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台庵正殿

鎖定
天台庵,是1956年山西文物普查時發現的,它除了一座正殿,並沒有其他建築。當時的報告認為“有些地方近似南禪寺正殿,可能是一座築”。對天台庵的定位因此是“年代待定,初步定為晚唐”。也有的書中寫為“唐末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唐結束的那一年。在山西民間還聽到另一種説法,説是在天台庵中曾發現墨書“唐末天佑四年”的字樣,只是後來不了了之。
中文名
天台庵正殿
面    積
390 m²

目錄

天台庵正殿簡介

天台庵是中國佛教創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正殿是一座不大的佛殿,建築在村中壇孤山上,四周青石砌岸,松柏為牆,距地平高8餘米,壇東西寬15米,南北長26米,。天台庵原建制不詳,現僅存正殿三間和唐碑一通。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廣深各3間,面闊7.15米,進深7.12米,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大殿單檐歇山頂,舉折平緩,出檐深廣,其翼角下四根粗大的擎檐柱均為後世所加。屋頂施灰筒瓦及碩大的琉璃鴟吻。此殿的琉璃脊飾當為金代所改,但仍保留古風。佛殿檐下四周設台明,正面明間台下安裝踏跺,殿身四周為圓形木柱,柱間施闌額,不用普拍枋。殿身各柱柱頭卷殺平緩優美,柱上施鬥口跳斗栱,均用足材栱,跳頭上施替木承託撩檐槫。壁內施兩道單材柱頭方,方間用小鬥承託。柱頭方表面柱頭部位刻出泥道重栱,各面柱頭鋪作之慢栱栱身甚長,形制古樸。正立面明間正中施補間鋪作一朵,亦為鬥口跳,但用單材。山面及北立面明間無鬥口跳,僅於上層柱頭方上隱刻一斗三升斗栱。轉角鋪作45°斜向出跳用足材栱,正方向上的出跳均用單材。

天台庵正殿殿身結構

為典型的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現存的幾根直抵於四椽栿下之柱均為後世所補加。明間前後檐平槫下施襻間。平梁上施駝峯加蜀柱承託橫栱,栱上施替木承託脊槫。山面斗栱柱頭鋪作裏轉出一跳華栱承託箚牽。角部用45°遞角梁。殿內樑架及斗栱上保留有簡單的清式彩繪,山花壁內尚有部分清代壁畫殘跡。天台庵大殿規模不大,但結構簡練,相交嚴實,沒有繁雜裝飾之感,這體現了唐代建築的特點,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