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宇盜龍

鎖定
天宇盜龍是一種小型的獸腳類恐龍,屬於馳龍類中的小盜龍類。其化石發現於中國的遼寧地區,生存時代為早白堊世。該屬下目前僅有一種,即模式種奧氏天宇盜龍。與其它小盜龍不同的地方在於,天宇盜龍擁有較短的前肢,且具有較小的叉骨。
中文名
天宇盜龍
拉丁名
Tianyuraptor [3] 
模式種
奧氏天宇盜龍(Tianyuraptor ostromi
分類位置
獸腳類,手盜龍類,廓羽盜龍類,馳龍類,小盜龍類
產    地
中國,遼寧,凌源,大王杖子
時    代
早白堊世,巴雷姆期,距今約1億2410萬年
地    層
義縣組
命名人
鄭曉廷等人(Xiaoting Zheng et al.)

天宇盜龍命名由來

天宇盜龍的屬名意為來自天宇博物館的盜賊。種名則是紀念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約翰.奧斯特羅姆。奧斯特羅姆生前研究並命名了恐爪龍,並重新研究了始祖鳥,他的工作使得本已被否定的鳥類恐龍起源學説得以復興,並改變了恐龍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由臃腫的大蜥蜴變為靈動温血動物。

天宇盜龍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天宇盜龍目前僅有一件標本,即正型標本STM1-3,是一件幾乎完整的關聯骨架,目前存放在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中。
天宇盜龍的正型標本是一件亞成年的的個體,其薦椎部分未完全癒合,跟骨和距骨的複合體也和脛骨處於關聯的狀態。正型標本的身體周圍沒有任何的軟組織保存。天宇盜龍的頭骨較大,長度大於股骨的長度。上頜骨的前外側面有一些非常淺的切跡,比較粗糙。粗糙的上頜骨前外側面也見於其它的遼寧的馳龍類。眶前窩的前緣和腹緣不具有鋒利的邊緣,這一點與其它遼寧的馳龍類不同,但是與其它地區的馳龍類相似。上頜骨的前頜孔明顯的擴大,與上頜孔的大小接近。這一特徵與其它遼寧的馳龍類,基幹傷齒龍類,基幹鳥翼類非常相似。上頜孔的位置相對於前頜孔更靠近背面。上頜骨的升突較為發育,且升突的後端較強壯,延伸程度超過了眶前窗的前邊緣。外鼻孔前後向延長,背腹向壓縮。與其它遼寧發現的馳龍類一樣,眶後骨的額骨突在基部有一個較明顯的收縮,而在遠端有一個膨大。牙齒較為短粗。牙齒的近中脊和遠中脊部分具有明顯的鋸齒。近中脊的鋸齒密度顯著高於遠中脊的鋸齒密度。
頸椎椎體的長度與背椎椎體的類似。前部頸椎神經棘的後緣明顯較椎體的後緣更靠後。後部背椎的神經脊位於椎體背面的後半部分,其後緣明顯較椎體間關節更為靠後。尾巴較長,長度約為股骨的4.8倍,與其它遼寧發現的馳龍類類似。尾巴共保存了25節尾椎,估計有三節缺失。中段尾椎椎體的長度是背椎椎體長度的2倍。胸骨比較短粗,前後向長度約為內外側寬度的兩倍。劍突較小,略呈三角形。叉骨相比於其它馳龍類要更小一些,長度只有股骨長度的5分之1,寬度約為肩胛骨寬度的3分之1。夾角約為110度。
肩胛骨與烏喙骨沒有癒合。烏喙骨具有一個發達的外側結節。前肢相比於後肢非常纖細,其長度只有後置長度的一半。這一點與多數馳龍類非常不一樣,它們的前肢長度約為後肢長度的70%。天宇盜龍的肱骨長度約為股骨長度的65%。肱骨的三角肌脊較短。尺骨比肱骨要細很多,鷹嘴突不甚發達。橈骨的長度不到股骨長度的一半。手部的長度大於肱骨,但是小於股骨的長度。
腸骨的長度接近於股骨的75%,與其它發現於遼寧的馳龍類相似。腸骨的前邊緣具有一個凹陷,且前背側角有一個前突。與其它遼寧發現的馳龍類相比,天宇盜龍的腸骨前髖臼突比它們的長,大概佔了腸骨總長度的63%,其它遼寧馳龍類的前髖臼突的長度約佔腸骨總長度的50%。腸骨後髖臼突的後背側角略向腹面彎曲,但程度不及其它在遼寧地區發現的馳龍類。恥骨的比較直,在其骨幹的中段缺少一個明顯的外側膨大。坐骨的長度明顯短於恥骨長度。坐骨的後緣具有明顯的凹陷,且在遠端具有明顯的後突。
股骨具有一個由小轉子和大轉子癒合而成的轉子脊。脛骨的長度是股骨長度的1.35倍。蹠骨的長度是股骨長度的70%,第三蹠骨的近端略微有些內外側向壓扁 [1] 

天宇盜龍系統發育位置

系統發育分析支持天宇盜龍屬於馳龍類中的小盜龍類。然而,由於天宇盜龍化石的周圍沒有任何的表皮衍生物的保存,所以目前不是很確定天宇盜龍是否像小盜龍一樣具有蹠骨羽 [2] 
天宇盜龍的系統發育位置 天宇盜龍的系統發育位置

天宇盜龍科學意義

與其它小盜龍類相比,天宇盜龍的前肢更加短小,後肢較長且比前肢粗壯。這一結果説明天宇盜龍的前肢和無法像其它小盜龍類一樣用於飛行或滑翔。其它特徵諸如內外側向加寬的烏喙骨,以及很小的叉骨。值得注意的是,前肢大幅度縮短在屬於半鳥盜龍類的南方盜龍中也出現過。這就説明這一特徵在馳龍類中多次出現過。在早白堊世的熱河生物羣中同時發現了前肢較長,具有一定滑行能力的小盜龍,和前肢較短,體型略大的天宇盜龍,説明在馳龍類早期的演化過程中就已經具備了極大的多樣性。
參考資料
  • 1.    Zheng X, Xu X, You H, et al. A short-armed dromaeosaurid from the Jehol Group of China with implications for early dromaeosaurid evolu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10, 277(1679): 211-217.
  • 2.    Pei R, Pittman M, Goloboff P A, et al. Potential for powered flight neared by most close avialan relatives, but few crossed its thresholds[J]. Current Biology, 2020, 30(20): 4033-4046. e8.
  • 3.    Tianyuraptor  .Deepb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