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由校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鎖定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長子,明思宗朱由檢異母兄,生母選侍王氏(孝和皇后)。年號“天啓”。 [59] 
朱由校在位初年,重用東林黨人,一度出現“東林勢盛,眾正盈朝”的局面 [59]  。後魏忠賢客氏專權,製造了“乙丑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殘酷迫害東林黨人。其時,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山東鄆城一帶爆發了徐鴻儒起義,各地的兵變也不斷髮生,佃農抗租的鬥爭在天啓以後更加激烈,成為明末農民起義的前奏 [60]  。外患則是來自遼東後金對明朝的威脅。朱由校即位後,罷免有膽知兵的遼東經略熊廷弼,致使後金攻陷瀋陽、遼陽,遼東局勢日趨嚴峻。天啓元年(1621年)三月,為穩定遼東,再次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熊廷弼制定了“三方佈置”策。而遼東巡撫王化貞則力主分兵把守,全面進攻。最後熊廷弼被罷免並遇害,遼東戰局陷於重重危機 [19]  。天啓六年(1626年)和天啓七年(1627年),袁崇煥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兩次擊退後金軍,才使戰局有所改觀。 [61] 
天啓五年(1625年)五月,因划船嬉戲,溺水獲疾。後雖痊癒,仍沉緬於聲色犬馬之中,飲“仙方靈露飲”,以求長生。結果全身浮腫,卧牀不起 [19]  。天啓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崩於乾清宮,遺詔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檢嗣皇帝位 [1]  。諡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廟號“熹宗”。葬於明十三陵之德陵 [19] 
全    名
朱由校
諡    號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廟    號
熹宗
年    號
天啓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慈慶宮(位於今北京市) [2] 
出生日期
1605年12月23日(萬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逝世日期
1627年9月30日(天啓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逝世地
紫禁城乾清宮(位於今北京市)
陵    墓
德陵
安葬地
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內
在位時間
1620年 至 1627年
前    任
朱常洛(明光宗)
繼    任
朱由檢(明思宗)

朱由校人物生平

朱由校移宮即位

主詞條:紅丸案移宮案
朱由校 朱由校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萬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選侍,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為才人。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農曆十一月十四日(公曆12月23日),朱由校出生。 [3]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二十一日,閣臣沈一貫沈鯉朱賡奉明神宗朱翊鈞聖旨,為皇孫擬了由本、由校(jiào)、由果、由格四個名字。二十五日,明神宗在向自己的祖父明世宗、父親明穆宗的牌位請命後,選擇了“由校”。 [33]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其母王氏逝世。念及皇孫朱由校年少,萬曆帝讓皇太子朱常洛的李選侍撫育朱由校。當時有兩位姓李的選侍,為了區分,時稱東李、西李。照顧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駕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便是明光宗。當時西李得寵,光宗朱常洛想要封她為皇貴妃。西李不滿足,唆使光宗立自己為皇后。禮部侍郎孫如遊説兩宮太后以及眾位妃嬪的諡號都沒議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禮都舉辦完畢之後,再行立後不遲。朱常洛患病後,鄭貴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藥房太監的身份向皇帝進“通利藥”,即大黃。大黃相當於瀉藥,所以,接下來的一晝夜,朱常洛連瀉三四十次,身體極度虛弱,處於衰竭狀態。八月二十八日,光宗朱常洛召英國公張維賢、內閣首輔方從哲等十三人進宮,讓皇長子朱由校出來見他們,頗有託孤之意,並下令將司禮監秉筆太監崔文升逐出皇宮。八月二十九日,鴻臚寺丞李可灼説有仙丹要呈獻給朱常洛,結果九月初一日五更,光宗朱常洛駕崩,享年三十九歲。 [52] 
光宗死後,李選侍與由校居乾清宮。劉一燝與內監王安騙過李選侍,扶朱由校出宮,至文華殿,與張惟賢等叩頭呼萬歲,擁朱由校居慈慶宮(太子寢宮)。尚書周嘉謨等官疏請李選侍遷出乾清宮,移居噦鸞宮(宮妃養老之宮),以防止選侍干政。首輔方從哲猶豫徘徊,御史左光斗上疏直斥李選侍,並説“武后之禍將見於今”。李選侍大怒,宣召左光斗,左光斗拒不赴召。給事中楊漣力促方從哲定議移宮,並嚴詞抗疏説:“選侍陽託保護之名,陰圖專擅之實,宮必不可不移。”劉一燝、周嘉謨等共助其事,李選侍被迫移宮。 [53]  九月六日,皇子由校還居乾清宮,登上了皇位,改當年八月之後的年號為泰昌,次年為天啓 [54]  朱由校即位後,逮捕了遼東總兵官李如柏。十月,葬明神宗萬曆皇帝孝端顯皇后定陵。命遼東巡撫兵部侍郎袁應泰代替熊廷弼經略遼東。 [4] 

