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冬

(百合科植物)

鎖定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門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 〕的塊根。該品呈長紡錘形,略彎曲,長5~18cm,小段直徑 0.5~2cm 。有不透明的細心。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淺不等的縱皺紋,偶有殘存的灰棕色外皮。質硬或柔潤,有黏性,斷面角質樣,中柱黃白色。薄片淡黃棕色,可見中間黃白色中柱。以黃白色、半透明者為佳。 [1] 
天冬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史載《藥品化義》天門冬為天冬。
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滋腎的功效。用於治陰虛發熱肺癰消渴等病症。天門冬含天門冬素、B -固甾醇、甾體皂甙,粘液質、糠醛衍生物等成分。天門冬有升高血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和延長抗體存在時間的作用。
名醫別錄》載“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月華於本草》載“鎮心,潤五臟,益皮膚,悦顏色”。能使肌膚豔麗,保持青春活力。寒性病症及泄瀉忌用。
藥品名稱
天冬
外文名
Radix Asparagi(英)C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
別    名
天門冬
是否處方藥
主要適用症
咳嗽吐血、咽喉腫痛、便秘等
主要用藥禁忌
忌食鯉魚
藥品類型
草藥

天冬藥源相關

天冬考證

天冬-中藥材 天冬-中藥材
天門冬始載於《本經》。《別錄》雲:“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採根,暴幹。”《本草經集註》引《桐君藥錄》雲:“葉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實黑,根連數十枚。”《新修本草》雲:“有二種,苗有刺而澀者,無刺而滑者,俱是門冬。”《本草圖經》謂:“今處處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釵股,高至丈餘。葉如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澀而無刺者,其葉如絲杉而細散,皆名天門冬。夏生白花,亦有黃色者,秋結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後無花,暗結子。其根白或黃紫色,大如手指,長二三寸,大者為勝,頗與百部根相類,然圓實而長,一二十枚同撮。”以上所述莖有逆刺者與本品原植物基本相符。 [2] 
《抱朴子》:“天門冬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氣香者善,其生水側下地者,葉細似藴而微黃,根長而味多苦,氣臭者下。”
②《本草經集註》:“天門冬,雖暴幹,猶滋潤難搗,必須薄切,暴於日中,或火烘之也。”
《本草衍義》:“天門冬、麥門冬之類,雖曰去心,但以水漬漉使周,潤滲入肌,俟軟,緩緩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湯浸一、二時,柔即柔矣,然氣味都盡,用之不效,乃曰藥不神,其可得乎?” [3] 

天冬別名

天冬 天冬
天冬,明天冬,牆蘼,滿冬,滿冬募,天文冬,地門冬,肥無冬,大天冬,大當門根,多兒母,萬歲藤根,婆羅樹根,商棘根,天棘根,顛勒,顛棘根,白羅杉根,八百崽,絲冬,倪鈴,趕條蛇,多仔婆,老虎尾巴根,九子十弟,浣草根,女木根,筵門冬,門冬,潤天冬,延門冬,無不愈,管橙,浣草,十二根,三百棒。
商品名
川天冬:又名川天門冬。為產於雲南、貴州而集散於重慶、宜賓者。品質最優。
天冬 天冬
湖天冬:又名湖天門冬。為產於湖南.湖北者。品質亦優。
温天冬:又名温天門冬。為產於浙江温州,平陽者。品質較差。
均以肥壯,半透明、色黃白,乾燥無須者為佳。
處方名天冬,天門冬,炒天冬,炙天冬,朱天冬,鮮天冬等。
處方中寫天冬,天門冬指生天門冬。為原藥材除去鬚根,略煮,撈出浸入清水中,去皮曬乾,切片入藥者。 炒天冬為天冬片用文火微炒入藥者。
炙天冬為天冬片用蜂蜜拌勻,再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晾涼入藥者。潤肺止咳作用增強。朱天冬為天冬片用清水噴濕,與適量硃砂粉拌勻後入藥者。寧心安神作用增強。鮮天冬為天門冬鮮品洗淨去皮,切片入藥者。

