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金融論綱

鎖定
《大金融論綱》是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大金融論綱
作    者
陳雨露,馬勇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4月1日
ISBN
9787300170657

大金融論綱內容簡介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大金融論綱》基於“大金融”命題的四大基本內涵,從一個長期視角全面審視了全球範圍內金融體系發展的歷史規律和演變趨勢,並對現代金融體系下一國金融競爭力的核心決定因素——效率性、穩定性和危機控制能力——進行了系統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大金融論綱》指出,效率性決定金融體系的“活力”,穩定性決定金融體系的“彈性”,而危機控制能力則決定金融體系的“張力”,三大因素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競爭力的三大核心支柱。《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大金融論綱》以縱向的歷史分析為基礎,以橫向的跨國比較為依託,對影響一國金融體系競爭能力的相關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利於提高競爭力的現代金融體系基本框架以及中國的實踐路徑。

大金融論綱圖書目錄

導論什麼是“大金融”命題
一、“大金融”命題的提出:三大基本內涵
二、“大金融”命題的理論基礎:迴歸科學的經濟學方法論
三、“大金融”命題下的現代金融體系發展理論:本書的邏輯
第1章 “大金融”:經驗基礎與總體分析框架
1.1 長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因素:“大金融”的歷史與經驗基礎
1.1.1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
1.1.2 金融發展與國家戰略:一般規律與“國家稟賦”的有效結合
1.1.3 金融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偏離金融規律的歷史經驗與教訓
1.2 危機後的全球金融體系發展趨勢:迴歸“大金融”命題
1.2.1 國際金融格局新趨勢:“再平衡的多邊主義”
1.2.2 國際貨幣體系新趨勢:從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
1.2.3 金融功能取向新趨勢:迴歸實體經濟
1.2.4 金融監管改革新趨勢:走向宏觀審慎
1.3 基於“大金融”命題的金融體系與宏觀經濟:總體分析框架
1.3.1 危機前的宏觀經濟學:金融因素被嚴重低估
1.3.2 納入金融部門的宏觀經濟模型:危機後的理論進展
1.3.3 基於“大金融”命題的總體分析框架:效率性、穩定性和危機控制能力
本章基本結論
第2章 金融體系的效率性及其影響因素
2.1 金融體系的微觀傳導機制:一個分析起點
2.1.1 完全市場條件下的金融傳導機制
2.1.2 不完全市場條件下的金融傳導機制
2.1.3 “大金融”理論下的金融傳導機制
2.2 從微觀傳導機制到宏觀經濟效應:金融效率如何實現?
2.2.1 金融體系的效率基礎:一個初步界定
2.2.2 金融體系效率的實現機制:從微觀基礎到宏觀效應
2.2.3 金融體系效率的約束條件:從經濟基礎到國家稟賦
2.3 金融體系效率與制度安排:兩種金融制度的比較
2.3.1 金融制度的形成:歷史與文化淵源
2.3.2 金融制度對經濟效率的促進機制:基本模型
2.3.3 金融制度與經濟發展:兩種金融制度的比較
2.4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一國銀行體系的效率?
2.4.1 銀行效率的理論基礎:文獻回顧
2.4.2 影響一國銀行體系效率性的主要因素:實證分析
2.4.3 主要結論與政策啓示
2.5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一國金融市場的效率?
2.5.1 金融市場的效率基礎:基本模型
2.5.2 金融市場效率的影響因素:一般性討論
2.5.3 金融市場效率的實現:“國家稟賦”問題
2.5.4 概要性小結
本章基本結論
第3章 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及其影響因素
3.1 不穩定的金融體系:全球視角下的金融危機
3.1.1 金融危機的基本類型與歷史維度
3.1.2 金融危機的經濟成本與社會影響
3.1.3 金融危機的階段性特徵與演變趨勢
3.2 金融危機的國別研究: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
3.2.1 發達國家的金融危機:美國、日本和歐洲
3.2.2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危機:從拉美到東亞
3.2.3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危機:情況有何不同?
3.3 金融不穩定的理論基礎:主流文獻梳理
3.3.1 金融危機的發生機制
3.3.2 金融危機的傳染與擴散機制
3.3.3 金融危機的制度機制
3.3.4 關於金融危機相關機制的進一步討論
3.4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一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3.4.1 金融危機的影響因素:文獻回顧
3.4.2 多維視角下的金融危機:實證分析與檢驗
3.4.3 主要結論與政策啓示
3.5 泡沫、實體經濟與金融危機:一個新的全週期分析框架
3.5.1 泡沫、實體經濟與金融危機:文獻回顧
3.5.2 週期性泡沫中的金融與實體經濟:基本模型
3.5.3 週期性泡沫推動的金融危機:階段與機制
3.5.4 主要結論與政策啓示
本章基本結論
附錄
第4章 金融體系的危機應對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4.1 泡沫、多維流動性與緊急救助方案:次貸危機案例
4.1.1 三個維度的流動性及金融資產總量擴張
4.1.2 多維流動性在次貸危機演化中的作用
4.1.3 從多維流動性角度看美聯儲的危機救援措施
4.1.4 金融創新、市場發展與中央銀行的流動性控制力
4.1.5 主要結論與政策啓示
