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阿闍黎

鎖定
1、亦作"阿闍梨"。
2、梵語 ācārya 的譯音。意譯為"規範師"。可矯正弟子的行為,為其規則模範,是高僧的敬稱。
阿闍黎,意即規範,謂其能為人規範,故云阿闍黎。在古代印度,阿闍黎本為婆羅門教中教授弟子有關吠陀祭典規矩、行儀之師,後這一詞為佛教沿用。
中文名
大阿闍黎
亦    作
阿闍梨
梵    語
ācārya
釋    義
規範

目錄

大阿闍黎釋義

阿闍黎有五種:
一為出家阿闍黎,即比丘剃度之師,跟他出家,他將為之授沙彌十戒;
二為授戒阿闍黎,即比丘受戒之師,教導你怎樣求戒;
三為教授阿闍黎,即比丘教授之師,教授經典讀法、意義之師;
四為授經阿闍黎,即比丘受經之師,教授經文;
五為依止阿闍黎,與比丘共居,指導比丘起居之師,或比丘僅依止從學一宿之師。

大阿闍黎出處

唐 顏真卿 《西林寺題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師,深究清浄毗尼之學,即律祖師 志恩 之上足,餘內弟 正義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齊己 《送譚三藏入京》詩:“阿闍梨與佛身同,灌頂難施利濟功。”
宋 蘇軾 《十八大阿羅漢頌》:“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東方,惟有啓明。諮爾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這些規範,必需經阿闍梨(闍音shē,傳法師)傳授。”
奚侗 《辛亥歲暮雜詩》:“八國垂涎舍利子,西來健者又阿闍。天風吹滿羣龍起,奪得魔王佛口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