天冬收藏

秋、冬二季採挖,洗淨,除去莖基和鬚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除去雜質,迅速洗淨,切薄片,乾燥。

天冬炮製

天冬 天冬
⑴天門冬《註解傷寒論》:“去心。”《雷公炮炙論》:“凡使,去上皮一重,劈破去心。”陶弘景:“蒸,剝去皮,雖暴幹,猶滋潤難搗,必須薄切,暴於日中或火烘之也。”《千金要方》:“洗淨,去心皮。”《本草圖經》:“根,四破之,去心,先蒸半炊間,暴幹。停留久仍濕潤,入藥時,重炕焙令燥。”《濟生方》:“湯浸,去心。”《仁術便覽》:“水潤,略蒸,去心。”《本草原始》:“去心但以水漬漉使周潤,滲入肌候軟緩緩劈取,不可浸出脂液,不知者乃以湯浸多時柔則柔矣,然氣味都盡,用之不效。”《藥品辨義》:“打扁抽去心。”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泛油色黑者,迅速洗淨,或用明礬水洗淨,曬至半乾,切薄片,乾燥。
⑵炒天門冬
《丹溪心法》:“炒。”現行,取淨天門冬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涼。 [4] 
⑶炙天門冬
《食療本草》:“入蜜煮之。”現行,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投入淨天門冬片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天門冬片100kg,用煉蜜12kg。 [4] 
⑷朱天門冬
取淨天門冬片用清水微潤濕,撒入硃砂細粉拌勻,曬乾或晾乾。每天門冬100kg,用硃砂0.15kg,以清心除煩。貯乾燥容器內,炒天門冬、炙大門冬、朱天門冬密閉,置於陰涼乾燥處,防潮,防黴,防蛀。 [4] 

天冬加工

剪根 : 加工前,選擇直徑1.3釐米以上的塊根。每個塊根的兩頭都有較長的鬚根,要從塊根兩頭的底部,剪斷鬚根,把剪好的塊根,投放到框裏備用。
洗根: 清洗時,以流動的水源為好。塊根全部放入水中清洗,上下抖動,在水裏漂洗3-5次,然後將框裏的塊根用手翻動,直到徹底去除塊根上的泥土,即可進行下一步處理。
水煮:將洗淨的塊根,用石灰250克、白礬100克加水50公斤煮滾,再放下50公斤鮮天門冬,在沸水鍋中煮,保持中火,煮3滾(中間翻兩次),再?h20分鐘,至透心、皮裂時撈出。水煮時間不宜過久,否則會使顏色變紅。
去皮:煮好的天門冬,趁熱剝去外皮。要用手從塊根的一頭向另一頭撕去,剝皮時不殘留皮層,要完全剝淨,利於提高成品的等級。
晾曬:剝好皮的天門冬,要平鋪在竹匾中,注意不要鋪的太厚,影響晾曬的均勻度。放置通風、陰涼、乾燥處晾曬。1-2天后,翻動一次,使其充分曬乾,直到半透明狀時,就成為了乾貨產品。

天冬醫藥價值

天冬性味歸經

甘、苦、寒。歸肺、腎、胃、大腸經。 [1] 
【性味】甘苦,寒。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甘,大寒,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歸經】入肺、腎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足少陰經。
②《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 [5] 