朱由校從政之初

乾清宮 乾清宮
李選侍移宮後,年少的熹宗在內廷無所依恃,封乳母客氏為奉聖夫人, [5]  幼時侍奉他的太監魏進忠,進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客魏相結,內廷與朝官的鬥爭仍在繼續。 [53]  東林黨人擔心客氏干政,建議按例趕客氏出宮。客氏與魏忠賢狼狽為奸,反擊東林黨人,一時之間,擅權弄政,廠衞橫行。同時,朱由校即位後,令東林黨人主掌內閣都察院及六部,東林黨勢力較大,眾正盈朝。楊漣左光斗趙南星高攀龍孫承宗袁可立等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方從哲等已逐漸被排擠出去,吏治稍顯清明。
天啓元年(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率軍攻陷了瀋陽,明總兵尤世功、賀世賢都戰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戚金、張名世前去援助遼東戰事,和後金軍在渾河大戰,但全軍覆沒。之後,努爾哈赤攻取了明朝遼東重鎮遼陽,經略袁應泰自殺。 [6]  努爾哈赤攻取遼陽之後,明熹宗再次啓用熊廷弼,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 [7]  八月,升任參將毛文龍為副總兵,命他排派兵守鎮江 [8] 
天啓二年(1622年)正月,後金軍攻取西平堡,明副將羅一貴戰死。鎮武營總兵官劉渠、祁秉忠在平陽橋與後金軍大戰但是最後戰死。王化貞熊廷弼撤入關內。 [9]  四月,“上謂彈壓登萊非公不可” [10] 袁可立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贊理軍務,節制兩鎮兵馬。八月,熹宗封皇五弟朱由檢為信王。同時朱由校還下詔為張居正平反,錄方孝孺遺嗣,優恤元勳,給予祭葬及諡號。
天啓三年(1623年),魏忠賢執掌東廠,用閹黨的勢力制衡風頭正盛的東林黨。
朱由校還喜歡自己動手做些木工,終年不倦。然而,每每他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魏忠賢就奏事。天啓帝厭煩,不肯聽下去,推説自己已經都清楚了,你們看着辦就行。於是魏忠賢藉機多次矯詔擅權,排擠東林黨人,東廠番子橫行不法,奸佞當道。國內爆發徐鴻儒起義奢安之亂,外部受到後金威脅。

朱由校黨爭禍國

主詞條:東林黨爭
天啓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各大臣也有跟多議論魏忠賢罪行的,朱由校都不聽從。 [11]  十月,朝廷削去吏部侍郎陳於廷、副都御史楊漣、僉都御史左光斗的官職。 [12]  魏忠賢作威作福,外廷成了他的一言堂,個個叫他“九千歲”,各地為他立生祠。客氏則在後宮作難,養了好些個頗有姿色的宮女,進獻給皇帝,反而是有了身孕的妃子,都被她設計謀害,甚至連皇后都被她墮胎。史書説她要效法呂不韋,做那個奇貨可居的奪權之事。 [13]  在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時期,他們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還加深了對地主階級的盤剝,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極度黑暗。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東林六君子先後枉死。
天啓五年(1625年)三月,汪文言被審判定罪之後入獄,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大臣被捕入獄,尚書趙南星等被奪官罷職。不久,楊漣等人相繼死於獄中。 [14]  五月,給事中楊所修上書請求將“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案編修成書,朱由校同意此事。 [15] 
不久,閹黨追論萬曆時期辛亥年、丁巳年、癸亥年的三次京察,導致尚書李三才顧憲成等被罷官。八月,朝廷下令搗毀各地的東林黨講學書院。 [16]  兵敗遼東的熊廷弼與東林六君子私交不錯,這就導致了魏忠賢要對付他。最終,熊廷弼與王化貞同一命運,都被處死,傳首九邊 [17]  十月,兵部尚書高第擔任薊遼總督,孫承宗不久告老還鄉。 [18]  之後高第怯戰,命關外各城守軍拆除防禦設施,撤入關內。於是,錦州、右屯和大、小淩河等地城堡均被放棄。唯袁崇煥申明利害,誓守寧遠。

朱由校險象環生

天啓帝朱由校
天啓帝朱由校(2張)
天啓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進攻寧遠,明朝總兵官滿桂、寧前道參政袁崇煥固守寧遠。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決定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不久用紅衣大炮擊敗了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二月,袁崇煥被任為僉都御史,專理遼東軍務,鎮守寧遠。 [20]  三月晉升他為遼東巡撫 [34] 
五月,在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災變,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一聲巨響,狂風驟起,天昏地暗,人畜,樹木,磚石等被捲入空中,又隨風落下,數萬房屋盡為齏粉,死傷兩萬餘人,讓人心驚膽顫,觸目驚心。災後,男女盡皆裸體,衣物首飾器皿全都飄到西山上去了。紫禁城外正在修繕圍牆的三千工匠盡皆跌下腳手架,摔成肉袋,正在用早膳的天啓皇帝躲在龍書案下才倖免於難。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卻"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用火藥庫爆炸或地震引起災變,都難以解答。一時間,眾説紛紜,天怒人怨,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詔,大赦天下。
天啓六年(1626年)夏天,京師爆發大水,江北、山東出現了旱災和蝗災。當年秋天,江北又發大水,河南出現蝗災。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內外,危機四伏。

