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開方便之門

鎖定
出自明·馮惟敏《僧尼共犯》四:“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方便之門,放俺還俗,便成配偶。”
《大開方便之門》是《人民日報》與1958年6月2日在第一版發表的一篇社論,社論號召全國服務行業向北京市東四郵局學習。1958年,東四郵局率先打破衙門作風,走出櫃枱為用户服務,為窗口服務行業做出了榜樣。與當時郵電部門普遍存在的“姜太公釣魚”、“等客上門”等業務思想形成了強烈對比。半個世紀以來,北京東四郵局一直珍藏着這篇社論,牢記“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不斷關注社會熱點,永葆紅旗單位的本色。
中文名
大開方便之門
外文名
The door wide open
特    點
走出櫃枱為用户服務
性    質
社論
原    文
郵電工作很有朝氣
出版時間
1958年6月2日

大開方便之門時代背景

八年來,我國郵電工作獲得了巨大的成績。據不久前的統計,全國郵路和電信線路總長度,已比舊中國增加了一倍以上,98.4%的鄉都通達郵路,75%的鄉都通達電話。郵電機構比解放前七十多年間建成的總數增加了五倍。市內電話的容量也超過了舊中國五十年建設的總和。每期保值和雜誌的發行量都在三千萬份以上。這些都是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然而,郵電工作也有比較嚴重的缺點。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1953年以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裏,特別是在1956年下半年受到“反冒進”的錯誤影響之後,郵電部門嚴重地存在“姜太公釣魚”的消極業務思想。在這種消極的業務思想支配下,舊中國郵電部門遺留下來的“衙門作風”沒有能夠得到根本改造,“等客上門”的規章制度比比皆是,這就嚴重妨礙了郵電工作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大開方便之門打破壁壘

郵電部門是面向廣大羣眾的服務部門,郵電工作的大躍進,歸根到底就是怎樣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郵電工作怎樣大躍進,怎樣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呢?根據北京市東四郵局等先進單位的經驗,根據郵電部四級幹部會議的認識,最主要的還是徹底批判“姜太公釣魚”的業務思想,並且打破在這種業務思想支配下的一系列陳規陋矩,變“等客上門”為“大開方便之門”。
“姜太公釣魚”的業務思想來自一種對郵電工作的似是而非的認識,即郵電工作的發展以社會需要為前提,誰也不能強迫誰寄信,誰也不能強迫誰訂報,因而郵電工作只能“等客上門”,郵電工作者只能做“姜太公”。這種認識無疑是不正確的。郵電工作的發展確實以社會需要為前提,強迫和攤派永遠是錯誤的,但這並不等於説郵電工作只能“等客上門”,郵電工作者只能做“姜太公”。郵電工作的發展以社會需要為前提,並不是郵電部門獨有的個性,而是自有社會分工以來各個不同的社會分工部門普遍具有的共性。不要説郵電、交通、商業等不生產物質財富的部門,就是拿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等生產物質財富的部門來説,哪一個部門的生產和工作不是以社會需要為前提的呢?郵電部門不能強迫人寄信,工業部門又何嘗能強迫人採用某種機器呢?如果説郵電部門只能做“姜太公”是正確的,那麼社會上的一切部門豈不是都應該做“姜太公”嗎?人人都做“姜太公”,都不去積極地改進生產和工作,都“等客上門”,社會怎麼能進步呢!
生產和需要總是相輔相成的。生產以需要為前提,生產也影響需要。汽車沒有發明以前,不可能有汽車買主,好像社會上並不需要汽車;但汽車生產出來之後,馬上就風行一時,恰恰是社會所需要的。東西貴了,買的人少,像是社會需要量很小;價格降低了,生意興隆,社會需要大增。這些,都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社會需要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生產的發展又帶動社會需要的提高。郵電部門雖然不是生產物質財富的部門,但它同社會需要的關係,卻同生產物質財富部門一無二樣。電報沒有發明以前,人們也活下來了,好像社會上並不需要電報;但電報發明之後卻普遍推行開來,變成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今年1月1日以前,電報的價格高,電報設備大有富裕,好像社會需要量很小;後來降低電報費,打電報的多了,社會需要量就增加了。可見,郵電工作的發展雖然以社會需要為前提,但社會需要的增長和減少,也無時無刻不被郵電部門本身的工作所左右。
“姜太公釣魚”的業務思想,只反映了郵電工作已社會需要為前提的被動的一面,而沒有看到郵電工作在社會需要面前有廣闊的主觀能動性的一面,因此這種思想是片面地、錯誤的。它支持着右傾保守思想,保護着郵電企業的落後現象,排斥有點工作者主動發展業務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不把“姜太公釣魚”這塊頑石從前進的道路上搬走,郵電工作是不可能大躍進的。
郵電工作大躍進,變“等客上門”為“大開方便之門”,除了批判“姜太公釣魚”的業務思想之外,還要用革命的精神來打破陳舊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建立和鞏固社會秩序的必要手段,郵電部門的規章制度是保障郵電通信迅速、準確、安全的重要方法。應該説,郵電部門現行的規章制度大部分是有積極作用的,但也相當一部分是妨礙郵電工作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例如有些規章制度只考慮了企業內部工作的方便,而沒有考慮到羣眾的方便;有些規章制度只考慮了“以防萬一”,而沒有從便利人民羣眾出發,反而給羣眾增加了麻煩,使人“望而生氣”。“大開方便之門”就要廢除和修改這些陳規陋矩,建立新的既保證郵電通信的安全、有便利人民羣眾的規章制度。