天冬功能主治

養陰生津白喉。敗毒抗癌,、清勢化痰、滋陰潤燥 [1] 
①《本經》: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
②《別錄》: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
③《藥性論》: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除熱,通腎氣,療肺痿生癰吐膿,治濕疥,止消渴,去熱中風。宜久服。
④《千金方》:治虛勞絕傷,老年衰損羸瘦,偏枯不隨,風濕不仁,冷痹,心腹積聚,惡瘡,癰疽腫癩,亦治陰痿、耳聾、目暗。
⑤《日華子本草》:鎮心,潤五臟,益皮膚,悦顏色,補五勞七傷,治肺氣並嗽,消痰、風痹熱毒、遊風、煩悶吐血。
⑥王好古:主心病嗌幹,心痛,渴而欲飲,痿蹷嗜卧,足下熱痛。
⑦《本草蒙筌》:能除熱淋,止血溢妄行,潤糞燥秘結。
⑧《綱目》:潤燥滋陰,清金降火。
⑨《植物名實圖考》:拔疔毒。 [5] 

天冬藥方選錄

天冬 天冬
1.治肺胃燥熱,痰澀咳嗽: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等分。上兩味熬膏,煉白蜜收,不時含熱咽之。(《張氏醫通》二冬膏)
2.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搗取汁一升,酒一斗,飴一升,紫菀四合,入銅器於湯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後方》) [5] 
3.治血虛肺燥,皮膚拆裂,及肺痿咳膿血證:天門冬新掘者不拘多少,淨洗,去心、皮,細搗,絞取汁用砂鍋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調服。(《醫學正傳》天門冬膏 [5] 
4.治肺癆:多兒母、百部地骨皮各15g,麥冬9g,折耳根30g。煨水或燉肉吃。(《貴州草藥》
5.治吐血、咯血:天門冬(水泡,去心)一兩,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膠(碎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門冬丸 [5] 
6.治婦人喘,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乾引飲,面目浮腫:天門冬十兩,麥門冬八兩,生地黃三斤(取汁為膏)。上二味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遙散送下。逍遙散中去甘草加人蔘。(《保命集》天門冬丸) [5] 
7.治百日咳:天門冬、麥門冬各15g,百部根9g,瓜蔞仁6g,橘紅6g。煎兩次,1~3歲每次分3頓服;4~6歲每次分2頓服;7~10歲1次服。(《中醫雜誌》
8.治腎癉真陰不足:天門冬、懷地黃、知母、黃柏。四味同煎三次,去渣,衝玄武膠收膏服。(《症因脈治》家秘天地煎)
9.治諸不足,暖五臟:天門冬、熟地黃白茯苓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遠温酒調化服。(《簡便單方》)
10.治心煩:天冬、麥冬各15g,水楊柳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1.治健忘:天冬、遠志、茯苓、乾地黃各等分。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常服之勿絕。(《千金要方》
12.治心血燥少,口乾咽燥,心煩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黃赤,或生瘡瘍:天門冬(去心)二兩,熟地黃(九蒸,曝)二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用熟水人蔘湯任下,不拘時候。(《濟生續方》天地煎)
13.治上消:天冬(去心)二錢,麥冬(去心)三錢,花粉一錢,黃芩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五分,人蔘五分,荷葉一錢。水煎服。(《醫學心悟》二冬湯)
14.治扁桃體炎,咽喉腫痛:天冬、麥冬、板藍根、桔梗、山豆根各9g,甘草6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5] 
15.治口瘡連年不愈: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玄蔘各等分。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外科精義》玄蔘丸)
16.治老人大腸燥結不通:天門冬八兩,麥門冬、當歸、麻子仁、生地黃各四兩。熬膏,煉蜜收之。每早晚白湯調服十茶匙。(《方氏家珍》) [5] 
17.治夜盲:多兒母60g,水皂角30g。燉肉吃。(《貴州草藥》
18.治目能遠視,不能近視:天門冬(去心)、地黃(焙乾)各四兩,枳殼(去穰)、菊花各三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後清茶送下。(《御藥院方》萬壽地芝丸)
19.治肺火鼻紅,年久服諸藥不效:天門冬(去心),側柏葉、細茶各一兩。上三味和搗一處,每日用一撮於罐中,以滾水衝入,閉氣勿泄,少時用湯當茶吃,日五七次,一月全愈。(《古今醫統》天柏茶)
20.治面上黑氣不退:天門冬和蜜打爛為丸。日日洗面。(《古人集驗方》)
21.治症瘕積聚:大門冬不計多少,去心皮,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經驗後方》)
22.治瘰癧:天門冬浸酒服,藥滓敷瘡。(《衞生易簡方》
23.治諸般癰腫:新掘天門冬一味,約三五兩。洗淨,入砂盆內研細,以好酒蕩起,濾去渣,頓服。未效,再服。(《醫學正傳》
24.治疝氣:天門冬五錢,烏藥二錢五分。水煎,臨服加酒少許。(《童嬰類萃》交消飲) [5] 
25.治五淋痛甚久不愈:生天門冬捶汁半盅服。(《疑難急症簡方》
26.治女子白帶:天門冬搗汁,井花水調服。(《普濟方》)
27.催乳:天冬60g。燉肉服。(《雲南中草藥》) [5] 
28.急、慢性氣管炎:天冬、麥冬備等份。水煎濃縮,加蜂蜜收膏,每次服1湯匙,每日3次。對本病表現為乾咳無疾者有效。
29.功能性子宮出血:生天冬15~30克(鮮品30~90克)。水煎,每日1劑,紅糖為引,口服。
30.惡性淋巴瘤:天冬、白花蛇舌草各180克,水煎服。