朱由校兄終弟及

天啓五年(1625年)五月十八日 [31]  ,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賢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遊船戲耍。在橋北淺水處大船上飲酒。又與王體乾、魏忠賢及兩名親信小太監去深水處泛小舟盪漾,卻被一陣狂風颳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點被淹死。 [32]  雖被人救起,經過這次驚嚇,卻落下了病根,多方醫治無效,身體每況愈下。後來尚書霍維華就進獻了一種名為“靈露飲”的“仙藥”,因其味道清甜可口,朱由校便天天飲用,以致得了腫脹病,逐漸渾身水腫,最終卧牀不起。 [21] 
天啓七年(1627年)八月乙巳(十二日),朱由校在乾清宮召見內閣大臣、科道諸臣,下詔説魏忠賢、王體乾對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來商議國家大事。並且封魏忠賢的侄子魏良棟為東安侯。 [22]  朱由校預感到自己來日不多,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檢入卧室,説:“來,吾弟當為堯舜。”命他繼位,次日,召見內閣大臣黃立極,説:“昨天召見了信王,朕心甚悦,身體覺得稍微好些了。”八月乙卯(二十二日),朱由校駕崩於乾清宮。 [1]  信王朱由檢隨即於八月丁巳(二十四日)登基,年號崇禎。 [23]  同年十月,上尊諡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廟號熹宗,葬於十三陵之德陵。

朱由校為政舉措

朱由校政治

  • 重用東林黨
天啓通寶 天啓通寶
朱由校即位之初,東林黨勢力較大,眾正盈朝。楊漣左光斗、趙南星、高攀龍,袁可立許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方從哲等奸臣已逐漸被排擠出去,吏制稍顯清明。由於楊漣等人在幫助朱由校即位時出了很大的力氣,因此,朱由校對這些東林黨人也是非常信任,言聽計從。在東林黨人的輔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等人防邊。
  • 寵信客、魏
熹宗即位後,高攀龍、鄒元標等追論崔文升進泄藥、李可灼進紅丸事。焦源溥疏追論梃擊、紅丸、移宮三案,顯然旨在打擊內廷。此後,東林官員相繼上疏追論三案,實際也是企圖削弱客、魏,爭取熹宗,政治目的是明顯的。深居宮中的熹宗如果失去內廷的依恃,勢將成為孤立無與的虛位,政權將全歸朝臣。這當然是熹宗和明皇室所不能容忍的。 [55] 
天啓元年(1621年)正月,熹宗下詔嘉獎魏忠賢“侍衞有功”,又賜客氏田二十頃。御史王心一抗疏,説“梓宮(光宗靈柩)未殯,先念保母之香火;陵工未成,強入奄寺之勤勞,於理為不順,於情為失宜”。熹宗不聽。四月,熹宗立皇后張氏,禮成,賜魏進忠名忠賢,蔭侄二人。給事中程沅奏稱“祖制非軍功不襲,國典不宜濫與”,熹宗又不聽。大學士劉一燝奏請遣客氏出宮,熹宗以護佑皇后為名,説等待皇考(光宗)大葬後再議。五月,客氏與魏忠賢指使給事中霍維華劾奏內監王安出宮,又命參與盜寶被赦出獄的內監劉朝殺王安,奏稱自殺。王安被殺,斬斷東林朝官與內廷的聯繫,客、魏更加擅權。九月,光宗葬禮完畢。劉一燝再請依前旨,遣客氏出宮。熹宗被迫遣出客氏,不久又召客氏入宮。吏科給事中侯震暘上疏再諫,直指“宮闈禁地,奸璫羣小睥睨其側。”熹宗怒,貶侯震暘。廷臣連續上疏請逐客氏,都遭貶謫。十月,東林要員葉向高進為首輔,請停“中旨”,凡事均由閣臣議擬。熹宗不予採納。客、魏得熹宗支持,權勢日盛。 [55] 
  • 人事安排
宰輔
李國㚴
將領



