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峯嶺

鎖定
天峯嶺隸屬於恆山主峯;位於山西渾源。歷史上祭祀北嶽大帝的儀式卻在河北曲陽;嵩、衡、華、泰各祭其所,而恆魂卻遠在他鄉,是何緣故據歷史記載:舜帝巡狩北嶽,至河北大茂山飛雪阻隔,無法前行。突然從遙遠的北嶽之巔飛來一塊靈石,墜在舜帝馬前,名曰:安王石。舜帝在大茂山建廟,遙祭北嶽大帝;又五載,舜帝再次巡狩北嶽,安王石又落於河北曲陽,故石旁建北嶽廟。自此,秦漢隋唐、宋金元明歷朝,祭祀北嶽大帝的儀式都在曲陽進行。片石飛冀之説,不僅歷代帝王深信不疑,就連大學問家董仲舒、賈誼、劉向、孔安國、張嘉貞等都無人質疑
中文名
天峯嶺
地理位置
河北曲陽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恆水

目錄

天峯嶺歷史沿革

歷史上祭祀北嶽大帝的儀式卻在河北曲陽;嵩、衡、華、泰各祭其所,而恆魂卻遠在他鄉,是何緣故據歷史記載:舜帝巡狩北嶽,至河北大茂山飛雪阻隔,無法前行。突然從遙遠的北嶽之巔飛來一塊靈石,墜在舜帝馬前,名曰:安王石。舜帝在大茂山建廟,遙祭北嶽大帝;又五載,舜帝再次巡狩北嶽,安王石又落於河北曲陽,故石旁建北嶽廟。自此,秦漢隋唐、宋金元明歷朝,祭祀北嶽大帝的儀式都在曲陽進行。片石飛冀之説,不僅歷代帝王深信不疑,就連大學問家董仲舒、賈誼、劉向、孔安國、張嘉貞等都無人質疑。倒是外族人的愛新覺 [1]  羅·福臨感到情形不對。既然五嶽護佑四方,為何北嶽廟卻位於神京之南,獨把神京拋在了域外。召來漢族大學士一問,方知是歷帝信了片石飛冀之説,所以祀在曲陽。順治認為:大同為神京門户,而北嶽又為大同之門户。恆宗橫斷南北,由此及北近沙漠,地氣瘠磽;以南雲雨興致,土地潤澤,應當釐正史謬,祀在渾源。由此天峯嶺上的北嶽廟這才走出了倍受冷落的窘境。所以恆山的真正興盛只不過三四百年的時間,與其它尊寵千年的四嶽根本無法相比。

天峯嶺景觀

天峯嶺
天峯嶺(5張)
金閣浮空,虛樓懸秀。沉默在寂寂深山中的北嶽,景緻卻毫不遜色。真武廟、純陽宮、十王殿、會仙府等等大都傲立山巔絕壁。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位於翠屏山壁腰的懸空寺,上有千仞崖,下有千仞崖。古有名謠: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這座吊寺遠看金光波盪,搖搖欲墜,歎為觀止。攀入寺後這才發現,懸空寺是由三座主體建築,懸吊在絕壁中間,裏鈎外連而成的。在最高處三教殿,由此俯視谷底的恆水,波濤澎湃,雷鳴震天。極目遠眺對面的天峯嶺,若猛龍奔騰。此刻才真正體會到了宋代大畫家郭熙説的“嵩山如卧,泰山如坐,華山如立,恆山如行”的意境。
百神同悦,三教合一。北嶽是道教名山,供奉玉皇大帝、北嶽大帝、呂洞賓自在情理之中。除此之外還供奉着觀音、彌勒及儒家的孔子等等。尤其是三教殿中玉皇大帝、釋迦牟尼、孔子並列高台,同享人間煙火,為五嶽之奇觀。儒釋道合一,在人們心目中是理所當然的事,尤其是中國文化史,本身就是一部三教融合的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家的慧遠,道家的陸靜修,儒家的陶淵明曾有過東林論道、虎溪三嘯的逸聞。但實質上,彼此間還是有門户之見的,尤其是佛道兩門。佛教東傳中國時,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為求立足,曾奏請漢明帝烈火驗經,結果道教經書扔進火盆後化作了灰燼;而佛經不但沒有燒燬,而且還在火中放出了金光。從此,佛教取代道教,成為國教。後來一些道教大師為復興祖教,曾先後慫恿魏武帝、周武帝、唐武宗滅佛興道。因而在四大佛山中很少能見到道教的蹤跡;同樣,在道教控制的靈山仙境中,也絕少佛禪之風。而北嶽恆山的三教殿卻一改古風。三教祖師同列一台,相安無事享受人間香火,不能不説是又一奇觀。究其原因,恆山地處溯漠邊疆,自然少了許多清規戒律;另外,為共同御辱,三教弟子不得不結成統一戰線,平息邊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