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吳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

鎖定
天吳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水神。據《山海經》記載:天吳人面虎身,這與吳人的狩獵生活密切相關。 [1] 
中文名
天吳
出    處
《山海經》
圖    騰
吳人的圖騰
類    別
水神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

天吳歷史記載

“天吳”或“天虞”就是先秦和秦漢文獻中常可見到的“虞”,也叫“騶虞”。遠古的吳人,也是以崇拜一種叫“虞”或“騶虞”的動物得名。
這種動物在名“虞”,被吳人尊為圖騰和族神後,就成為了“天吳”——偉大神聖的吳了。
山海經
山海經(3張)
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𧈫𧈫北兩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2] 
山海經·大荒東經》載:“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吳。”
海外東經》記載説:“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大荒東經》中也有近似的記載。據書中描繪,這是一個有八個頭、八隻腿、八條尾巴、人的面孔、虎的身子的龐然大怪獸。我們從上面轉錄自古本《山海經》的插圖可一睹其神秘、怪異的風采。這個半人半獸的怪物,就是古老的原始狩獵氏族——吳人的圖騰兼始祖神。“天”的意思就是“大”,“天吳”,就是偉大的吳。 [1] 

天吳文化特色

在影戲《永樂王還願》中為天將,龜蛇二將作亂,張天師請其下界降服。圖為天吳左手捉龜,右手捉蛇。 吳人屬於炎黃族系,最初居住在今山西、陝西一帶。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吳人在這一帶留下了許多以“吳”或“虞”命名的地名,如吳山、虞山、虞城等。大約在炎黃之世,隨着炎帝族系和黃帝部族的向東擴展,吳人也被迫大規模東遷,到堯舜之世,吳人已有許多支系都遷徙到東南海濱長江三角洲一帶。這樣,吳人告別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劍齒虎,而開始征服波濤滾滾的大海。那原來保佑子孫狩獵時多有所獲的族神“天吳”,這個時候當然就又得變成保護吳人子孫在與江湖大海打交道時平安、豐收的“水泊”了。也正因為這一微妙的變化,中國文字的那些聰明透頂的創造者們,有時又將吳族的吳字,與魚掛起鈎來。在金文裏,吳國的“吳”,就可通作“䱷”了。甚至吳字有時也活脱脱的就像一條魚。難怪衞聚賢先生在《吳越文化論叢》中,會誤把“吳”字解釋成象魚之形,把魚當作吳人的圖騰了,實在是事出有因。
“天吳”人面虎身,這與吳人的狩獵生活密切相關。吳人以狩獵為生,而“虎為百臂之王”,因此,吳人崇拜一種似虎的動物,這種古動物可能在先秦時變得稀少而絕跡了,吳人便是以虞為圖騰,“天吳”的原型即是虞。在前面的吳字解字中,我們曾指出,獵人常身披虎皮作為一種狩獵時偽裝和歡慶收穫獵物時的摸擬動物動作的舞蹈裝扮。所以,像吳常加“產”作“虞”一樣,“天吳”不但形象似虎,它的名稱在《南山經》和《大荒西經》中又稱作“大虞”。
“騶虞”的特點是跑得極快,這與“吳”字下從“矢”密切相關,也與吳人狩獵生活的善於奔跑的特點相同。
但“天吳”又是人的面孔。從這裏,可以看到獸與人的結合,也可以看到從人到神的轉化。同時,我們也得到了一個明確無誤的信息,“天吳”也是人,而且就是吳人的祖神。 [1] 
參考資料
  • 1.    天吳  .愛歷史網[引用日期2013-02-27]
  • 2.    百部中國古典名著.山海經: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