示出機芯的準確度和精確度。一隻表一天快15秒那可能不是一隻準確的表,但如果它每天都快(或者慢)同樣的時間,那它就是極精確的。精確度高的表容易調得準確,但如果精確度低則説明機芯存在某些問題,如動力輸出不均衡等,也可能是輪列的缺陷。藉助於分析不同方位之間的頻率差異,COSC可以診斷出劣質的擺輪。
接下來的三個測試周期是測量在三種温度——8、23和38攝氏度下的時差變化。過多的變化説明擺輪和遊絲不標準。最後的兩天裏,機芯被放回到初始的位置和温度,與兩天前的讀數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出機芯性能受到影響的範圍。
所有通過以上測試的手錶,才能在手錶上刻上chronometer,顯示手錶計時的準確程度。並按照公司抬頭,頒發天文台證書,在手錶銷售時候,隨包裝一起提供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