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酉山

鎖定
大酉山 [1]  ,位於湖南辰溪縣辰陽古城的南面,地處辰水之畔,沅水南岸。是龜山、鐘山、鼓山和九峯嶺的統稱。是承載着幾千年歷史文化的名山,自古就有“善卷歸隱”“屈子登山”“劉尚平蠻”“諸葛亮屯兵”等歷史傳説。
中文名
大酉山
地理位置
湖南辰溪縣
著名景點
大酉觀
著名景點
果老煉丹池
柏庭觀
道家尊奉
大酉華妙洞天

大酉山相關人物傳説

大酉山善卷歸隱

相傳4000多年前,在沅水東南枉渚河口的一座大山上(今常德德山)隱居一位儒雅之士,叫善卷。堯南巡洞庭蒼梧時,曾上山拜問善卷先生許多治理天下的大事。先生的侃侃而談,令堯非常感動與佩服,遂拜善卷為師。堯老了,將位讓於。舜知善卷為堯之師,欲將位禪讓於善卷,善卷婉拒,並從此藏入深山過着
歸隱生活,直至仙逝。史料記載:“善卷,枉渚人,帝堯南巡時拜善卷為師,形為一代賢君。堯死後傳位於舜,因善卷為堯之師,故欲讓賢於善卷,善卷不受。”《廣湖南考古略》載:“善卷古賢人,堯北面事之,舜以天下讓善卷。卷曰‘予立於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德。予何以天下為哉?’遂入深山莫知其處。”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文學家、哲學家和著名詩人劉禹錫被貶連州(今廣東連州)刺史,中途改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途經辰溪慕名上山祭拜善卷墓和善卷祠。想到歲月悠悠,人傑地靈的大酉山,詩人有感而發,韻嘆:“先生見堯心,相與去九有。斯民從己治,我已安林藪。道為自然福,名是無窮壽。仙緣在此山,贊者常回首。”
大酉山全景 大酉山全景

大酉山周穆王陵

相傳,大酉山首開西周穆王在大酉山的二酉洞中藏書之先河。穆天子死後,葬於辰溪大酉山。《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湖廣通志卷八十一之四十七》載:“周穆王陵在辰溪縣鐘鼓山。”鐘鼓山,系大酉山主峯,俗稱“羊牯堖”。狀若大鐘鼎立,故又名‘鐘山’,昔穆王藏書於城南大酉洞內,山崖壁立萬仞,臨江鼎立如鼓,故而又名‘鼓山’(今龜山)。”此二山合稱“鐘鼓山”。山中有洞,名鐘鼓洞。見《通志·卷十二》載:“鐘鼓洞在縣南,龜山石壁峭立,入數十步,二石懸焉,扣之作鐘鼓聲。”洞內有明代哲學家、禮部尚書王守仁(又名王陽明)的石刻題詠:“見説水南多異跡,岸頭時有鐘鼓聲。”在周穆王陵鐘鼓山的四周,有大酉山九峯鼎立。九峯中世傳有九穴,穴中藏有西周穆王的國史文書,古又稱“九丘”。見《唐孔穎達疏引·尚書志》載:“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皆聚此書也。”又見《辰溪縣誌·卷之三十四·明太僕滿朝薦·丙寅春遍遊大酉洞》雲:“縱橫玉荀積三島,宛委煙衢徹九丘。”

大酉山秦時焚書坑儒

的藏書地
秦博士伏勝,避秦廷“焚書坑儒”而不遠千里將書藏於大酉山的二酉洞(大酉洞、小酉洞)中。《辰溪縣誌》載:“大酉洞去邑治裏許。在龜山南。舊傳有七十五石室,琴案棋局,石牀丹墀具焉,蓋仙靈之宅也。”見《辰溪舊志·古八景》雲:“昔秦人藏書室。”為此,大酉山是“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出典處。

大酉山著名道教聖地

《太平廣記》載:大酉洞列為“天下道教三十六洞之第二十六洞,號妙華洞。”
龜山為張果煉丹修道的古遺址。張果又名張果老,唐龍標縣(今黔陽縣)人,出身於一個以放排撐船為生的貧寒家庭。其父死後,他隨母寄住於龍標重陽溪村,是傳説中的“八道仙之一。”張果老心地善良,以孝著名,他做事執着,悟性極高。傳説他遵循仙翁指點,潛心在辰陽龜山大酉洞內煉丹修道。由於痴迷與執着,歷行數年寒來暑往,他終於修成正果。《辭海》載:“唐玄宗時,召張果至京師,演示種種法術,授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辰州府志》載:“丹山在南門外西,辰、沅交匯處,壁立萬仞。上有庵,窗欞映水,山碧風清,頂有果老丹池。”《辰溪縣誌·山川卷五》雲:“唐時,張果老隱大酉山曾煉丹藥於此地,今煉丹池在丹山頭,故又名丹山。”

