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佛寺

(宗教歷史)

鎖定
天佛寺亦稱果君廟、可均廟、果均廟、可均巖廟、泰華山廟、泰華山寺廟、岜烈果君廟,居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金城江區六圩鎮岜烈村風景旖旎之泰華山南麓,龍江岸北,距市中心僅5公里許,交通極其便利。天佛寺乃經河池市宗教部門、河池市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宗教局批准登記之合法宗教活動場所;天佛寺旅遊區乃經河池市旅遊主管部門批准經營之旅遊景區,納入《河池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之重點旅遊活動中心、旅遊度假區、綜合娛樂區。
中文名
天佛寺
別    名
果均廟、果君廟、可均廟
地    址
金城江區六圩鎮岜烈村
評    價
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

天佛寺歷史傳説

天佛寺 天佛寺
天佛寺,恆久的寺廟。據考,其年代可追溯至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陰曆甲子年),迄今已有1040多年之歷史。乃河池市所知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信眾最廣泛之主要佛教活動場所,素享河池第一禪寺之譽。
天佛寺原乃一天然溶洞。洞口嘉木嚴蔽,垂草蓬生;洞頂亂石懸垂,倒柱掛筍;三壁如雕如鑿,蟠龍馳鳳;地上石筍參差,鱗次櫛比;內空2畝有餘,狀若豪庭,終年滴水叮咚,清流潺潺,每常輕風徐來,沁肌砭骨,煞是愜意宜人。相傳,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兵連禍結,更兼旱魔肆虐,莊稼無收,果樹枯萎,災難頻仍,民不聊生,民眾遂自發於洞府中築廟安神,祭祀進香,求佛祈雨。
事亦蹊蹺。時隔數日,天公居然作美,普施喜雨,久旱逢甘露之果樹們最先得益,紛紛復甦,次年春芽綻放,蓊蓊鬱鬱,花團錦簇,新果滿枝,秋則碩果累累,莊稼亦喜獲豐收,民眾轉危為安,好事旋踵而至,喜不自勝,奔走互慶,稱頌廟神之靈驗,尤為果樹之保護神,命之“果君廟”。
因當地主體居民為壯族,又無本民族文字,口語上“果”與“可”、“君”與“均”莫辨,“果君廟”遂有“可均廟”、“果均廟”之傳;又因該廟處岜烈村境內之泰華山,故歷史上又有“泰華山廟”、“泰華山寺廟”、“岜烈果君廟”者雲。1996年9月,經市有關部門、市政府、自治區有關部門批准改為今名——天佛寺。
佛寺(果君廟)自誕生日起,不斷擴建,幾經廢興,歷盡滄桑。然,民眾卻篤信其神靈,積年累月,香客不斷,燭火繁盛。
天佛寺(果君廟)僧尼、居士不負眾望自不必説,坐禪唸經之餘,每常為民祈願,消災避難,於諸種災害中,為災民施食、施衣、施診、施救,名馳遐邇。

天佛寺發展歷程

天佛寺
天佛寺(5張)
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之《可愛的河池市》、政協河池市文史資料委員會《河池文史》第四輯載並民間口傳,民國廿六—廿八年(1937—1939年)間,侵華日軍飛機轟炸河池鎮,丹池聯立國民中學遭殃,校長伍遊親率舉校4個班遷校至果君廟(今天佛寺)避難,寺內僧尼愛教愛國,慈悲為懷,騰室讓殿,接納國中全體師生於廟內授課長達一年之久,傳為美談。
1988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第二次文物普(復)查驗收組認定,岜烈村可均(果君)廟(今天佛寺)為古蹟遺址,其始建於宋代年間,清光緒戊戌年(1898年)重修。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第二次文物普(復)查驗收工作結束後,自治區文物管理處據該寺之宗教與歷史影響,建議河池市文物管理所予以重修恢復,因資金無着未成動議。
1995年,在政府支持下,信眾集資在果君廟舊址重修佛教道場,沿用舊名。
1996年,佛門弟子龍秋榮(智法居士)攜眾信眾,經河池市宗教部門、旅遊局、河池市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宗教局批准,注入巨資,再度重修果君廟,更名天佛寺,重新開發天佛寺旅遊區,歷時10年,寺院設施日臻完善。
歷盡千年滄桑,不知曾經孕育過多少塵世風雨,不知曾經瀰漫着多少佛陀星雲,不知曾經編織了多少俗世夢幻。千百年來,天佛寺上空,始終漂浮着金色祥雲,將天佛寺內外照得一片瑞色。或許,無人真正能夠知曉天佛寺究竟有多大,有多深,有多少玄妙。這並非天佛寺果真其大無窮,而乃凡人永遠難以到達佛之殿堂,佛之境界。

天佛寺地址

地址:中國·廣西河池市六圩鎮岜烈村 泰華山天佛寺
郵政編碼:5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