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天帝
- 外文名
- Tian Di
- 居 所
- 天界
- 司 掌
- 主宰宇宙,眾神
- 拼 音
- Tiān Dì
- 所屬分類
- 儒家正統祭祀
天帝來源
編輯《荀子·政論》:“居如大神,動如天帝。”
[清]唐甄《潛書·得師》:“(天子)居位如天帝,失位不如農夫。”
[宋]葉適《通直郎致仕總幹黃公行狀》:“今以蓬門被雲漢之章,野人致天帝之問,吾為賴寵乎!”
天帝星名
編輯天帝又稱帝星,是北極五星之最明者。
[1]
天帝列位
編輯天帝伏羲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説。
天帝昊天上帝
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稱帝,或稱天帝,他是自然和下國的主宰,他的周圍還有日、月、風、雨等作為臣工使者。
[7]
在太微宮中,則有五個星位,即為五方天帝。五帝是“五行精氣之神”,人間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輪流所感應而生的,因此也稱為“感生帝”,如堯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黃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湯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蒼帝所感生。帝王祭天當然要祭祀與自己一朝相應的天帝。
昊天上帝又稱皇天、天帝、皇天上帝、天皇大帝等,主宰天地宇宙的神,超自然的最高的神,代表天或者等同於天。《隋書·禮儀》:“五時迎氣,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屬,非祭天也。天稱皇天,亦稱上帝,亦直稱帝。五行人帝亦得稱上帝,但不得稱天。”六天帝中的自然帝昊天上帝可代天,而人帝五方天帝不可代天;中華文化中單説天帝一般指自然帝昊天上帝。 古籍中也稱昊天或大帝,這一名詞最早現於《尚書》。
[9]
昊天上帝和天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鄭玄曰:“天帝者,天之別名也,此處指的就是昊天上帝”;另一方面,有時又作了區分,如《漢書·王莽傳》:“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將天和帝區分開來,帝地位低於天,此處的帝指的就是五行人帝,天指昊天上帝。
早期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生產生活的諸多方面不是來自於自身,而是來自於自然的恩賜。早期人類的生存發展是與自然條件密不可分的。長此以往,大自然在人們的心目中逐漸被人格化、神化,成為一個有思維、有情感的客觀存在,是為昊天上帝。
天帝五方天帝
中央天帝:黃帝(軒轅氏)。和后土娘娘,手中一繩,掌管八方。所謂“黃帝四面,各監一方”:
太微五帝為讖緯五帝,至《春秋緯·文耀鈎》,五色帝始有名字:“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鄭玄注《禮記·大傳》“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諸名為“太微五帝”。
天帝帝夋
帝夋也稱呼天帝,為《山海經》中所尊天帝。
帝夋(qun):其原型是上古部落首領帝嚳。帝夋有妻子羲和,生十位太陽神;常羲,帝夋之妻,生十二位月亮神;常羲(常儀),還有姜嫄、簡狄、慶都、是帝嚳的妻子。帝嚳就是帝夋,常儀就是常羲。帝舜也是從帝夋的神格中分離出的神。
帝夋一系的文明功績:
帝夋一族對於文明的貢獻集中反映於《山海經•海內經》:“帝夋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帝夋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帝夋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夋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帝夋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陰,是始為國。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指二人奉帝命治水)。”
天帝炎帝
太陽神炎帝是一位極慈祥的大神,當他出現在世間的時候,大地上的人類已經生育繁多,自然界出產的食物不夠吃了,慈愛的炎帝教人如何播種五穀,用勞力來換取生活的資源。那時候,人類共同勞作,互相幫助,沒有奴隸,沒有主人,收穫的果實大家均分,感情像兄弟姐妹般親切。 炎帝又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來,使五穀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稱他為“神農”。
傳炎帝説神農氏是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賢聖的帝王,是中華民族的化身。我國許多史籍,如《左傳》《禮記》《漢書》《荊州記》《帝王世紀》《水經注》《括地誌》《漢唐地理書鈔》《路史》《大清一統志》等,都認為炎帝神農氏的出生地是厲山、列山或烈山,即今湖北省隨州市厲山鎮。
神農洞的附近有古廟一座,內供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的塑像。
據司馬貞《三皇本紀》載:“神農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媧氏之女,忎神龍而生,長於姜水,號歷山,又曰烈山氏”。據《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載:“神農,有媧氏之女安登,為少典妃,忎神龍而生帝。承庖羲之本,(伏羲氏禪位與神農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 斲木為耜,揉水為耒,耜耒之利以教天下,故號“神農”。
唐代司馬貞《三皇本紀》中説:“太昊伏羲氏,日月象其明,龍河馬圖神其應,洩陰陽之秘,奧八卦爻象之先,配干支,作甲子。曆象以興嫁娶,正姓氏而大婚伊始,代結繩(指燧人氏結繩記事,代者接代也,燧人氏四傳無懷、葛天、女媧至伏羲,繼承基業),為禮道重人倫,作二十五玹之瑟,龍師紀官。始庖廚,倡六獸,之先帝也。端拱於上,朱襄諸臣分理於下。嗚呼,此天所以開炎帝之盛也。”因為當時為禪通紀十九氏時代,故伏羲氏禪位於第一重臣朱襄氏,即炎帝也。所以有“此天所以開炎帝之盛也”之論。綜上所述,炎帝即朱襄氏,朱囊氏即炎帝也,為一個人。
據《辭源·二》解:“朱襄氏,炎帝的別名,給以充分認可”。《辭源》又解:“《呂氏春秋·古樂》雲:“昔古朱襄氏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蓄積。”從此句之意也説明了,朱襄氏受伏羲氏禪位而有天下,故記載“朱襄氏之治天下也。”《戰國策》記載神農攻打補遂是可以考據在中國境內的最早戰爭。