宦官

朱由校軍事

  • 防禦後金
天啓年間,明熹宗不但面臨內憂,還有外患。天啓元年(1621年)三月十三日,瀋陽失陷,十九日報至京師,剛繼位3個月的明熹宗朱由校在一片驚惶中集文武官廷議之時,廷臣在討論中想起了回籍聽勘的原遼東經略熊廷弼。大學士劉一燝言:“熊廷弼守遼一年,奴酋未得大志,不知何故,首倡驅除,及下九卿科道會議,又皆畏避,不敢異同,而廷弼竟丟,今遂有瀋陽之事。” [42]  御史江秉謙也説熊廷弼“其才識膽略有大過人者,使得安其位,而展其雄抱,當不致敗壞若此”。 [43]  明熹宗只好重新起用熊廷弼。三月二十九日,特派專使捧敕赴江夏,往諭熊廷弼來京任職。明熹宗在敕諭中充分肯定熊廷弼在遼任職時保全危遼的功績,譴責部科道言官排擠他的過失,並自責罪己偏聽閒言,懇請他出山,為自己分憂。 [44]  四月初二日,又諭:“熊廷弼守遼一載,未有大失,換過袁應泰,一敗塗地,當時倡議何人,扶同何官,將祖宗百戰封疆,袖手送賊,若不嚴核痛稽,何以懲前警後!” [45]  於是明廷懲治前劾熊廷弼的御史馮三元、張修德和給事中魏應嘉,各降三級,併除姚宗文名。
守衞遼東的熊廷弼 守衞遼東的熊廷弼
熊廷弼於五月十八日到京陛見。六月一日,他胸有成算,上抗金保遼的“三方佈置策”。熹宗遂命熊廷弼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駐山海關,經略遼東軍務。七月初三日,熊廷弼離京赴任,熹宗從閣臣之請,熊廷弼以經略尚書奉命出征,除專敕外,加賜敕書一道、尚方劍一把,將士不聽命者,副總兵以下,可先斬後奏。熹宗特“賜大紅麒麟服一、彩幣四,宴之郊外”,命文武大臣陪餞,又以京營5000人護行。 [46]  其禮儀之隆重,實前所罕見,亦見熹宗及廷臣對熊廷弼的期待之重。可是,在熊廷弼來京師以前,四月初六日,明廷已起用右參議王化貞為廣寧巡撫。王化貞不顧當時敵強我弱、容易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力主分兵把守,全面進攻。朱由校優柔寡斷,沒有主見,不對經、撫之爭作出合理決斷,以致後金軍各個擊破,攻陷廣寧及其周圍40餘城。在閹黨策劃下,明廷殺了堅持正確方略的熊廷弼,巡撫王化貞亦被逮捕論死。 [44] 
天啓二年(1622年)八月,明廷派孫承宗以輔臣身份督山海關及薊遼天津谷萊諸處軍務,經略遼東。天啓三年(1623年)九月,寧遠城防工事竣工,關外防禦體系完成,孫承宗圖謀規制遼東,請餉二十四萬兩白銀,並且得到明熹宗的批准。可是,素與孫承宗不和的兵、工兩部尚書從中作梗,採取拖延戰術。閹黨魏忠賢極力拉攏孫承宗,但孫承宗因其為權奸,“不與交一言,忠賢由是大憾”,必欲置承宗死地而後快。天啓五年(1625年)下半年,孫承宗請西巡薊遼,路過京師,賀萬壽節,面見明熹宗陳述邊情。魏忠賢誣陷孫承宗“左袒東林”,“擁兵數萬將清君側”。又跑到明熹宗那裏,繞着牀告哭狀。明熹宗不辨真偽,聽信讒言,下旨給孫承宗:“無旨離汛地,非祖宗法,違者不宥。”並且命令兵部發飛騎三次,阻止他入京。這時,孫承宗已到通州,只好掉轉馬頭回山海關。 [47] 
  • 引進紅夷大炮
朱由校即位之際,由徐光啓等人派遣的張燾、孫學詩在澳門購買了四門紅夷大炮輸入北京。接着,朱由校又派張、孫二人到澳門聘請葡萄牙銃師。當時朝中反對引進洋人的意見高漲,但朱由校排除這些意見,繼續引進二十六門紅夷大炮。在此期間,葡萄牙銃師之一的若翰哥里亞試炮失事,被炸身亡,葬於北京西便門青龍橋。其中十二門紅夷大炮被運到關外寧遠,天啓六年的(1626年)的“寧遠大捷”就仰賴這些紅夷大炮的威力。因此,朱由校在寧遠大捷消息傳來後的天啓六年(1626年)三月冊封紅夷大炮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並遣官祭炮。 [37] 

朱由校外交

  • 對朝鮮
天啓三年(1623年),朝鮮發生了綾陽君李倧廢國王李琿的事件(仁祖反正),朝鮮通過議政府左議政樸弘耈等上奏明政府“琿失道悖德”,請立李倧。針對此事,明政府內部對於李倧是否為篡位、是否應該對其討逆、是否應該封李倧為朝鮮國王展開了一場討論,最終鑑於此時明朝在後金的威脅下需要朝鮮的協助、不能把朝鮮推向後金等方面考慮,朱由校於天啓五年(1625年)二月遣使冊封李倧為朝鮮國王。 [38] 
  • 對荷蘭
天啓二年(1622年),荷蘭人攻襲澳門,被當地葡萄牙人擊退,轉而佔領澎湖,並要求與中國通商,明朝要求他們先撤離澎湖。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指揮官萊爾森見通商無望,遂決定採取武力強迫中國就範。10月18日,萊爾森派範·萊恩羅德率8艘艦船前往福建漳州。進入海澄南面的虎頭山附近後,向中國人開戰,摧毀中國帆船80艘,俘獲中國人80名,繳獲炮60門。11月26日,荷蘭船隊進攻廈門港的鼓浪嶼,並在鼓浪嶼燒殺搶劫。 [39]  天啓三年(1623年)上任的福建巡撫南居益主張對荷蘭採取強硬方針,福建總兵謝隆儀於同年10月在廈門擊破來騷擾的荷蘭人。朱由校得報後,也下令用武力驅逐荷蘭人。荷蘭人在明朝的壓力下,被迫撤離澎湖,但轉而霸佔了寶島台灣。 [40-41] 