天冬臨牀應用

①滄療乳房腫瘤對一般良性乳房腫瘤,尤其是乳房小葉增生,不論腫塊大小,奏效迅速,大多數可獲治癒。52例乳腺小葉增生和纖維腺瘤患者,治療後30例臨牀痊癒,16例顯效,5例有效,1例無效。對乳腺癌也有一定的效果,表現為用藥後腫塊縮小,質地變軟;但遠期療效尚不顯著,表現為用藥一段時間後,即呈相持狀態,不再有明顯進展(纖維瘤亦如此),個別病例雖加大劑量,亦未見明顯改善。對開始潰爛出血的乳房腫瘤和廣泛轉移的晚期乳癌,效果不佳。
用法:每日取鮮天門冬2兩,剝去外皮,隔水蒸熟,3次分服。亦可製成片劑內服、或注射劑供肌肉或靜脈注射。 [6] 
②用於擴張宮頸於人工流產前12小時,將天門冬插入子宮頸管,能使宮頸自然擴張與軟化。據84例觀察,效果良好者達94%,未發現1例感染。先兆流產病例應用後,可自行發動宮縮,排出宮腔內容物;對人工流產病例則無此現象。
用法:選擇大小及彎度適當(長5~7釐米,直徑0.3~0.6釐米)、表面光滑完整的天門冬1條,末端系一紗線,浸泡於95%酒精中,4小時後即可應用。操作時按常規消毒,擴張陰道,暴露宮頸外口,以長鑷子夾住天門冬的系線端,另一端對準宮頸口徐徐插入,達子宮頸管內口。陰道內填塞紗布1塊,以防天門冬脱落。約12小時即可行刮宮術。 [6] 
③癌瘤積毒
肺癌:天冬、白花蛇舌草、白英、魚腥草、八月札各30克,麥冬百部南沙蔘北沙蔘、薏苡仁、牡蠣、山海螺、夏枯草、金銀花各15克,葶藶子、苦蔘各9克,壁虎、幹蟾皮各1枚水煎服,日1劑。能使臨牀症狀基本消失。療效56.5%。  胃癌天冬、麥冬各15克,人蔘、赭石、半夏當歸、知母、柿霜各9克水煎,日服2次,病情明顯改善。
食管癌:天冬、麥冬、石斛沙蔘、急性子、當歸、仙鶴草、旋復花、赭石各15克,厚朴、川楝子、半夏、竹菇各9克,木香、丁香、沉香、豆蔻各6克,蜣螂1枚水煎服。症狀顯著改善。適用於中、晚期良管癌。
乳腺癌:天花粉、土貝母、玄蔘、牡蠣、夏枯草各15克,海灌、昆布、蜂房各9克,蜈蚣2條水煎,日服2次。租用於早期硬功夫性癌。
乳癌:鮮天冬60克 搗汁,兑適量黃酒,飯前服。能促進病情好轉。適用於早期也癌。
宮頸癌:天適應症注射劑1:5,2毫升肌肉或靜脈注射,每日2~4支。能使臨牀症狀消失。
宮頸癌:天花粉、皂角刺、銀花、連翹、生地、當歸、莧芪各9克,工業區芍、甘草各6克,黃連3 克,炙木鱉1克水煎,日服2次。適用於宮頸癌初期。
白血病:天冬、黨蔘各30克、百合、地骨皮、熟地、沙蔘、玉竹、生地、炙鱉甲各15克,麥冬、鳳凰衣、白芍、白及各9克,川貝母6克水煎服。適用於肺癌之未轉移者。
