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頭狗母魚

鎖定
大頭狗母魚(學名:Trachiocephalus myops (Forster) )是狗母魚科大頭狗母魚屬的一種中型海產魚類。一般體長150-250毫米,體重200-500克,體延長。眼中等大,位高,前後緣有狹長的脂眼鹼。口大,上下頜、齶骨和舌有尖鋭齒帶。犁骨無齒。體被圓鱗。背鰭位於腹鰭基部的後上方。脂鰭位於臀鰭基底後部的上方。胸鰭小,腹鰭條8,內側鰭條長於外側鰭條。尾鰭深又狀。頭背部有紅色網狀花紋,沿體側有12-13條灰色縱紋和3-4條黃色細紋相間。體被小圓鱗,兩側各有3條藍色橫線。
中文學名
大頭狗母魚
拉丁學名
Trachiocephalus myops (Forster)
別    名
公奎龍、海烏獅、沙頭棍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燈籠魚目
狗母魚科
亞    科
狗母魚亞科
大頭狗母魚屬
大頭狗母魚
外文名
painted saury

大頭狗母魚形態特徵

背鰭12~14;臀鰭15~17;胸鰭12;腹鰭8。側線鱗52~56。
體長122~246毫米。體長柱形,兩側微側扁,前端略粗,後端較細。體長為體高5.5~6倍;為頭長3.67~4.24倍。頭粗而圓,其背部粗糙。吻短於眼徑。吻長是頭長的11.1~14.8%。眼前上位。眼徑是頭長的14.8~18.9%。眼間隔窄,中間凹,其寬是頭長的9.6~13.3%,鼻孔顯著,前鼻孔有豎起的鼻瓣。口大,口裂向後下方斜。兩頜前端等長,上下頜有2~3行長短不齊的小牙,齶骨每側有一組(2行)牙帶,舌上有細尖的小牙。鰓蓋堅硬。鰓孔大。假鰓發達。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16。鰓耙細針突狀。肛門位於背鰭基的後下方。
體被圓鱗。鱗片的前部有2~4條輻射線,前緣波狀。環心線細,後部無縱溝線。頰部和鰓蓋上均被鱗,胸鰭基和腹鰭基皆有腋鱗,腹睹基之間亦有發達的長鱗。側線直。
背鰭起點距吻端較距脂鰭為近。脂鰭小。臀鰭基長於背鰭基。胸鰭側中位,向後伸至腹鰭基。腹鰭發達,內緣鰭條較外緣鰭條依次漸長。尾鰭寬叉形。
頭背部有紅色的網狀花紋,體背部中央有-行灰色花紋,沿體側有13條灰色縱紋和3條黃色細紋相間排列。背鰭基部有一條黃色縱紋,腹鰭上有一條斜走的黃紋。臀鰭與胸鰭白色。尾鰭微呈黃綠色。

大頭狗母魚生活習性

生活在暖温性近海的底層,尤喜在沙泥底質處活動。1-2齡魚達性成熟。每年1-3月為產卵期。

大頭狗母魚食性

大頭狗母魚
大頭狗母魚(5張)
攝食魚類、頭足類、長尾類短尾類、口足類。以魚類主,閩南一台灣淺灘漁場大頭狗母魚的食物分析,魚類約有30種。主要是小公魚、多齒蛇鯔、花斑蛇鯔、大頭母魚、七星魚、麥氏犀鱈、藍圓鰺、粗紋餾、細紋鯝、二長棘鯛,條尾鯡鯉、喬氏台雅魚、綠布氏筋魚等 [1] 

大頭狗母魚種羣分佈

東海、台灣海峽、南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2] 

大頭狗母魚經濟價值

中國經濟魚類之一。肉厚,營養豐富。
參考資料
  • 1.    李明德編著,中國經濟魚類生態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2005.05,第25頁
  • 2.    劉敏,陳驍,楊聖雲著,中國福建南部海洋魚類圖鑑 第1卷=Marine fishes of southern Fujian, China,海洋出版社,2013.06,第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