朱由校歷史評價

朱由校史書評價

  • 明史》:明自世宗而後,綱紀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廢壞極矣。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婦寺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24] 
  • 談遷國榷》:閹尹之禍,劇於熹廟,並邊徼而二之,岌岌嶭嶭,國事大壞,弊極難持,自武宗而後所再見也。其好獵樂內、嫉諫悦佞,無一不同,第八駿未馳,尚無煩祈招之詠,湛溺昏酣,皇嗣並索。然武宗權或自出,劉瑾前磔,錢寧後囚,凡百誅賞,不盡指授。今熹廟終始於魏氏,五期之間,大肆威命。《左傳》有云:‘政繇[由]寧氏,祭則寡人。’追誦此語,殆為寒慄。在廷諸臣,非無忠讜,好跡喧競,楊、左放逐之後,搖手側足,舉朝望塵之不暇,庸問天理民彝之事哉?二三相國,方氏(方從哲)則庸,葉氏(葉向高)則猾,顧氏(顧秉謙)則諂,格心砥柱,各非其任。欲如商文毅(商輅)之罷東廠、李文正(李東陽)之規逆瑾,必不得之數也。雖然疵德多矣,朝署若弈,功令若燔,財用若泥沙,原其所自,不盡帝之失也。成祖立皇太孫,身諭教之,朝夕上側,遇兵言兵,遇農言農,遇象緯、文藝言象緯、文藝,故宣宗敏決如流,卓稱令主。神祖則大異矣。身絕朝講之席,帝生長慈寧宮,不聞外事,啓沃輟響,日閹寺宮婢之與俱,安往而不慆淫也?獨陳有繼請開礦,拒之,似於神祖為得。且諄諄然於傳位之際,成王之憑玉幾,何以加焉! [35] 

朱由校名人評價

  • 傅維鱗:昔聞帝具智慧,運巧思,性好木工,自操斧鑿運之成風,即飲膳可忘,寒暑罔覺。嗣好漆工,制器美絕,能馳馬試劍,每手格獐、狼、狐、兔以為樂,委太阿於逆閹,受煬灶於淫姆,天下至崩壞而不可收拾,使懷宗承之。懷宗之不幸,適逢其會矣。悲夫! [36] 
  • 趙吉士: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25] 
  • 孟森:熹宗,亡國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澤猶未盡也;思宗,自以為非亡國之君也,及其將亡,乃曰有君無臣。 [57] 
    • ①熹宗違眾庇私,甘為盅惑而不悟,是誠何心?竊不禁為之恨恨矣! [50] 
    • ②獨怪熹宗之失,不過嬉戲,而貽禍至於如此,魯昭公猶有童心,君子知其不終,觀熹宗而益信矣。 [51] 
  • 吳晗:諸帝中最昏庸無識者莫如熹宗,顧熹宗實一無才之工程師,使其不為帝王,當為不世出之大匠。 [56] 
  • 張鳴:成天和嬪妃玩做買賣遊戲的南朝東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實也就是心思沒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論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 [27] 
  • 林洛:熹宗最大的特長就是做木匠活,並且真是一手好手藝。到了醉心於木匠活的地步。如果他是個木匠,倒也還稱職,可是他偏偏是皇帝。熹宗又是另外一個匪夷所思的皇帝。他對明朝最大的“貢獻”就是重用了魏忠賢來治理國家。 [28] 

朱由校國外評價

  • 威廉·阿特韋爾《劍橋中國明代史》:天啓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災難時期,在明朝沒出息的統治者中,天啓皇帝的名聲最壞。 [26] 

朱由校軼事典故

朱由校木匠皇帝

明熹宗手工制物 明熹宗手工制物
明熹宗最大的愛好就是做木匠,而且手藝頗精。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牀、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啓年間,匠人所造的牀,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牀來,牀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牀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據説,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台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
當時人這樣描繪:“上性好走馬,又好小戲,好蓋房屋,自操斧鋸鑿削,巧匠不能及”。“又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為之。性又急躁,有所為,朝起夕即期成”。萬曆、天啓間在宮中當太監的劉若愚對此有更詳細的描述:“先帝(指熹宗)好馳馬,好看武戲,又極好作水戲。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鑿孔創機,啓閉灌輸,或湧瀉如噴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機於下,借水力衝擁圓木球如核桃大者,於水湧之,大小盤旋宛轉,隨高隨下,久而不隨,視為戲笑,皆出人意表。逆賢(魏忠賢)客氏(熹宗乳母)喝采讚美之:天縱聰明,非人力也。聖性又好蓋房,凡自操斧鋸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監內官監辦用。先帝與親暱近臣,如塗文輔、葛九思……朝夕營造而喜。喜不久而棄,棄而又成,不厭倦也。且不愛成器,不惜天物,任暴殄改毀,惟快聖意片時之適。” [49] 