白血病:天花粉、石斛、生地、熟地、黃精、太子參、板藍根、半枝蓮、何首烏各12克,麥冬、白朮各9克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急性各型白血病。
肝癌:天花、生地、茵陳、板藍根各15克,梔子、苦叁、牡丹皮、工業區芍、玄蔘各9克,大黃、龍膽草、黃連各6克水煎,兑人工牛黃1克分服。適用於中、晚期有黃疸、衄血者。
絨毛膜癌:天花粉注射劑10毫克,用生理鹽水500毫升稀釋後作緩慢靜脈滴注(先用0.1微克皮試,陰性者可靜肪滴注),一般3~5次為1療程,劑量可以10毫克、12毫克、15毫克、17毫克直至20毫克,農漸增加。兩次注射間隔5~7天。治癒率為88.8%。亦治惡性葡萄胎。
淋巴肉瘤:天花粉、硃砂、乳香、沒藥各60克,生水蛭、蜈蚣、全蠍、雄典、枯礬、血竭各30克,蘇合油、硼砂、白及各15克,輕粉2克研勻,水泛為丸,綠豆大小,每次2~10丸(視患者耐受程度而定),日服3次。連服3個月,效果顯著。緩解期較長。 [7] 
④注射劑:生藥幹品,研碎,用70%乙醇滲漉,滲漉液減壓濃縮至1:4,注入95%乙醇使醇濃度達70%~80%,濾去沉澱,濃縮,去醇用注射用水稀釋至每毫升含生劑5克,過濾,將澄清液灌封於2毫升的安瓿中,清毒。
【藥理】
天冬 天冬
⑴水煎劑、乙醇製劑在腫瘤組織培養液中對人體分離的直腸癌、結腸癌、纖維肉盜的癌細胞有抗癌作用;對白血病患者的細胞的呼吸與脱氫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⑵天冬醯胺經動物實驗有鎮咳與祛痰作用。
⑶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深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藥理作用】天冬有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與體液免疫、廣譜抗菌、止血和抗白血病等作用;天冬醯胺有鎮咳和祛痰作用。 [4] 
【應用與配伍】
⑴用於陰虛肺熱的燥咳或勞嗽咳血,能養陰清肺潤燥。治燥熱咳嗽,常配麥冬、沙蔘、川貝母等同用,治勞嗽咳血,或乾咳痰粘,痰中帶血,常配麥冬、川貝母、生地黃、阿膠等同用。
⑵用於腎陰不足,陰虛火旺的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症。能滋腎陰,清降虛火,生津潤燥.治腎虛火旺,潮熱遺精等,常配熟地黃、知母、黃柏等同用;治內熱消渴, 或熱病傷津口渴,常配人蔘、生地黃等同用,如《温病條辨》三才湯;治熱傷津液的腸燥便秘,可與生地黃、玄蔘等配伍。

