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高良薑

鎖定
大高良薑,中藥名。為姜科植物大高良薑Alpinia galanga (L.) Willd.的根莖。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具有温胃,散寒,行氣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胃脘冷痛,傷食吐瀉。
別    名
大良姜
山姜
良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芭蕉目
姜科
山姜屬
大高良薑
分佈區域
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中文學名
大高良薑
採收時間
2-3月
用    量
內服:煎湯,3-5g;外用適量

大高良薑入藥部位

根莖。

大高良薑性味

味辛,性温。

大高良薑功效

温胃,散寒,行氣止痛。

大高良薑主治

用於胃脘冷痛,傷食吐瀉。

大高良薑相關配伍

治關節麻,皮膚瘙癢,蛇、蟲、蠍咬傷:大高良薑鮮根適量,搗爛外敷。(《雲南中藥志》)

大高良薑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大高良薑使用注意

《雲南中藥志》:“胃熱者忌服。”

大高良薑炮製

大高良薑一、採集加工

2-3月採挖,除去莖葉及雜質,洗淨,切段或切片曬乾。

大高良薑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篩去灰屑。

大高良薑形態特徵

多年生叢生草本,高1.5-2.5m。根莖粗壯,圓形,有節,棕紅色並略有辛辣味。葉2列,無葉柄或極短;葉片長圓形或寬披針形,長30-50cm,寬6-10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鈍,常棕白色,兩面無毛或背面有長柔毛;葉舌長5-10mm,先端鈍。圓錐花序頂生,直立,多花,長14-32cm,徑4-8cm,花序軸上密生柔毛,多分枝;總苞片線形,長約20cm;小苞片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1-2cm;花綠白色,清香;花萼管狀,頂端不等的3淺裂,有緣毛;花冠管與萼管略等長,裂片3,長圓形,唇瓣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5-3cm,寬8-12mm,基部成爪狀,有紅色條紋;雄蕊1,與唇瓣等長,花葯長圓形,退化雄蕊2,披針形,長6-10mm,着生於唇瓣基部;子房下位,無毛,花柱細長,柱頭略膨大。蒴果長圓形,不開裂,長1-1.5cm,寬約7mm,中部稍收縮,熟時橙紅色。種子多角形,棕黑色。花期6-7月,果期7-10月。

大高良薑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曠野的草地或灌叢中。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大高良薑鑑別

大高良薑一、藥材性狀

根莖呈圓柱形,有分枝。長8-12cm,直徑2-3cm。表面紅棕色或暗紫色,有波浪形的淡黃色葉痕形成的環節,節間長0.5-1cm,具縱皺紋;根莖下側有根痕。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灰棕色或紅棕色,纖維性,皮部佔2/3,內皮層明顯,維管束星點明顯可見,木部與皮部分離。氣芳香,味辛辣。以分枝少、色紅棕、氣香烈者為佳。

大高良薑二、飲片性狀

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厚片。周邊棕紅色或棕黃褐色,光滑或少有縱紋,偶見淺土黃色的波狀環節與圓形鱗毛狀根痕殘跡。切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質堅而疏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並粉性。氣微香,味微辛辣。

大高良薑相關論述

1、《廣西中藥志》:“温胃散寒,止痛。治胃氣痛,胃寒冷及傷食吐瀉。”
2、《雲南中藥志》:“用於脾寒吐瀉。”

大高良薑藥理作用

1、祛痰作用;
2、抗潰瘍作用;
3、對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

大高良薑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 [1-2] 
參考資料
  • 1.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