朱由校酷愛建築

天啓帝 天啓帝
朱由校喜歡建造房屋,喜弄機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後,高興得手舞足蹈,反覆欣賞,等高興勁過後,又立即毀掉,重新造新樣製作,從不感到厭倦。吳寶崖在《曠園雜誌》中寫到朱由校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館,雕琢細緻,堪稱當時一絕。朱由校喜歡蹋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打球,朱由校覺着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
朱由校酷愛建築,還表現在對朝廷建築工程的關心上,天啓五年(1625年)到天啓七年(1627年)間,明朝對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進行了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從起柱、上樑到插劍懸牌,整個工程中朱由校都親臨現場。

朱由校喜傀儡戲

朱由校喜歡看傀儡戲,當時的梨園弟子用輕木雕鏤成海外四夷、蠻山仙聖及將軍士卒等形象。朱由校情緒高時,也施展自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着。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釘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裏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用紗圍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遊移轉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台。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託浮水上,遊鬥玩耍,鼓聲喧天。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

朱由校喜好男色

作為明中晚期思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男性同性戀曾經風靡整個社會。 [30]  朱由校好男色的傾向似乎比萬曆更強一些,各種史料都記載他對異性沒有太大興趣,“厭近女色”、“上不好女色”、“君王不愛傾城色”,但他在宮中卻有一位非常寵愛的太監“高小姐”,一起嬉戲遊玩,形影相隨。明末秦徵蘭《天啓宮詞一百首注》言天啓宮中的這一段情事:御前牌子高永壽,年未弱冠,丹唇秀目,姣好如處女,宮中稱為高小姐。宴會之際,高或不與,舉座為之不歡。後來高不幸在一次戲水中溺死西苑,朱由校甚為傷心,曾特命“於大高殿作法事,放河燈追薦之。”故劉城《天啓崇禎宮詞三十三首》有詩云:“漢帝椒風絕等儕,六宮粉黛枉金釵。高家小姐蛾眉好,那用凌波窄錦鞵。”詩中“窄錦鞵”借指女人,謂朱由校好男色不近女子的性傾向。 [30] 

朱由校厭惡朝政

因為朱由校時常忙於玩樂,疏於朝政,所以面對這樣的主子,魏忠賢當然不會錯過良機,他常趁朱由校引繩削墨得意之時,或有急切章疏,奏請定奪,識字女官朗誦職銜姓名畢,玉音輒諭王體乾輩曰:‘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諸奸於是恣其愛憎,批紅施行。”
明朝舊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筆親批;若是例行文書,由司禮監代擬批問,也必須寫上遵閣票字樣,或奉旨更改,朱由校便把上述公務一慨交給了魏忠賢, [29]  魏忠賢藉機排斥異己,擴充勢力,專權誤國。就在整個大明王朝風雨飄搖的時候,一手製造了客魏專政的朱由校還在後宮玩樂。在盛夏季節,他喜歡穿上冬裝,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裝巡遊,有時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戲,遊山玩水。因嬉樂過度,釀成了一身的疾病,面無血色,虛弱乏力。

朱由校人際關係

朱由校父母

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
父親:明光宗朱常洛
嫡母:郭皇后,諡號孝元皇后,葬慶陵。
生母:王皇后,諡號孝和皇后。初為東宮選侍,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封王才人,熹宗繼位,追諡,遷葬慶陵。
養母:李康妃,西李選侍,光宗寵妃。曾劫持朱由校、霸佔乾清宮引發“移宮案”。天啓年間,投靠魏忠賢而被封為康妃。壽命很長,活到清朝康熙年間才死去。
乳母:客氏,本為保定府定興縣民侯二之妻,萬曆中,入宮哺育皇長孫。天啓初封為奉聖夫人。每在宮中肆淫橫行,后妃多遭其毒手。魏忠賢得勢,實因客氏,二人狼狽為奸,貽害無窮。崇禎繼位,令出宮。三月而論罪,下浣衣局,笞死。

朱由校兄弟

朱由校后妃

  • 懿安皇后張氏。
  • 裕妃張氏,原為宮女,天啓三年(1623年)五月因受召幸懷胎將產冊為裕妃,懷胎十三個月尚不分娩,被治以欺君之罪,同年八月被廢黜並餓死。
  • 良妃王氏
  • 慧妃範氏,後為皇貴妃。
  • 成妃李氏。
  • 容妃任氏,後為皇貴妃。
  • 純妃段氏。
  • 馮貴人。
  • 胡貴人。