大開方便之門改革發展

“大開方便之門”不只要解決思想問題和制度問題,還要解決技術問題。郵電工作是依靠設備來完成的,設備不足和不良,例如線路太少,電話不靈等等,不管服務態度多麼好,還是不能最終使人感到方便的。這就需要進行一個技術革命,來徹底改變郵電企業的技術狀況。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需要郵電部門有一個遠大的技術發展的規劃,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設備來改造我國的郵電企業;另一方面,也可以説是最重要最迫切的方面,是要走羣眾路線,發動廣大郵電職工繼續深入開展技術革新運動,學習技術,提高技術,改進設備,改進工具,改進操作方法,改進通信網絡的組織,並且相應地改進生產組織和勞動組織,以便提高效率,消滅和減少差錯,更好地、更廣泛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隨着工農業生產高潮和文化高潮的不斷高漲,郵電工作急起直追已屬刻不容緩。全國各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何處不是躍進的戰場?哪一場戰鬥不是在爭取時間?在這些連綿萬里的戰場上和夜以繼日的戰鬥中,有多少人在電話機旁?有多少人在等待着郵遞員的到來?現在的郵電工作,真像戰時的通信兵一樣,同戰鬥的發展息息相關。“哪裏有電話,哪裏就有高潮”,這是中共河北省徐水縣委領導農業大躍進的經驗談之一。這個經驗,好像是對郵電工作的過譽,實際上反映了郵電工作同各個部門工作的密切關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對改善和發展郵電工作的迫切希望。郵電部門的職工要鼓足幹勁,力爭上游,為適應工農業生產高潮的需要,適應正在形成的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而奮鬥!
最近一個時期,郵電工作很有朝氣。繼先進報刊發行工作者在北京集會,發出“一切為了便利讀者”的競賽倡議,得到全國報刊發行工作者的廣泛響應之後,北京東四郵局又以大膽打破陳規,多方便利讀者的事蹟,吸引了全國郵電職工羣起效仿。在郵電部門怎樣加強政治工作、改善企業管理和組織技術革新,也已經有許多基層企業創造了值得注意的經驗。不久以前召開的郵電部四級幹部會議,更集中地批判了“姜太公釣魚”的消極情緒和右傾保守思想,大大鼓舞了郵電職工的革命幹勁。一個蓬蓬勃勃的郵電工作大躍進的局面已經開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