大酉山古蹟

大酉山大酉洞

大酉山 大酉山
《辰溪縣誌》載:“大酉洞去邑治裏許。在龜山南。舊傳有七十五石室,琴案棋局,石牀丹墀具焉,蓋仙靈之宅也。”“秦人書室”為辰溪古八景之一。傳為秦時為避秦廷“焚書坑儒”的藏書之地。

大酉山丹山寺

大酉山 大酉山
《辰州府志》記載:丹山寺位於沅水,辰水交匯處。在縣城對岸,丹山洞之半面臨江,渚清幽莫匹。康熙二十一年知縣朱兆梓始建。 寺內有洞,寬約6米,高約3米, 入口處高約14米,再內側高深莫測。沈從文先生這樣描述丹山寺:“對河與小山城(辰溪)成犄角,上游是一個三角形小阜,阜上有修船造船的乾塢與寬坪。位於下游一點,則為一個三角形黑色山山嘴,瀕河拔峯,山腳一面接受了沅水激流的沖刷,一面被麻陽河(辰水)長流的淘洗,岩石玲瓏透剔。半山有個壯麗輝煌的廟宇,名“丹山寺”,廟宇外岩石間有成千大小不一的浮雕石佛。”

大酉山大酉觀

大酉觀位於大酉山麓,為辰溪縣著名的道教場所。大酉觀始建於北宋年間(1008—1016)。據《清嘉慶一統志》載:“大酉觀在縣南大酉山下,明萬曆三十六年,知縣曹行健重建。”“國朝乾隆間邑人重修。”因歷史悠久,建築工藝精細、考究,歷為過境官吏和文人墨客必遊之地,於1983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辰溪古八景之一。

大酉山善卷墓善卷祠

善卷終老仙逝後葬於大酉山。後人非常推崇善卷“厚德載人”的品行,於是修建了善卷墓、善卷祠和祭壇。《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湖廣通志·卷八十一之四十七》載:“陶唐善卷墓在辰溪縣大酉之九峯嶺。”《辰溪縣誌·卷五·山川》載:“虞時,善卷隱大酉山……今善卷墓、善卷祠之遺址皆在大酉山之九峯嶺。”清道光版《辰溪縣誌》載:“早在唐大曆年間,就有善卷祠祭祀善卷。”“唐著名道仙辰陽人瞿柏庭曾在大酉山上依善卷祠修道。”

大酉山丹山摩崖石刻

“丹山摩崖石刻”地處辰溪縣城對面的沅水河畔。整個懸崖石壁垂直於河面,數十幅石刻詩文分佈於懸崖絕壁的半壁上。詩文內容有描摹古辰陽奇山異水的,有描摹大酉山、鐘鼓洞及沅水風光的,也有觸景生情,託物言志的。詩文作者有中唐詩人、文學家、禮部尚書劉禹錫,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南宋理學家朱熹,明代御史薛瑄,文學家何景明,哲學家、兵部尚書王守仁(又名王陽明),禮部尚書諶若水,左都御史鄒元標,將軍鄧子龍,明太僕寺卿滿朝薦,明嘉靖辰州郡守徐珊,清代湖廣總督林則徐,民國內閣總理熊希齡和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等三十多人。

大酉山抗日烈士陵園

2009年在辰溪縣文管所對大酉山進行考查時發現。據考證,民國三十四年(1945)六月,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侵佔湘西的“雪峯山戰役。”中國守軍國民黨第三方面軍(司令湯恩伯)和國民黨第四方面軍(司令王耀武)等將士在雪峯山區奉命狙擊日寇進犯。中國軍民浴血奮戰,戰鬥歷時兩月餘,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全面勝利。在這次會戰中的150多名重症傷員在潭灣鎮對面棗子林的國民黨陸軍九五野戰醫院醫治無效而安葬於大酉山。並建烈士陵園,時建有門樓等建築,文革時被毀。今已被破壞嚴重,僅存少量墓葬和墓碑。

大酉山道教傳説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鹹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蹟傳説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二十六洞天 大酉山洞 週迴一百里,名曰大酉華妙天,去辰州七十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