天冬食療藥膳

⑴天門冬膏:天冬100g,阿膠、杏仁、川貝母、茯苓各50g。加水煎取濃汁,加入約等量煉蜜攪勻,煮沸即成。每次吃1匙。源於《丹溪心法》(原方為丸)。本方用天冬養陰潤燥、清火,阿膠滋陰、止血,杏仁、川貝母化痰止咳,茯苓滋養益脾。用於陰虛肺燥,咳嗽咯血。

天冬現代研究

天冬化學成分

含多種螺旋甾甙類化合物天冬甙-Ⅳ~Ⅶ(Asp-Ⅳ~Ⅶ);天冬醯胺、瓜氨酸、絲氨酸等近20種氨基酸,以及低聚糖Ⅰ~Ⅶ;並含有5-甲氧基-甲基糠醛(5-methoxy-methylfurfural)。 [4] 

天冬藥理作用

水煎劑、乙醇製劑在腫瘤組織培養液中對人體分離的直腸癌、結腸癌、纖維肉盜的癌細胞有抗癌作用;對白血病患者的細胞的呼吸與脱氫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天冬醯胺經動物實驗有鎮咳與祛痰作用。
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深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抗菌作用:煎劑體外試驗對炭疽桿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類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4] 
殺滅蚊、蠅幼蟲的作用:將切碎的根置水中使成0.5-1%濃度,可使其中的孑孓於72~96小時後全部死亡,2~5%濃度時,經3~4天,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 [4] 
抗腫瘤作用:體外試驗(美藍法及瓦氏呼吸器測定),天門冬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脱氫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並能抑制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呼吸。印度產同屬植物Asparagusracemosus中所含皂甙,對動物子宮有抗催產素的作用。
鎮咳去痰作用:經動物試驗有鎮咳和去痰作用。

天冬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天冬 天冬
塊根呈長紡錘形或圓柱形,稍彎曲,長4-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半透明,有深淺不等的縱溝及細皺紋
質堅韌或柔潤,斷面黃白色,角質樣,有粘性,皮部寬,中柱明顯。
氣微,味甘、微苦。以肥滿、緻密、色黃白、半透明者為佳。 [1] 
顯微鑑別
塊根黃切面:根被有時殘存。皮層寬廣,外側有石細胞斷續排列成環;粘液細胞散在,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40~99μm;內皮層明顯。
天冬 天冬
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木質部束及韌皮部束各31~135個,相互間隔排列,少數導管深入至髓部;
髓部亦散有粘液細胞。粉末特徵:灰黃色。
石細胞極多,大多單個散在,長方形、長條形、類圓形或長梭形,長85~460μm,直徑32~88μm,壁厚5~37μm,紋孔細密,孔溝細而短。
②草酸鈣針晶散在或成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針晶長40-99μm。
③導管多為具緣紋孔或梯狀具緣紋孔,直徑18-110μm。此外有傍管薄壁細胞、纖維管胞等。商品規格商品按產地分為川天冬、湖天冬,並根據根條粗細分為三等。一等:塊根中部直徑1.2cm以上,去淨外皮;表面黃白色。二等:中部直徑0.8cm以上,間有未剝淨硬皮但不得超過5%。三等:中部直徑0.5cm以上,稍有未去淨硬皮,但不得超過15%。

天冬原植物

天冬形態特徵

天冬 天冬
多年生攀援草本,全株無毛。塊根肉質,簇生,長橢圓形或紡錘形,長4~10cm,灰黃色。莖細,長可達2m,分枝具稜或狹翅;葉狀枝通常每3枝成簇,扁平,長1~3cm,寬1~2mm,先端鋭尖。葉退化成鱗片,先端長尖,基部有木質倒生刺,刺在莖上長2.5~3mm,在分枝上較短或不明顯。花1~3朵簇生葉腋單性雌雄異株,淡綠色;花梗長2~6mm;雄花花被片6,雄蕊稍短於花被,花絲不貼生於花被片上,花葯卵形;長約0.7mm;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具6個退化雄蕊。漿果球形,直徑6~7mm,成熟時紅色;具種子1顆。花期5~7月,果期8月。 [3] 