朱由校子女

兒子
  • 長子朱慈燃,懷衝太子,生母張皇后,生下就是死胎。
  • 次子朱慈焴,悼懷太子,母皇貴妃範氏,早夭。
  • 三子朱慈炅,獻懷太子,母皇貴妃任氏,天啓六年(1626年)六月薨。
女兒
  • 長女朱淑娥,永寧公主,母皇貴妃範氏,兩歲早夭,天啓三年(1623年)十二月十五日薨,葬金山之原,追冊。
  • 次女朱淑媖 [58]  懷寧公主,母成妃李氏,一歲早夭,天啓四年(1624年)十二月二十日薨,葬金山之原,追冊。
  • 三女朱氏,早薨未封。

朱由校人物爭議

朱由校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因神宗在位時只顧自己尋歡作樂,無暇顧及皇太孫的讀書問題,自己也不喜歡朱常洛這個兒子,明光宗又是一個短命的皇帝,因此,16歲的朱由校繼位時,文化程度很低,堪稱“文盲皇帝”。歷史學家孟森説“熹宗為至愚至昧之童蒙”。 [48]  有的學者甚至稱熹宗是光宗的“文盲兒子”、“一字不識,不知國事”。 [49] 
也有觀點指出,雖然朱由校沒有接受皇太子、皇太孫或藩王級別的皇室教育,但他並不是世人所傳的“文盲星帝”。朱由校一直堅持參加經筵日講,且具備相當的政治與文化素質,對客氏、魏忠賢一黨的活動也有所警覺和防備。 [59] 

朱由校陵寢墓地

明德陵 明德陵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死後葬於明德陵。德陵位於潭峪嶺西麓,是明代營建的最後一座帝陵,是天啓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該陵始建於天啓七年(1627年)九月。那時,熹宗朱由校過世不久,崇禎皇帝剛剛御極,明王朝面臨着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所以,德陵的營建,遇到了不少難題。
德陵的營建,用了近五年的時間,於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竣工。建成後的德陵,總體佈局仿照昭陵,但寶城內的琉璃照壁和牌樓門前的三座門卻都仿照慶陵建造。

朱由校史料索引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 [24] 

