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齒鋸鰩

鎖定
大齒鋸鰩(學名:Pristis perotteti)是鋸鰩科、鋸鰩屬魚類。大齒鋸鰩平均長度約為5.5米,也有超過6.1米。平均體重約為320千克,最大重量為591千克。較少的鋸齒,在一個側邊上通常19,很少地有20。第一背鰭開始在腹鰭的起源前面而且更加深深地凹曲背鰭的後緣。鹽水的中新鮮時也呈現深灰色或者金褐色,然而淡水種是鼠灰色的,有淡紅的沿着背部中央在第一背鰭後面,淡紅的在側邊的較下面的部位後面,第一背鰭白黃色的有淡紅的色彩自由後面的角落;第二背鰭,腹鰭,尾部的與下側在第一背鰭後面暗磚紅色的。淡紅的色彩或正常或由於充滿血液在皮膚之下。
大齒鋸鰩棲息於鄰近海岸的淺水區與河口。可以在鹽水、淡水和微鹹水中生存。其食物主要是無脊椎動物和小魚。主要分佈於幾內亞比紹、塞拉利昂。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Pristis perottet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鋸鰩目
鋸鰩科
鋸鰩屬
大齒鋸鰩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 Henle,1841
保護級別
(IUCN)2012年 ver 3.1——極危(CR) [2] 
中文名
大齒鋸鰩
外文名
Largetooth Sawfish、Southern Sawfish

大齒鋸鰩形態特徵

大齒鋸鰩
大齒鋸鰩(6張)
大齒鋸鰩平均長度約為5.5米,但有時也更長,超過6.1米。平均體重約為320千克,最大重量為591千克。較少的鋸齒,在一個側邊上通常19,很少地有20。第一背鰭開始在腹鰭的起源前面而且更加深深地凹曲背鰭的後緣。體背鹽水的中新鮮時也呈現深灰色或者金褐色,然而淡水種是鼠灰色的,有淡紅的沿着背部中央在第一背鰭後面,淡紅的在側邊的較下面的部位後面,第一背鰭白黃色的有淡紅的色彩自由後面的角落;第二背鰭、腹鰭、尾部的與下側在第一背鰭後面暗磚紅色的。淡紅的色彩或正常或由於充滿血液在皮膚之下。 [3-5] 

大齒鋸鰩棲息環境

大齒鋸鰩棲息於鄰近海岸的淺水區與河口。通常在湖尼加拉瓜認為很少地下降到10米之下,但是有是被發現於122米。傾向在大河游到更上游。水温20-30℃之間。 [6]  它們可以在鹽水、淡水和微鹹水中生存。 [5] 

大齒鋸鰩生活習性

大齒鋸鰩是一種緩慢遊動的魚類,其食物主要是無脊椎動物和小魚,特別是在水底部附近。用鋸子快速從側面擊打,將淺灘魚殺死或弄傷,然後食用。 [3] 

大齒鋸鰩分佈範圍

可能滅絕:安哥拉、貝寧、喀麥隆、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多哥。
存在不確定:毛里塔尼亞。 [2] 

大齒鋸鰩繁殖方式

卵在子宮內孵化,胚胎繼續在子宮內生長,而沒有通過胎盤提供營養(胚胎在營養上獨立於母親)。卵黃可滋養胚胎(卵黃位於卵黃囊中,並通過莖與胚胎連接)。在魚苗出生之前,整個蛋黃結構也被吸收了。母親每產一窩,大約產20只幼仔,每隻幼仔長0.5-0.8米。當幼魚仍留在母親的子宮中時,吻的上齒沒有伸出,只有出生後才長出新齒。幼魚出生後,幼魚吻上的牙齒大小將迅速達到比例。幼魚大約在10歲時成年。壽命可以達到30年以上。 [5] 

大齒鋸鰩保護現狀

大齒鋸鰩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2年 ver 3.1——極危(CR)。 [2]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7] 

大齒鋸鰩種羣現狀

大齒鋸鰩在東大西洋的種羣規模仍然未知。由於沒有關於丰度趨勢的數據或信息,因此可以從捕獲記錄的報告中推斷出數量狀況。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它的數量一直在下降,以至於在某些以前被認為是常見物種的地區,都被認為是稀有甚至滅絕了。儘管該物種的記錄仍然存在,但在許多地區,記錄之間的時間很長,表明種羣仍在減少。大齒鋸鰩的歷史記錄包括從安哥拉到毛里塔尼亞的大多數國家(Faria 2007,Burgess等,2009)。但是,在過去的十年中,只有兩個國家有該地區的確診記錄(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在幾內亞比紹有3只;2003年在塞拉利昂有1只)。有來自兩個國家的未經證實的記錄(Pristissp.)(2011年在幾內亞比紹有3種動物,2010年在毛里塔尼亞有1種)。2012年,幾內亞比紹周圍地區很可能代表了在西非發現大齒鋸鰩的最後地區。鑑於許多地區仍然有手工刺網漁業,幾乎沒有或沒有任何法規,因此數量可能會繼續下降。 [2] 

大齒鋸鰩瀕危原因

大齒鋸鰩主要威脅來自捕撈;鋸鰩的長齒使它們極易被任何形式的網具纏住,尤其是刺網和拖網。棲息地的退化和喪失也威脅着整個範圍內的鋸鰩。大齒鋸鰩至少在其生命週期的一部分內依賴各種特定的棲息地類型,包括淡水系統、河口和紅樹林。這些都受到人類發展的影響。由於沿海和集水區的持續發展,農業和城市發展,商業活動、填埋作業、划船、侵蝕和淡水徑流轉移已導致這些生境的大量喪失或改變。 [2] 

大齒鋸鰩保護措施

鋸鰩的所有種類都列在《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一中,該公約有效地禁止了鋸鰩或其部分的國際貿易。在幾內亞和塞內加爾的專屬經濟區以及毛里塔尼亞和幾內亞比紹的海洋都設立了保護區。 [2] 

大齒鋸鰩主要價值

大齒鋸鰩魚翅在亞洲的魚翅市場上出售,它們的肝臟被加工成油,皮被製成皮革。卵、肝油、喙和膽汁在中藥中都有使用。他們的巨齒也作為宗教供品和古董出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