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韓民國國旗

鎖定
大韓民國國旗通稱太極旗(韓語:태극기;英語:Taegeukgi),是韓國使用的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例為3:2。
19世紀後期,由於日本的刺激,朝鮮王朝意識到了國旗問題的重要性。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條約》簽字前,朝鮮方面設計了一種無卦的太極旗,經中國外交官馬建忠提示加入了八卦,同年出使日本的朝鮮大臣樸泳孝與英國船長商量後決定去掉四卦,在1883年被朝鮮高宗選定為國旗。大韓民國建國後繼續沿用。 [1] 
大韓民國國旗的設計體現了中國的《周易》思想,中央的太極象徵宇宙,藍色為陰,紅色為陽。4個角落的在左上方的是,右下為坤,右上為,左下為離,分別代表天、地、水、火。國旗底色為白色,象徵韓國人民的純潔和對和平的熱愛。 [2] 
中文名
大韓民國國旗
外文名
韓語:태극기
英語:Taegeukgi
別    名
太極旗
使用時間
1948年7月12日起
比    例
3:2

大韓民國國旗產生背景

“太極”出自中國古典《易傳·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3]  指派生萬物的本源。到北宋時,形成了陰陽魚組成的太極圖,併成為中國道教的標誌。因此一般認為大韓民國國旗裏的太極圖是高麗時代以來從中國傳入的。 [4]  韓國國旗上的太極圖藴含着中國《易經》中的陰陽思想,而且朝鮮半島早期的“太極”圖形並未搭配八卦,到高麗末期以後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才出現了太極八卦圖。 [4] 

大韓民國國旗確立歷程

大韓民國國旗早期醖釀

朝鮮半島古時並無國旗,但紅、藍兩色(或紅、黑兩色)組成的太極圖形一直是朝鮮半島廣泛使用的傳統吉祥圖案,所以在朝鮮王朝時期,一些旗幟上就出現了太極圖形,例如1725年清朝使臣阿克敦出使朝鮮冊封朝鮮國王李昑(英祖)及王妃、世子,歸國後繪成的描繪朝鮮風物的《奉使圖》中,就出現了太極二卦旗和太極七星旗。 [5-6] 
《奉使圖》中出現的朝鮮太極圖形旗幟
朝鮮王朝末期,隨着1876年《江華條約》的簽訂,朝鮮打開國門,而設計國旗之議也萌生了。《江華條約》簽訂的契機原本就是日本宣稱朝鮮炮擊懸掛日本國旗的軍艦而引發的雲揚號事件,在條約簽訂時,日方人員宮本小一就向朝鮮灌輸“國旗是至貴至重之物”的概念 [7]  ,並對朝方提議説:“我國皇帝誕日即十一月初三日,謂之天長節也,每於是日豎白質紅心國旗,放祝炮廿一矣。貴國主上誕日,亦建大朝鮮國旗,放廿一炮,凡於他慶亦如之,甚好。今見貴國各處公廨大門畫太極,貴國旗畫以此為定式,甚好也。”朝鮮全權代表申櫶謝絕道:“本無建旗放炮之例,前所未行之事,今忽仿之,以(似)恐眾民之瞻視也。此一款,我朝廷必不印(認)可也。” [8]  也就是説,儘管未被朝鮮方面接受,但文獻記載最早提出使用太極圖作為朝鮮王朝國旗的人是日本人宮本小一(有韓國學者認為是參與《江華條約》談判的朝鮮開化黨人吳慶錫 [9]  )。
朝鮮王朝國旗的第一個正式的設計方案是由當時朝鮮的宗主國——中國清朝駐日使館參贊黃遵憲提出的。1880年9月,黃遵憲撰寫了一本小冊子《朝鮮策略》,贈與訪問日本的朝鮮修信使金宏集(後改名金弘集),在《朝鮮策略》中建議朝鮮“奏請陸海諸軍,襲用中國龍旗(黃龍旗)為全國徽幟”。 [10]  同年11月,清駐日公使何如璋在致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報告也有提到:“若朝鮮既經開港後,應飭令彼國襲用中國龍旗,或圍繞以雲,微示區別,以崇體制。” [11]  李鴻章對朝鮮襲用中國龍旗的方案表示同意,1881年2月朝鮮官員李容肅來華時帶來了朝鮮政府關於開港通商問題的各種諮詢,其中就包含詢問具體如何製作國旗的問題:“小邦船舶本無旗標,今將議造,而黃參贊有奏請襲用中國龍旗之論,敢問中國船工旗身畫樣,而小邦則用某色某畫是否有當乎。” [12]  李鴻章答覆道:“今貴國王自用之旗,據稱是畫方龍旗,亦與中國龍旗相仿,自可以畫龍旗為國旗,即作航海旗標。定於應用之先,將龍旗尺寸、顏色繪具圖式,諮明本大臣衙門,以諮核奏諮行。” [13]  但此後就沒有下文。 [14] 