天冬產地生境

生於陰濕的山野林邊、草叢或灌木叢中,也有栽培。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台灣等地。

天冬栽培要點

選地、整地
天冬 天冬
在海拔l000米以下的地方,最好選稀疏混交林或闊葉林下種植,如林密要疏林。也可在農田與玉米、蠶豆等作物間以及兩山間光照不長的地方種植。按生物學特性選擇土壤,深翻30釐米,去除雜樹枝等,每畝施腐熟廄肥2500-3500千克,餅肥1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整平耙細後,作成寬150釐米、高20釐米的高畦。繁殖方法
有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 [8] 
1.種子繁殖
每年的9-10月,果實由綠色變成紅色時採收。堆積發酵後,選粒大而充實的作種。播種期分為春播和秋播。秋播在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秋播發芽率高,佔地時間長,管理費工;春播在3月下旬,佔地時間短,管理方便。
播種方法:在畦內按溝距20-24釐米開橫溝;溝深5-7釐米,播幅6釐米,種距2-3釐米。每畝用種子10-12千克。育苗1000米2可定植10000米2。播後覆蓋堆肥或草木灰,再蓋細土與畦面相平,上面再蓋稻草保濕。氣温在17-20℃,並有足夠的濕度,播後18-20天出苗。發芽後揭去蓋草。幼苗開始出土時需搭棚遮蔭,也可在畦間用玉米等作物遮蔭,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在苗高3釐米左右時拔草施肥。秋季結合鬆土施肥,肥料以人畜糞為主。每次每畝施用1000-1500千克。
一年以後的幼苗即可定植。一般在10月或春季末萌芽前,幼苗高10-12釐米時帶土定植。起苗時按大小分級分別栽植。按行距50釐米、株距24釐米開穴。先栽2行天門冬,預留間作行距50釐米,再栽2行天門冬。定植時將塊根向四面擺勻,並蓋細土壓緊。在預留的行間,每年都可間作玉米或蠶豆。 [8] 
2.分株繁殖
天冬 天冬
採挖天門冬時,選取根頭大、芽頭粗壯的健壯母株,將每株至少分成3簇,每簇有芽2-5個,帶有3個以上的小塊根。切口要小,並抹上石灰以防感染,攤晾1天后即可種植。方法同育苗後的移栽。 [8]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生長期間需鋤草鬆土4-5次,每次鬆土不宜太深,以免傷及塊根。
2.搭架
當莖蔓長到50釐米左右時,要設立支架或支柱,使藤蔓纏繞生長,以利莖葉生長和田間管理。
天冬 天冬
3.追肥
每年在化凍萌芽前,每畝施廄肥2500-3000千克,用四齒劃土,使糞土均勻混合,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可追施稀糞水1次或每畝溝施複合肥10千克,覆土後澆水。 [8] 
病蟲害防治
主要是紅蜘蛛,5-6月為害葉部。
防治方法:
①冬季注意清園,將枯枝落葉深理或燒燬;②噴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用25%殺蟲脒水劑500-1000倍液噴霧,每週1次,連續2-3次。

天冬採收加工

天冬 天冬
1.採收
於11月至翌年早春2月,將莖蔓在離地面7釐米左右處割斷,挖出全株,將直徑3釐米以上的粗塊根作藥,留母根及小塊根作種用,產區一般栽植2-3年收穫。年數越低,根嫩折幹率越低,產量也低。據試驗,栽4年比栽3年的根產量要增加1倍以上,因而以栽4年收穫為宜。 
2.加工
將塊根洗去泥沙,放在沸水鍋內煮12分鐘左右,用利刀或手將內外兩層皮一次性剝淨,用清水洗去外層膠質,烘乾到八成干時,再用硫磺燻10小時,再烘或曬至全乾。為防變色,曬時應用白紙蓋上。栽3年每畝可產乾貨450-500千克。以乾淨、淡黃色、條粗肉厚、半透明為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