天帝黃帝
黃帝:中國上古傳説中的遠古部落聯盟首領,後世尊為帝王。因其對華夏發展有很大貢獻,為後世長期傳頌。但因其年代太久遠,留下來的傳聞,大多撲朔迷離,難詳究竟。可是至戰國百家言黃帝時,許多人對那些傳聞進行編聯增纂,終於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曾敗炎帝於陂泉,誅蚩尤於涿鹿,諸侯遂尊之為天子,代神農氏而為黃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羣臣造宮室,作衣裳,制舟車,定律歷,文字、算數、音樂等皆相繼發明,於是形成盛世的局面。
天帝太一
據《史記·天官書》記載:“前列直鬥口三星,隨北端兑,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經》説太一星在紫宮門外天一星南。紫宮是北極星所在的天區,天一、太一都很暗。
太一是神名,也寫作“泰一”。《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索隱》:“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別名。”《天官書》説:“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正義:“泰一,天帝之別名也,……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作為北極神,天一、太一相同。《天官書》中保存的黃帝時代觀念很明顯,但在神中,黃帝並不如太一地位高。
天帝天皇大帝
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中國古代星辰崇拜,《上精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精,上應始先刂(xìn)。”其實,勾陳同“鈎陳”,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自六顆星組成。《晉書·天文志》又稱:“勾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勾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羣靈,執萬神圖。
天皇大帝,全稱勾陳上宮天皇大帝(西方太極天皇大帝),又稱勾陳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是道教“四御尊神”之一,是鬥姆元君的長子,紫微大帝的胞兄。協助玉皇,執掌天地人三才,主管人世間的眾生,與一切兵戎、戰爭之事,故亦是武神。《晉書·天文志》:“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羣靈執萬神圖。”故以天皇大帝綜御萬神。另外,天皇大帝與紫微大帝一樣,象徵人世間的帝王。
天帝紫微大帝
紫微星是位於上天的最中間永遠不動,位置最高的星,故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萬象宗師”,因此對他極為尊崇。紫微大帝執掌天經地緯,以率普天星斗,節制鬼神與雷霆。上古夏王朝時期供奉的是部落領袖,如伏羲、神農、黃帝等。商王朝供奉的天帝可能是帝嚳。
夏、商之際,歷代君王都尊自己的先祖為天帝,比如夏朝的天帝大禹、商朝的天帝帝嚳。上古時代,人們喜歡尊稱某位部落聯盟的領袖為天帝,比如伏羲、神農、黃帝、顓頊、帝嚳、唐堯,在各代先秦史籍中都被尊為天帝。《北陰酆都太玄製魔黑律靈書》曰:“昔北極紫微玉虛帝君,居紫微垣中,為萬象宗師,眾星所拱,為萬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闕,下領酆都。”按《猶龍傳》雲:“紫微北極玉虛大帝,上統諸星,中御萬法,下治酆都,乃諸天星宿之主也。北極驅邪院是其正掌也。”但是自從儒家興盛後,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中華帝制結束。
統率北極四聖等眾,又有上清十一大曜星君(七政四餘)、北斗七元、左輔右弼、三台星君,南鬥六司,中鬥三真、擎羊陀羅二使者,十二元辰本命星君,六十甲子太歲星君、雲天二十八宿,鬥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鬥中神仙諸靈官眾、周天列曜星君、天罡大聖、魁罡星君等如此這些普天星斗,河漢羣真。
位高權重,參謀廣泛。從考制宇宙劫運,到天下國家興衰,再到三界仙真升降,再到羣生的禍福壽夭。神通無邊而能頃刻摧傾三界羣妖魔怪;威德廣大而節制雷霆之運行。
- 參考資料
-
- 1. 詞語“天帝”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13-08-08]
- 2. 《古三墳》: 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風而生,故風姓。末甲八太七成,三十二易草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時,龍馬負圖,蓋分五色,文開五易,甲象崇山。天皇始畫八卦,皆連山,名《易》。君臣民物陰陽兵象,始明於世。圖出後二成三十二易草木,木枯月,命臣飛龍氏造六書。後草木一易,木王月,命臣潛龍氏作甲歷。伏制犧牛,治金成器,教民炮食。易九頭為九牧,因尊事為禮儀,因龍出而紀官,因風來而作樂。命降龍氏何率萬民,命水龍氏平治水土,命火龍氏炮治器用,因居方而置城郭。
- 3. 《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絃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稱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於陳。東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 4. 東皇太一是誰?上帝太一和東皇太一是什麼關係 .族譜網[引用日期2020-10-04]
- 5. 炎帝神農傳説詳細介紹 .福客民俗網[引用日期2015-07-26]
- 6. 天皇大帝是誰 天皇大帝 是伏羲嗎 .品略網[引用日期2020-10-04]
- 7. 從郊社之祀到南北二郊——淺析周代至西漢郊祀之變遷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3-09-06]
- 8. 一份禮儀之邦的文獻證明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3-09-06]
- 9. 中古彝典 盛世華章——《大唐開元禮》的成書及特色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3-09-06]
- 10. 伏羲文化考略 .中國淮陽[引用日期2023-09-16]
- 11. 元宵節是如何成為“中國式狂歡節”的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3-09-1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