大韓民國國旗首創國旗

馬建忠與朝鮮方面關於朝鮮國旗設計的交涉記錄
馬建忠與朝鮮方面關於朝鮮國旗設計的交涉記錄(3張)
1882年,清朝協助朝鮮美國簽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在條約簽訂前夕,美國代表薛斐爾(R. W. Shufeldt)認為簽字儀式時美國會鳴炮升旗,朝鮮也應如此,但朝鮮卻只有各種雜亂無章的小旗和三角旗,沒有像樣的國旗,所以建議朝鮮設計國旗,於是朝方人員在美國軍艦斯瓦塔拉號上臨時趕製了一面國旗。 [15]  通過後文描述可知,這是一面無卦太極旗。這面國旗於5月21日由朝鮮使團隨員李應浚呈給負責協助朝鮮締約的清朝官員馬建忠過目,並在翌日的條約簽字儀式上使用。條約簽字後,朝鮮全權副官金宏集在中國軍艦威遠號上與馬建忠筆談,馬建忠專門提起國旗問題,寫道:“昨李應浚袖至旗式,似與日本相混,貴國旗式究竟何若,前黃參贊(黃遵憲)謂貴國宜用中國龍旗,以僕觀之,似亦未安。”馬建忠在否定了先前的中國龍旗方案後,又構思了一種新方案:“吾想貴國國旗,可用白底、青雲、紅龍,惟用四爪,暗示區劃。何以區別?只在四爪、五爪耳。青雲者,亦取雲從龍之意,君臣以民為本,故質用白色。”金宏集回答:“旨意甚妙,當告知朝廷,從可以表屬邦之仿用中國儀章耳。” [16] 
可是在5月27日馬建忠離開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前再次就國旗問題提醒金宏集時,金宏集以“紅龍青雲製造須費工”為由婉拒了馬建忠的提議,並主張採用“紅質中青白合成圈子”(紅色為底、青白兩色組成太極)作為國旗,以免與日本國旗相混。馬建忠又建議道:“前議此事後,曾思仍用白底,中用太極圖,外周用八卦,則恰合八道之數。八卦純用黑色為顯,太極用半紅半黑,旗外又緣以紅色,何若,但此係鄙人所見,歸當語我政府也。”金宏集回答:“領教,僕亦當告知敝朝廷也。” [17] 
總而言之,這面設計於美國軍艦並使用於朝美條約簽字儀式的“李應浚袖至旗式”可以説是太極旗的雛形,是以青、紅、白三色繪製的,與現在的太極旗相比只是沒有四卦而已(故被馬建忠評為“似與日本相混”),而配卦當是出自馬建忠的提議。 [1]  [14]  不過,後來朝鮮並沒按馬建忠的建議使用紅色邊緣,用的也是青紅兩色太極圖而非馬建忠建議的紅黑兩色太極圖。據日本報紙《時事新報》報道,朝鮮國王李熙(高宗)對馬建忠干涉國旗設計不滿,遂下旨以青紅兩色太極圖作為國旗式樣。 [18] 