朱由校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版本
演員
2000年
侯軍
2001年
2002年
英雄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王徵宇
2005年
錦衣衞
2005年
2006年
2006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10年
文俊輝(童年)
2011年
《俠隱記》
姜超
2012年
參考資料
  • 1.    熹宗哲皇帝實錄 卷八十七 天啓七年 八月 二十二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19-09-02]
  • 2.    熹宗出生之時,光宗為太子,居慈慶宮,故熹宗出生地應為慈慶宮
  • 3.    神宗顯皇帝實錄 卷四百十五 萬曆三十三年 十一月 十四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19-09-02]
  • 4.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冬十月丙午,葬顯皇帝、孝端顯皇后於定陵。戊申,遼東巡撫都御史袁應泰為兵部侍郎,經略遼東,代熊廷弼。
  • 5.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甲午,廕太監魏進忠兄錦衣衞千户。封乳保客氏為奉聖夫人,官其子。
  • 6.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三月乙卯,大清兵取瀋陽,總兵官尤世功、賀世賢戰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戚金、張名世帥諸將援遼,戰於渾河,皆敗沒。壬戌,大清兵取遼陽,經略袁應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張銓被執,不屈死。
  • 7.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熊廷弼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
  • 8.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八月丙子,擢參將毛文龍為副總兵,駐師鎮江城。
  • 9.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大清兵取西平堡,副將羅一貴死之。鎮武營總兵官劉渠、祁秉忠逆戰於平陽橋,敗沒。王化貞走閭陽,與熊廷弼等俱入關。
  • 10.    孔貞運.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孔貞運,明崇禎十年:時東夷犯順,蓮妖生心。上謂彈壓登萊非公不可,於是以節鉞授公。公即叱馭行,靈旂過兗,賊遂鳥獸散。
  • 11.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六月癸未,左副都御史楊漣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南北諸臣論忠賢者相繼,皆不納。
  • 12.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冬十月,削吏部侍郎陳於廷、副都御史楊漣、僉都御史左光斗籍。
  • 13.    《明史·卷三百五·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1-05]
  • 14.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五年三月丁丑,讞汪文言獄,逮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削尚書趙南星等籍。未幾,漣等逮至,下鎮撫司獄,相繼死獄中。
  • 15.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五月癸亥,給事中楊所修請以“梃擊”、“紅丸”、“移宮”三案編次成書,從之。
  • 16.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甲戌,追論萬曆辛亥、丁巳、癸亥三京察,尚書李三才、顧憲成等削籍。八月壬午,毀天下東林講學書院。削尚書孫慎行等籍。
  • 17.    熊廷弼:明末守疆大將是如何死於殘酷官場的  .鳳凰網.2010-07-21[引用日期2014-01-05]
  • 18.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冬十月己卯,兵部尚書高第經略遼、薊、登、萊、天津軍務。丙戌,停刑。庚寅,孫承宗致仕。
  • 19.    天啓皇帝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5-06-16]
  • 20.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六年正月丁卯,大清兵圍寧遠,總兵官滿桂、寧前道參政袁崇煥固守。己巳,圍解。二月乙亥,袁崇煥為僉都御史,專理軍務,仍駐寧遠。
  • 21.    諸葛文 著.中國皇帝全記錄.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05月第1版:451
  • 22.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八月乙巳,召見閣部、科道諸臣於乾清宮,諭以魏忠賢、王體乾忠貞可計大事。封忠賢侄良棟為東安侯。
  • 23.    孟森 著.中國斷代史·明史卷.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01月第1版:276-277
  • 24.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5-14]
  • 25.    《寄園寄所寄·卷六·焚麈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1]
  • 26.    《劍橋中國明代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1]
  • 27.    《歷史的壞脾氣·有為政府的代價》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1]
  • 28.    《明朝滅亡的真相》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1]
  • 29.    明熹宗:天生只想做木匠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5-06-30]
  • 30.    明中晚期社會男風流行狀況敍略  .知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31.    覃仕勇著. 奏摺上的晚明[M]. 2014 174頁
  • 32.    劉若愚:《酌中志》卷十,逆賢亂政紀略  .中華典藏[引用日期2022-04-08]
  • 33.    《萬曆起居注》,萬曆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庚申,大學士沈一貫、沈鯉、朱賡謹題:“十九日,伏蒙皇上命臣等擬皇太子第一子名,臣等於本日恭擬上造,未奉欽點。今二十三日告奉先殿,二十四日命名,二十五日發敕,日期迫促,不可稽緩。伏望即賜點發,以便欽遵行事。遵具題知。”是日,恭擬皇太子第一子名:“由”字行。“本”,布袞切,根氐也,又治也、始也。“校”,居效切,夏曰校,學名,校者,教也,以教民為義也。“果”,古火切,木實也、果敢也、信也。“格”,柯額切,式也、量也。請旨點一字。……二十五日甲子,敕禮部:“朕元孫已恭請命於皇祖、皇考,名曰由校。可登識於所司,故敕。”
  • 34.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69,天啓六年三月初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04]
  • 35.    談遷.《國榷》:古籍出版社,1958年:5385頁
  • 36.    傅維鱗.《明書》:商務印書館,1938年:第237—238頁
  • 37.    張小青:《明清之際西洋火炮的輸入及其影響》,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編:《清史研究集》第4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0—68頁。
  • 38.    宗玲.淺析明朝對朝鮮“仁祖反正”的態度[J].東西南北,2018(18):133+132.
  • 39.    林發欽.從“來賓”到海盜:明王朝對來華荷蘭人的認識與態度[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27-35
  • 40.    李德霞.17世紀初荷蘭在福建沿海的騷擾與通商[J].海交史研究,2004(01):59-69.
  • 41.    徐鑫.17世紀初荷蘭人的東亞認識與入據台灣[J].河北學刊,2021,41(06):59-65.
  • 42.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八》天啓元年三月十九日  .明清實錄[引用日期2022-07-11]
  • 43.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八》 天啓元年三月二十二日  .明清實錄[引用日期2022-07-11]
  • 44.    李治亭主編.《清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91-193
  • 45.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九》 天啓元年四月二日  .明清實錄[引用日期2022-07-11]
  • 46.    《明史·卷二百五十九·熊廷弼傳》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2-07-11]
  • 47.    李治亭主編.《清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07
  • 48.    孟森.《明史講義》.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287
  • 49.    樊樹志.《崇禎皇帝傳》.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3
  • 50.    《明史演義 第八十六回 趙中丞蕩平妖寇 楊都諫糾劾權閹》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1]
  • 51.    《明史演義 第八十九回 排後族魏閹謀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1]
  • 52.    《明史·卷二十一·光宗本紀》:是日,鴻臚寺官李可灼進紅丸。九月乙亥朔,崩於乾清宮,在位一月,年三十有九。
  • 53.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 第九冊》:人民出版社,2015:36-37
  • 54.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己卯,選侍移仁壽殿。庚辰,即皇帝位。詔赦天下,以明年為天啓元年。己丑,以是年八月以後稱泰昌元年。
  • 55.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 第九冊》:人民出版社,2015:45-46
  • 56.    吳晗.吳晗論明史[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3.01:82-83
  • 57.    孟森.明史講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04:278
  • 58.    《皇明懷寧公主壙志》公主諱淑媖,皇帝第二女,成妃李氏出也。以天啓四年二月三十日卯時生,本年六月十九日午時薨逝。皇情悼惜,於是追封為懷寧公主,享祀秩數用成禮焉。仍命所司卜得吉兆,以本年十二月二十日葬於金山之原。於戲!公主生不逾年,特膺隆渥,封有號,葬有儀,雖享年未永,而芳靈亦可無憾矣。儒臣奉詔,爰志幽宮,用垂不朽雲。
  • 59.    明熹宗朱由校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60.    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540-541頁
  • 61.    徐凱.《泰昌帝、天啓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132、13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