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優華佔

(秈型三系雜交水稻)

鎖定
天優華佔是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天豐A為母本,以華佔為父本配組選育的秈型三系雜交水稻。 [1]  [3] 
天優華佔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株型緊湊,莖稈較粗,葉片直挺,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8.9萬穗,株高101.3釐米,穗長21.1釐米,每穗總粒數155.1粒,結實率76.8%,千粒重24.9克。 [1] 
中文名
天優華佔
選育單位
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
天豐A×華佔
作物名稱
水稻
審定編號
國審稻2008020、國審稻2011008、粵審稻2011036、鄂審稻2011006、國審稻2012001、黔審稻2012009號

天優華佔選育過程

天優華佔是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天豐A為母本,以華佔為父本配組選育的秈型三系雜交水稻。 [1] 
2008年,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08020)。 [2] 
2011年,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11008)。 [2] 
2011年,該品種符合廣東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11036)。 [2] 
2011年,該品種符合湖北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鄂審稻2011006)。 [2] 
2012年,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12001)。 [2] 
2012年,該品種符合貴州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黔審稻2012009號)。 [2] 

天優華佔特徵特性

生育期: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9.2天,比對照汕優46短0.3天;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2.9天,比對照Ⅱ優838短4.9天;經湖北省區試,全生育期133.2天,比揚兩優6號短8.5天;經廣東省區試,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9—112天,比對照種優優122長2—3天,晚造早熟組生產試驗全生育期107天,與優優122相當;經貴州省區試,全生育期為156.1天,比對照Ⅱ優838早熟3天;華南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23.1天,比對照天優998短0.1天。 [1] 
農藝性狀:經國家區試,株型緊湊,莖稈較粗,葉片直挺,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8.9萬穗,株高101.3釐米,穗長21.1釐米,每穗總粒數155.1粒,結實率76.8%,千粒重24.9克;經湖北區試,株型較緊湊,植株較矮,分櫱力較強,生長勢較旺,葉色綠,葉鞘內壁紫色,劍葉較短、挺直。穗層整齊,中等偏大穗,着粒均勻,有兩段灌漿現象。穀粒中長型,稃尖紫色,有少量短頂芒,成熟時轉色較好;經廣東省區試,植株較矮,株型中集,有效穗、穗粒數多,抗倒力強,耐寒性中;經貴州省區試,株葉型適中,葉色淡綠,劍葉挺直,葉鞘、葉緣紫色,分櫱力強,畝有效穗16.3萬,穗型中等,穗長22.5釐米,穗實粒數為153.6粒,結實率82.0%,千粒重25.9克,長粒型、着粒密度較大,穎尖紫色、少許短頂芒、後期轉色好。 [1] 
抗性:經國家區試,稻瘟病綜合指數3.4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抗性頻率100%,稻白葉枯病7級,褐飛蝨7級;經湖北省區試,稻瘟病綜合指數2.3,抗病性鑑定為中抗稻瘟病,感稻白葉枯病;經貴州省區試,稻瘟病抗性鑑定為“感”,耐冷性鑑定為“中等”。 [1] 
米質主要指標:經國家區試,整精米率69.9%,長寬比3.4,堊白粒率3%,堊白度0.3%,膠稠度8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0.7%,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1級;經湖北省區試,出糙率79.7%,整精米率63.8%,堊白粒率30%,堊白度3.6%,直鏈澱粉含量19.4%,膠稠度68毫米,長寬比3.2,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穀質量標準;經廣東省區試,鑑定為省標優質3級,整精米率62.0%—66.7%,堊白粒率16%—30%,堊白度5.3%—6.4%,直鏈澱粉21.8%—22.4%,膠稠度64—75毫米,長寬比3.3,食味品質分74—76。 [1] 

天優華佔產量表現

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1.3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8.50%(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36.1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12.12%(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23.7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10.32%,增產點比例96.7%。 [1] 
2008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0.6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2.0%(極顯著);2009年續試,平均畝產590.1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3.7%(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6.8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2.8%,增產點比率70.0%。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4.1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3.0%。 [1] 
2009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2.2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8.1%(極顯著);010年續試,平均畝產579.2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7%(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0.7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7.4%,增產點比率92.3%,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2.1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5%。 [1] 
2009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畝產654.57千克,比揚兩優6號增產3.28%(極顯著);2010年續試,畝產629.67千克,比揚兩優6號增產4.87%(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1.92千克,比對照揚兩優6號增產4.05%。 [1] 
2009、2010年晚造參加廣東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1.31千克和498.74千克,比對照種優優122分別增產3.44%和9.0%,2009年增產不顯著,2010年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10年晚造參加廣東省生產試驗,在感温中熟組平均畝產470.46千克,比優優122增產8.55%;在早熟組平均畝產438.92千克,比對照種優優122增產8.2%。 [1] 
2009年在貴州省遲熟組初試平均畝產613.13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47%,增產極顯著;2010年續試平均畝產581.86千克,比對照增產9.31%,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97.50千克,比對照增產6.78%;兩年累計16個點次中14增2減,增產點次87.5%。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5.01千克,比對照增產12.74%,4個試點全部增產。 [1] 
2009年參加華南早秈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3.4千克,比對照天優998增產5.6%;2010年續試,平均畝產471.7千克,比天優998增產8.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2.5千克,比天優998增產6.9%;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2.8千克,比天優998增產4.0%。 [1] 

天優華佔適種區域

天優華佔適宜在廣東中南及西南,廣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區的稻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655號,該品種還適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區除外)、湖北(武陵山區除外)、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白葉枯病輕發區和雲南、貴州(武陵山區除外)、重慶(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中等肥力田塊作一季中稻種植;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晚稻種植。 [1] 

天優華佔栽培要點

  • 華南作早稻,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6千克,培育壯秧。
  • 移栽秧齡25—30天,寬行窄株栽插為宜,栽插株行距13.3×30釐米或16.7×26.6釐米,雙本栽插,畝基本苗8萬左右。
  • 多施用有機肥,適當配施磷、鉀肥,畝施複合肥20—25千克、碳銨20—30千克做底肥,移栽後早施追肥,尿素與氯化鉀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適施或不施。
  • 淺水插秧活棵,薄水髮根促櫱,畝總苗數達到16萬時,排水重曬田,孕穗至齊穗期田間有水層,齊穗後間歇灌溉,濕潤管理。
  • 重點防治螟蟲、稻飛蝨、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蟲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