大韓民國國旗正式定型

朝美條約簽字後兩個月,朝鮮就爆發了反日的壬午兵變,其後日本強迫朝鮮締結《濟物浦條約》,規定朝鮮須派使臣向日本謝罪。於是在1882年9月,朝鮮政府以錦陵尉樸泳孝為謝罪兼修信使,出使日本。太極旗最終定型於這次出使過程中,樸泳孝提到“曾有受命於上也”,可知他是在高宗的授意下確立國旗的。 [19]  1882年9月22日,在前往日本的“明治丸”號輪船上,樸泳孝同英國駐朝領事阿須敦(W. G. Aston)和英國船長傑姆士(James)商議國旗樣式,英國船長高度評價了太極八卦的樣式,但建議去掉四卦。樸泳孝聽取其建議,就以青紅兩色的太極兩儀和乾、坤、坎、離四卦為圖案,確立了太極旗的樣式。10月3日(陰曆八月二十二日),樸泳孝在給朝鮮政府的報告中這樣記錄太極旗定型的狀況:
“國旗標式在明治丸中與英領事阿須敦議到,則伊言該船船長英人周行四海,慣識各國旗號,又各色分別遠近異同,均能洞知雲,故與之商議,則太極八卦之式特別出色,然八卦分佈,頗覺稠雜不明,且於各國之仿製,甚不便易,只用四卦,劃之四角,則更佳雲。……既與各國通好之後,凡出使者,禮不得無國旗,為遇有各港口各兵艦載炮六門以上者,則必有祝炮以禮待之,伊時當揭該國使臣國旗而別之。又遇有約各國各等慶節,有懸旗相賀之禮,各國公使相會,以國旗表坐次,均此各件,闕不得制帶國旗。而英、美、德、日各國均請仿畫而去,此係布明於天下者也。” [20] 
太極旗誕生後,樸泳孝一行登陸日本,就在客店外懸掛,樸泳孝描述道:“新制國旗懸寓樓,旗竿白質而縱方,長不及廣五分之二,主心畫太極,填以青紅,四隅畫乾坤坎離四卦,曾有受命於上也。” [19]  其後他們在外交場合中也頻頻使用太極旗,引起各國使節和日本各界的注目,“英、美、德、日各國均請仿畫而去”。 [20] 
1883年3月6日(陰曆正月二十七日),朝鮮王朝正式決定以太極旗為國旗 [21]  朝鮮高宗立刻將國旗圖樣送到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處,並諮報道:“敝邦現與各國修好,所有港口之處均許可通商,將來船艦往來須立旗號,以便認識。茲制國旗一面,圖繪形色,以備查照,除將圖畫旗色認明存案外,相應備文諮會,乞照驗施行。” [22]  隨後中國刊行的《通商條約章程成案彙編》中“中外各國皇旗及官民旗式”一卷中便收錄了太極旗,標註是“大清國屬高麗國旗”。
大韓民國建國前的太極旗
1897年,朝鮮王朝改國號稱大韓帝國,太極旗又成為大韓帝國國旗。
1910年,朝鮮半島被日本吞併,太極旗的國旗地位隨之取消。但太極旗作為韓國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象徵,一直流傳於民間。
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仍沿用太極旗。
1945年,日本投降,又和美國三八線分割佔領朝鮮半島,導致朝鮮半島在1948年分裂。朝鮮半島北部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紅藍五角星旗取代太極旗(參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旗詞條)。1948年7月12日,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前夕,決定將太極旗作為大韓民國國旗。 [1] 
1948年7月12日起大韓民國國旗 1948年7月12日起大韓民國國旗
1949年1月,韓國成立“國旗校正委員會”,以確定國旗標準樣式,同年10月15日,韓國文教部正式確定韓國國旗現今的樣式。 [23] 
太極旗的變遷過程 太極旗的變遷過程

大韓民國國旗設計要素

大韓民國國旗圖案規格

大韓民國國旗橫豎比例為3:2,旗中央是上紅下藍的太極圖案,四周配以乾、坤、坎、離四卦圖形。太極直徑是寬的1/2,各卦長為太極直徑的1/2,寬為太極直徑的1/3,卦中各爻寬度為太極直徑的1/12,各爻間距為太極直徑的1/24。各卦與對角線呈90°。 [23]  具體展示如下圖:
韓國國旗製圖標準 韓國國旗製圖標準