4.2 金融危機中的貨幣政策及中央銀行的危機應對能力
4.2.1 金融危機中的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4.2.2 中央銀行應對危機的主要政策工具
4.2.3 中央銀行應對危機的實踐:典型案例
4.2.4 中央銀行危機應對能力的影響因素
4.2.5 主要結論與政策啓示
4.3 金融危機後的15種常見應對措施:實證評價
4.3.1 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文獻回顧
4.3.2 15種常見的危機應對措施:實證評價
4.3.3 主要結論與政策啓示
4.4 金融危機後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有效性評估
4.4.1 金融危機後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文獻回顧
4.4.2 金融危機後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實證分析
4.4.3 對實證結果的延伸性討論
4.4.4 主要結論與政策啓示
4.5 金融危機的防範和處置:預警機制與處置措施
4.5.1 金融危機可以被預測嗎?
4.5.2 金融危機的防範:預警機制及其信息基礎
4.5.3 金融危機的處置:程序與方法
本章基本結論
第5章 構建“大金融”體系:如何實現效率與穩定的平衡?
5.1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一國金融體系的現實選擇?
5.1.1 不同國家的金融體系選擇:文獻回顧
5.1.2 金融體系選擇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5.1.3 主要結論與政策啓示
5.2 金融體系結構、金融效率與金融穩定
5.2.1 金融體系結構與金融效率
5.2.2 金融體系結構與金融穩定
5.2.3 經濟發展中的最優金融體系結構:全景刻畫
5..3 金融順週期性、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
5.3.1 金融順週期性與實體經濟波動
5.3.2 金融創新條件下的宏觀經濟運行
5.3.3 金融創新、金融監管與宏觀均衡
5.4 金融穩定、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框架的轉變
5.4.1 貨幣政策框架的轉變:納入金融穩定
5.4.2 金融監管範式的轉變:走向宏觀審慎
5.4.3 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的協調:機制、效應與路徑
5.5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國家稟賦”與有效邊界
5.5.1 政府與市場:理論和政策邏輯的演變
5.5.2 政府作用的內生化邏輯與“政府-市場”邊界
5.5.3 “大金融”命題下的政府與市場有效邊界
5.5.4 關於金融制度設計中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進一步討論
5.5.5 結論性評價
本章基本結論
第6章 中國的現代金融體系發展:一個“大金融”框架
6.1 “大金融”框架下的中國金融發展
6.1.1 中國金融發展的總體目標
6.1.2 中國金融發展的基本原則
6.1.3 中國金融發展的整體藍圖與實踐路徑
6.2 構建高效而穩定的現代金融體系
6.2.1 形成均衡發展的金融體系結構
6.2.2 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6.2.3 穩步推進金融業混業經營
6.3 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
6.3.1 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從總量配置到結構協調
6.3.2 金融為什麼必須迴歸實體經濟:理論基礎與經驗分析
6.3.3 中國的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如何立足實體本位?
6.3.4 中國經濟轉型中的金融支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6.4 基於穩定與效率並重的金融開放
6.4.1 資本賬户開放與金融穩定:實證基礎
6.4.2 資本賬户開放中的金融穩定與國家控制力
6.4.3 基於穩定和效率均衡的中國金融開放:策略與路徑
6.4.4 金融開放進程中的“多元共治”與人民幣國際化
6.5 構建“三位一體”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
6.5.1 納入金融部門的宏觀經濟模型:基本框架
6.5.2 基於宏觀審慎的貨幣政策、信貸政策與金融監管
6.5.3 多種政策的疊加效應與反應過度:一個初步檢測
6.5.4 關於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及其協調機制的基本結論
6.6 金融穩定與早期預警:構建中國的“金融失衡指數”
6.6.1 金融失衡測度與危機預警:理論基礎與指標選擇
6.6.2 構建中國的“金融失衡指數”:測度方法與數值結果
6.6.3 “金融失衡指數”的政策應用:基於中國的實證評估
6.6.4 主要結論與政策啓示
本章基本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與致謝

大金融論綱作者簡介

陳雨露,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高級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學術和教研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
馬勇,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現代金融體系、宏觀經濟與金融政策等。2008年以來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財貿經濟》、《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2010年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2年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