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頭毛鱗菊

鎖定
大頭毛鱗菊(Melanoseris macrocephala (C. Shih) N. Kilian & J. W. Zhang)是菊科毛鱗菊屬植物,莖單生,直立,總苞寬鍾狀,長2.1釐米,寬1釐米,瘦果黑褐色,倒披針形,壓扁,長5毫米,寬2毫米,生長於山坡林緣、草坡或灌叢中,分佈於西藏(聶拉木、加查、錯那)。
中文名
大頭毛鱗菊
拉丁學名
Melanoseris macrocephala (C. Shih) N. Kilian & J. W. Zhang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毛鱗菊屬
大頭毛鱗菊
分佈區域
西藏

大頭毛鱗菊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莖單生,直立,上部傘房圓錐狀花序分枝或圓錐花序狀分枝,花序分枝被稀疏或稠密的多細胞或頭狀具柄的多細胞節毛。中部與下部莖葉大頭羽狀全裂,有翼柄,翼柄長5-10釐米,頂裂片卵狀戟形,長達9釐米,寬6釐米,頂端急尖,側裂片2對,橢圓形,基部與葉軸寬融合,頂端鈍或急尖;上部莖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或不分裂,有短葉柄,柄基耳狀擴大半抱莖,頂裂片長橢圓形或卵狀三角形;接花序下部的葉及花序分枝上的葉披針形、線狀長橢圓形或線狀長披針形,頂端長尖,基部楔形,無柄;全部的葉及裂片邊緣有鋸齒,下面沿脈有短糙毛。頭狀花序多數,沿莖枝成傘房狀圓錐狀或圓錐花序式排列,含舌狀小花40枚。總苞寬鍾狀,長2.1釐米,寬1釐米;總苞片5層,呈不明顯的覆瓦狀排列,外層三角形或披針形,長5-8毫米,寬2-3毫米,中層披針形,長1-1.4釐米,寬2-3毫米,內層線形,長2.1釐米,寬1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外面沿中脈或中外層外面沿中脈有1行寬扁的剛毛。舌狀小花紫紅色。瘦果黑褐色,倒披針形,壓扁,長5毫米,寬2毫米,邊緣寬厚,每面有3條高起的細肋,兩面被稠密的短直毛,上部及上部邊緣的毛較長,頂端漸尖成長4毫米的喙。外層短冠毛無或幾無,內層冠毛毛狀,長7毫米,細鋸齒狀。花果期8-9月。 [1] 

大頭毛鱗菊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林緣、草坡或灌叢中。 [1] 

大頭毛鱗菊分佈範圍

分佈於西藏(聶拉木、加查、錯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