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下客家

(電視紀錄片)

鎖定
《天下客家》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客家人千年發展歷程的長篇高清五集電視紀錄片,生動地記錄了客家人自先秦以來的六次大遷徙,全方位描繪了客家族羣在苦難中成長、在探索中融合、在奮進中開拓未來的悲壯經歷,是一部客家人精勇奮發、成長壯大、走向成功的輝煌史詩。 [1-3] 
中文名
天下客家
類    型
歷史紀錄片
集    數
5 集

天下客家劇情簡介

客家人,又稱客家民系,是中國江西、廣東、福建等地的漢族民系,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源流始於秦徵嶺南融百越時期,歷魏晉南北朝、唐宋,由於戰亂等原因,他們逐步往江南、再往閩、粵、贛邊,最遲在南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族羣——客家人,然後又往南方各省乃至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遷徙,並最終成為漢民族中一支遍佈全球且人文特異的重要民系族羣。 [1] 

天下客家分集劇情

天下客家第一次大遷徙

西晉永康元年,發生了“八王之亂”,繼而又爆發了人民反晉王朝的鬥爭,大大動搖了西晉王朝的統治。
這時,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等少數民族趁虛而入,各自據地為王,相互爭戰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亂華”的動盪局面。
西晉王朝覆亡後,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們廢農田,牧牛羊,虜漢人做奴隸。
不堪奴役的漢人大舉南遷,他們由中原經河南南陽,進入襄樊,沿漢水入長江遷向湖北、安徽、江蘇一帶;朝東則由九江到鄱陽湖,或順贛江進入贛南山區。
其前鋒已抵達今之梅州大埔,並於東晉義熙九年(413)以“流民營”為基礎設置了義招縣。
這時,東晉王朝為安置中原移民,專門設立了僑州、郡、縣,予以各種優待。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續170多年,遷移人口達一二百萬之眾。

天下客家第二次大遷徙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勢由盛而衰,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
加之中原災荒連年,官府敲榨盤剝,民不聊生,許多城鄉煙火斷絕,一片蕭條。
不久,爆發了先後由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
起義軍馳騁中原,輾轉大江南北十數省,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遷漢民分佈的地域。
戰亂所及,惟有贛南、閩西南和廣東東北“堪稱樂土”,於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贛江而上,來到今天的贛南、閩西、廣東東北的三角地帶定居。
根據客家族譜記載,這時期的移民,避居福建寧化石壁洞者也不少。
這就是中原漢人歷史上第二次大舉遷徙。
這次南遷,延續到唐後的五代時期,歷時90餘年。

天下客家第三次大遷徙

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遷徙。
北宋都城開封被金兵攻佔後,宋高宗南渡,在臨安(今杭州)稱帝,建立南宋王朝。
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
元人入侵中原後,強佔民田,推行奴隸制。
處於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為躲避戰亂,又一次渡江南遷。
隨後由於元兵向南進逼,贛閩粵交界處,成為宋、元雙方攻守的戰場。
文天祥起兵抗元,率義軍進抵梅州,客家兒女紛紛從軍,轉戰於閩粵各地,僅鬆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男執幹,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
早先遷入此地的客家人,為尋求安寧的環境,又繼續南遷,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
因為這時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稱為“客家人”。

天下客家第四次大遷徙

客家第四次遷徙原因有二:
一是受滿族入主中原的影響。
清兵進至福建和廣東時,客家節義之士,出面號召羣眾舉義反清,失敗後被迫散居各地。
有隨鄭成功到台灣的;有向粵北、粵中、粵西搬遷的;有的到了廣西、湖南、四川。
二是客家人口膨脹。
贛閩粵邊區的客家人,經過200多年的發展,人口大增,而當地山多田少,耕殖所獲,不足供應,乃思向外發展。
適逢清政府於康熙年間發起“移湖廣、填四川”和移民運動。
於是,由中原移居兩湖兩廣的漢民,又大量入川。
朱德、郭沫若、韓素音的祖先,都是當時由廣東、福建遷到四川的客家人。

天下客家第五次大遷徙

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客家人為基本隊伍,輾轉征戰十餘年。
天京陷落後,起義軍受到剿殺,百姓紛紛逃匿。
在此期間,粵中地區發生了持續12年的土客械鬥。
清政府為解決土客之爭,特劃出台山赤溪地區以安置客家人。
動亂使得客家人開始了又一次的大遷徙,分別遷到海南、廣西,甚至飄洋過海去謀生。

天下客家第六次大遷徙

自南宋末年以來,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遷的同時,又陸續通過海路和陸路向海外遷徙。
海路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衝等港口出發,乘船冒險到達南洋各地。
陸路通過廣西、雲南邊境進入緬甸、越南等地。
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復明”、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和孫中山早期領導的各次武裝起義失敗後,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當數量的破產農民和城市貧民。
他們或自駕帆船,或被擄掠、誘騙、招僱為“契約華工”到南洋等地從事苦役。
20世紀中葉以來,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國向歐美等國乃至世界各地再行遷移。
現在客家後裔已遍佈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正所謂“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除以上6次大規模的南遷外,中原漢人也有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遷者,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遊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的,但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人都成為客家人,他們中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稱為客家人。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