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糞包

鎖定
馬糞包為馬勃的別稱,又名馬屁勃、馬屁包、灰包。脱皮馬勃子實體呈扁球形或類球形,直徑15~20cm,包被灰棕色或黃褐色,紙質,常破碎成塊狀、片狀,或已全部脱落。孢體呈灰褐色或淺褐色。體輕,緊密似棉絮狀,有彈性。手觸動則孢子呈塵土樣飛揚。氣似塵土,無味。
始載於《名醫別錄》。為灰包科植物脱皮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馬勃 Calvatia gigantea (Batschex pers.) Lloyd及紫色馬勃C. lilacina (Mont. etBerk.) Lloyd的子實體。
拉丁學名
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
別    名
馬屁勃、馬屁包、灰包、馬糞包
真菌界
真菌門
亞    門
擔子菌亞門
腹菌綱
馬勃目
馬勃科
中文學名
馬勃

馬糞包形態特徵

大馬勃子實體呈球形或類球形,直徑15cm以上。外包被呈黃棕色,膜狀,質較硬脆,內包被呈灰黃色,紙質,光滑,成塊脱落。孢體淺青褐色。手捻有潤滑感。
紫色馬勃子實體呈扁圓形或陀螺形,直徑5~12cm,基部有小柄,包被薄,紫褐色,粗皺,有圓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塊或部分脱落。孢體紫色。 [1] 
腐寄生真菌,子實體近球形至長圓形,直徑15—20cm。包被薄,易消失,外包被成塊地與內包被脱離,內外被紙狀,淺煙色,成熟後全部消失,遺留成團的孢體隨風滾動。孢體緊密,有彈性,灰褐色,漸退成淺煙色,由孢絲及孢子組成;孢絲長,分枝,相互交織,淺褐色,粗2—4.5μm;孢子褐色,球形,有小刺,直徑4.5—5μm。 [2] 

馬糞包分佈情況

脱皮馬勃產於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湖北、貴州、新疆、河北、內蒙古等省區。
大馬勃產於甘肅、青海、遼寧、內蒙古、河北、江蘇等省區。
紫色馬勃產於安徽、江蘇、福建、廣東、廣西、河北、湖北、四川、新疆、青海等省區。 [1] 

馬糞包馬勃目

又稱灰包目。真菌門、擔子菌亞門、腹菌綱中的一目。通常腐生於土壤、朽木或樹木殘樁上。有的種類子實體極大,最大者可超過1m。擔子果球形、洋梨形、倒錐形或人頭形,在未完全成熟時,內部組織為純白色,可食用,成熟後顏色變黃;常無柄,少數有假柄;產孢組織為珊瑚形及其變態;成熟後,產孢組織分解成一團粉末狀擔孢子堆和孢絲,有些種的產孢組織和孢絲常集結成一個假囊軸;擔子果有內外兩層包被,外層又可分兩層,其開裂方式各異。擔孢子球形,淡色至褐色,很少平滑,其上常有疣或刺,罕見網紋。本目按擔子果着生位置、包被層次、開裂狀況以及擔子和擔孢子特徵等,一般分為4科,即蛛包科 (Arachniaceae),孢軸灰孢科(Mesophelliaceae),地星科(Geastraceae)和馬勃科 (Lycoperdaceae)。其下分17屬約270種。常見種有:①網紋馬勃(Lycoperdon perlatum),生於林地空曠處,偶生於腐木上,幼時可食;②大禿馬勃(Calvatia gigantea),生於草地,幼時可食,老時可作止血藥;③中國靜灰球菌(Bovistella sinensis),生於地面,可作止血藥;④量濕地星(Geastrum hygrometricus),生於林地,吸濕時外包被呈星狀開裂,幹後又可包起來,猶如一個濕度計,故名;⑤紫禿馬勃(Calvatia lilacina),俗稱藥包或牛屎菇,有治扁桃體炎、喉炎及止血等功效。 [3] 

馬糞包實驗研究

脱皮馬勃子實體含亮氨酸、酪氨酸、尿素、麥角甾醇、類脂質、馬勃素和磷酸鈉等。磷酸鈉等成分對口腔出血性疾患及鼻出血有機械止血效能,與明膠海綿相似。其煎劑中含大量色素、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
參考資料
  • 1.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編;吳貽谷 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七十八 中藥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第68-69頁
  • 2.    趙亦成,蔣紀洋 主編.淄博本草..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5:第17-18頁
  • 3.    周德慶,徐士菊 編著.微生物學詞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第530-5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