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

鎖定
絕世奇觀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位於長江三峽西首奉節縣南部山區。 北靠三峽風景區的瞿塘峽, 南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東連巫山龍骨坡古人類文化遺址。東西長37.5公里, 南北寬19.5公里,幅員面積340平方公里,轄天坑地縫、龍橋河、迷宮河、九盤河茅草壩五大風景片區。最低海拔236.4米,最高海拔2084.2米。
地縫中已開發的天井峽大橋至回頭石段約5千米,有棧道自羅家坪下到地縫, 形成環線。其間景點星羅棋佈, 溶洞豎井多而怪異, 縈繞着無數的傳説故事。兩岸夾道的岩石千姿百態,巖壁上, 叢林遮天蔽日, 森然欲合。天坑地縫,是一幅絢麗多彩的丹青長卷,石林、溶洞、窪地、豎井……包容萬象, 應有盡有。
中文名
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
外文名
Tiankeng sewn scenic area
地理位置
重慶市奉節縣G242(巫恩路) [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旺季:週一至週日 08:00-18:00;淡季:週一至週日 08:30-17:30
地理環境
天坑”在地理學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為雙層結構,是世界最大漏斗,實為水文系統中地下河的一個天窗。坑口最高海拔1331米,最低海拔1188米。上部為橢圓形大坑,直徑為537-626米,深320米;下部約成矩形的豎井,深342米,口徑:南北向為357米,東西向為268米,坑底有一斜坡磴面。天坑的總容積為11934.8萬立方米。四面絕壁,如斧劈刀削,完全圈閉,站在坑底抬頭仰望,有如坐井觀天。已查明有植物244科1285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水杉,二級保護植物蓮香樹、銀杏、柃春木、胡桃、杜仲、等13種,三級保護植物8種。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珍稀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1種,二級保護動物大鯢、水獺大靈貓、雲豹、金雞、穿山甲、林麝等15種,三級保護動物14種。由於獨特的地理、地貌,還生長着許多獨特的野生動物,如陰河裏的洋魚、玻璃魚;地縫深處暗河裏的白色蝌蚪;深洞洞穴裏的白色蟋蟀;洞穴裏罕見的飛鼠等。
天坑地縫 天坑地縫
天井峽地縫小寨天坑15公里,地面有一條天然縫隙,當地稱天井峽地縫。 [1]  地縫全長14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從興隆場大象山至遲谷槽,長約8公里,為隱伏於地下的暗縫。由興隆鎮大象山天井峽能進入縫底,通行長度為3.5公里,縫深80到200米,底寬3到30米,縫兩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線天”峽谷景觀。縫底有落水洞,暴雨後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宮峽,是長約6公里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國洞穴探險家探通。
天坑和地縫無與倫比的美,吸引着海內外無數的探險家和旅遊家的目光,成為探險者的樂園、旅遊者度假休閒的勝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