大韓民國國旗相關旗幟

韓國海軍艦首旗為太極旗的變體,將太極旗置於左上角,並將四卦改為船錨。艦尾仍使用太極旗。
韓國海軍艦首旗 韓國海軍艦首旗

大韓民國國旗旗杆樣式

大韓民國國旗在韓國國內使用時,旗杆頂端的球形通常製成韓國國花木槿花花萼的樣式。 [1] 

大韓民國國旗象徵意義

大韓民國國旗的象徵意義具體而言如下:
  1. 太極旗的白底象徵“和平”,白色是韓民族喜愛的顏色,表示民族和國土的純潔性。
  2. 太極的圓形表示沒有分成天地的整個宇宙本原的單一性,而韓國正是一個由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
  3. 太極圖形中的青紅兩色表示“創造”精神,紅色和青色代表,陽上陰下的理由是根據天(陽)上、地(陰)下的方位而來的。這樣,陽和陰的上下和諧運動構成一純粹精一的太極,然後隨着陰陽二者的作用產生了天地,進而產生了人類社會和民族國家。同樣,在陰陽的循環和調和中萬事萬物生長繁榮。
  4. 乾(天)、坤(地)的“無窮性”和坎(月)、離(日)的“光明”思想。四卦實際上是縮略,表示陰陽作用在空間上的廣大無邊和時間上的永遠無窮。左上方的乾,作為太陽被放在陽最盛的位置;右下角的坤作為太陰,被安排在陰最盛的位置上;右上方坎作為陰中陽的少陽,表示陰中紮根成長的陽;左下角的離,作為陽中陰的少陰,表示在陽中紮根成長的陰。換言之,就是從太陽的乾轉變到少陰的離,再從離發展成太陰的坤,從坤轉變到少陽的坎,最後從坎發展成太陽的乾。這個發展變化是無限循環的。 [4] 

大韓民國國旗使用原則

大韓民國國旗法律法規

2007年1月,韓國政府制定《大韓民國國旗法》,同年7月頒佈《大韓民國國旗法施行令》。
2009年8月頒佈《國旗的揭揚、管理及宣揚的相關規定》,從而系統地對大韓民國國旗加以管理。 [23] 

大韓民國國旗國旗誓詞

大韓民國國旗在升旗前及正式場合使用時通常要誦讀《國旗誓詞》,一般會在國歌播放前播出。該誓詞於1968年由韓國忠清南道教育委員會自發編寫並普及。1972年被韓國文教部採納,並命令韓國各級學校實行。1984年2月,全斗煥政府發佈“大韓民國國旗的相關規定”(總統令第11361號),在第3條將該誓詞予以法制化。 [24-25]  誓詞內容是:
我在自豪的太極旗前鄭重宣誓:為了自由和正義的大韓民國之無窮榮光而竭盡忠誠。”(나는 자랑스러운 태극기 앞에 자유롭고 정의로운 대한민국의 무궁한 영광을 위하여 충성을 다할 것을 굳게 다짐합니다.) [25] 

