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堂計劃

(張姍姍執導的科幻短片)

鎖定
科幻短片《天堂計劃》(),由蜚聲中外的華人張姍姍執導,是張姍姍同題材科幻長篇電影的一個試拍短片。本片在獲得多個電影節及業內專業人士的認可後,張姍姍正積極投入到長篇電影的準備工作中。導演張姍姍與美國藝術家大衞·吉布尼(David Gibney)合作,在《天堂計劃》中全方位的展現了他的當代藝術雕塑作品與了不起的建築藝術,藝術家大衞·吉布尼以雕塑為主要的創作媒介,擅長使用歷史氣息濃厚的大型現成品材料進行融合創作,利用材料本身的語言構建出基於歷史和記憶的語境,對當下和未來起到指示和警醒的作用。
本片於2019年4月20日在百匯劇院完成美國東部首映。於2020年2月25日在洛杉磯TCL中國劇院進行了美國西部首映。於2020年7月18日在意大利羅馬完成歐洲首映 [1] 
中文名
天堂計劃
外文名
Paradise Program
類    型
科幻
導    演
張姍姍

天堂計劃劇情簡介

《天堂計劃》截圖 《天堂計劃》截圖
本片最接近真實的色彩出現在影片的最後——兩人即將生離死別的海邊婚禮場景,此時當兩人都已接受殘酷的現實,並決定以婚禮的形式進行盛大的告別時,此刻真實的彼此大於一切,色調呼應主題,加深了主角的悲情色彩。而本片的創新之處在於不同於一般科幻電影在展現“程序罅隙真相”時使用的綠色或失真等飽和度很高的色彩,本片別出心裁的使用黑白灰三色表現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本片層次分明的燈光不僅使細節更加豐盈,更構建出每個空間的獨特質感,在虛擬程序中,無論是約會的森林還是告別的海邊,打光多以自然光為主,展現了雖然塞安知道這一切並不是真實的,但兩人之間的愛情和羈絆卻是真摯而牢固的。而在醫院場景中,燈光以強烈的人工藍光營造出一個冰冷的真實,強烈的藍光不僅讓醫院的未來感極具説服力,更展現了人物內心的絕望。而當人工智能“領航員”向塞安展現程序的真實樣貌時,燈光則完全隱去蹤跡,營造出一個讓人不知道時間與空間距離的空白空間。
《天堂計劃》截圖
《天堂計劃》截圖(2張)
本片鏡頭語言呈現多元化的視覺角度和多變的鏡頭表現力,在展現“天堂計劃”人工智能“領航員”的情感變化這一輔助故事線中,一開始AI 以話外音的形式出場,當AI出現時,畫面以一個突如其來的俯角全景來展現人物在空間中的位置,驟然拉開了人物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使人工智能極具冷漠感,而當AI與主人公在程序中相見時,伴隨着AI 一步步走近主人公,鏡頭在全景和特寫間以一種機械故障式的快速切換,展現了此時的人工智能“領航員”不僅僅是一個擁有思考能力的高級集成程序,更產生了一絲人性的裂縫,當最後領航員出現在現實的醫院場景中時,鏡頭在主客觀特寫間緩慢推進,她以相同的姿勢坐在塞安之前的位置上,雖然機械的臉上依舊無法做出表情,但鏡頭語言解釋了此時她的內心世界,她在與兩位主人公的相處中,被人類的愛與羈絆喚醒,萌生出了人類複雜的情感 [1] 

天堂計劃獲獎記錄

導演張姍姍在百匯劇院美國東部首映後回答觀眾提問 導演張姍姍在百匯劇院美國東部首映後回答觀眾提問
本片於2020年獲智利南部電影藝術學院電影節(South Film and Arts Academy Festival)最佳科幻短片獎、最佳女導演榮譽獎、最佳男主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榮譽獎、最佳製片人六項大獎。同時獲印度柏拉圖電影競賽(Platonic Film Competition)最佳短片獎及最佳同性電影短片獎。入圍美國洛杉磯國際電影節、意大利羅馬獨立獎、加拿大雪文電影節等8個電影節 [1] 

天堂計劃影片評價

智利南部電影藝術學院電影節主辦方評價本片“ 關於符號語言使用的出色藝術傑作”。在多重空間構建上,本片用強烈而細膩的影像風格營造出了截然不同的三個場景——近未來冷色調極簡主義風格的醫院 、色彩飽滿近乎夢境的完美超現實程序空間和純黑白的程序中的真相罅隙空間。連接這三個空間世界的,除了非線性剪輯的形式美學和詩意化的故事講述,更在鏡頭語言及燈光、色彩、影調配合上達到了高度統一。
符號學在本片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在細緻巧妙的劇情安排之上,同時也是一部充滿了邏輯美感的作品。片中在塞安第一次出現在基於他的戀人英迪格記憶建立的“天堂計劃”虛擬現實程序中時,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空隙灑在他身上,耳邊是微風和鳥鳴,而在一片平靜中,塞安卻從樹上摘下一片乾枯的落葉,預示了與完美場景相悖的——英迪格生命在現實中的凋零。當程序驟停,只剩下模擬的河流中一個泡沫延遲破裂,與醫院的場景相呼應,也由此精巧的轉場到現實中。
而在影片後段一個個被布遮蓋的現代主義雕塑也暗示了當英迪格知道真相後心態的一步步轉變。結合隱喻、互文元素的符號語言的精巧融入不僅留給觀眾多層次的思考空間,更豐富了一個短片的容量和維度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