大韓民國國旗特殊規定

  • 升旗節日
大韓民國國旗通常在以下節日舉行升旗儀式 [26] 
日期
中文名
韓文名
3月1日
삼일절
6月6日
현충일
7月17日
제헌절
8月15日
광복절
10月1日
國軍日
국군의 날
10月3日
개천절
10月9日
한글날
  • 降半旗時間
大韓民國國旗通常在以下時間降半旗:
  1. 顯忠日降半旗。
  2. 國家葬禮期間降半旗。
  3. 政府制定的其他日期。
  4. 地方政府或議會規定的其他日期。 [26] 
  • 升降時間
韓國地方政府、公共建築物、學校、機場需每日升降國旗。大韓民國國旗每日升降國旗時間如下:
  • 3月-10月:升旗時間為7時,降旗時間為18時;
  • 11月-2月:升旗時間為7時,降旗時間為17時;
  • 如果國旗24小時懸掛,在夜間應以燈光照明。 [27] 
參考資料
  • 1.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辭典·太極旗》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
  • 2.    王林昌.《韓國》: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第6—7頁
  • 3.    易經·繫辭上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2-20]
  • 4.    梁禮燐:《韓國太極旗的由來》,《周易研究》1996年第2期,第68—74頁。
  • 5.    廉松心:《清代中朝文化交流的結晶——〈奉使圖〉》,《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第35-39頁。
  • 6.    金源模:《奉使圖의 太極圖形旗(1725)에 대하여》,《亞細亞文化研究》第4輯,2000年2月,第15—32頁。
  • 7.    《高宗實錄》卷13,十三年二月初三日條。
  • 8.    申櫶:《沁行日記》下冊,丙子二月初四日。
  • 9.    金鐘學.《開化黨的起源與秘密外交》:一潮閣,2017年:第52—54頁
  • 10.    金弘集:〈修信使日記〉,《修信使記錄》,第167頁。
  • 11.    《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卷2,第441頁。
  • 12.    《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卷2,第465頁。
  • 13.    《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卷2,第478頁。
  • 14.    權錫奉:《國旗 制定의 由來에 대한 管見》,《歷史學報》第23輯,1964年4月,第41—53頁。
  • 15.    Shufeldt Papers: Letters, "The History of the Treaty with Korea, An Incident in the Life of Rear Admiral R. W. Shufeldt", December, 1898.
  • 16.    《舊韓國外交文書》卷10,《美案》1,第12—13頁。馬建忠以紅色為朝鮮國王龍袍顏色,官員服色為青色,民眾服飾尚白,故用紅龍、青雲、白底,並有“以民為本”之意。另外,《舊韓國外交文書》的編者將與馬建忠對話的朝鮮官員係為申櫶,但依據原檔《清國問答》及馬建忠《東行初錄》來看,應為金宏集。
  • 17.    《舊韓國外交文書》卷10,《美案》1,第14頁。
  • 18.    《時事新報》,1882年10月2日:“馬建忠指示,朝鮮的國旗要跟着中國在三角形的青底上畫上龍,本國中國用黃色,而朝鮮是位於中國東方之邦,以東方以青為貴之意用青底。國王大為憤慨,説決不可模仿中國國旗,乃以四角形之玉色底上畫太極圖以青赤之色,旗之四隅各附東西南北之易卦,下旨定為朝鮮今後之國旗。(原文:...馬建忠が朝鮮の國旗は支那に從ひ三角形の靑地に龍を書くべし本國支那は黃色を用るども朝鮮は支那の東方に當る邦たるを以て東は靑色を貴ぶの意により靑地を用ふべしと指示したるに國王は大に之を憤み決して支那の國旗に倣ふべからぬとして四角形の玉色地に太極の圖(二つ巴繪)を靑赤にて書き旗の四隅に東西南北の易卦を附けたるを自今朝鮮の國旗と定むる旨沙汰せられたりとあり...)”
  • 19.    樸泳孝:〈使和記略〉,《修信使記錄》,第198頁。
  • 20.    樸泳孝:〈使和記略〉,《修信使記錄》,第199—200頁。
  • 21.    《高宗實錄》卷20,二十年正月二十七日條:“統理交涉通商事務衙門啓:‘國旗今既製造,行會八道四都,使之認驗舉行,何如?’允之。”
  • 22.    《統署日記》,光緒九年二月初十日。
  • 23.    大韓民國國旗  .大韓民國行政安全部官網[引用日期2020-03-09]
  • 24.    對國旗宣誓  .東亞日報中文網[引用日期2021-01-26]
  • 25.    《大韓民國國旗的相關規定》  .大韓民國國家法令情報中心[引用日期2021-01-26]
  • 26.    《大韓民國國旗法》  .大韓民國國家法令情報中心[引用日期2021-03-15]
  • 27.    《國旗的揭揚、管理及宣揚的相關規定》  .大韓民國國家法令情報中心[引用日期2021-03-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