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邪

鎖定
大邪,基礎理論名詞。①指邪氣亢盛的病證。《靈樞·刺節真邪》:“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奪其有餘。”②指風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漫散,故名。《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並治》:“大邪中表,小邪中裏”。
中文名
大邪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出    處
《靈樞·刺節真邪》

目錄

大邪概念

1、指邪氣亢盛的病證。2、指風邪。

大邪解讀

在中醫醫籍中,大邪是與小邪相對應之邪,指邪氣亢盛,如《靈樞·刺節真邪篇》曰:“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奪其有餘……凡刺小邪,日以大,補其不足,乃無害。”
《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曰:“大邪中表,小邪中裏。”此處大邪,有三種解釋:(1)《金匱要略講義》根據《金匱》原文提出的“五邪”,認為大邪為風。(2)《中醫大辭典·基礎理論分冊》認為大邪為風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温散,故名。 (3)劉獻琳《金匱要略語釋》認為大邪指“六淫之邪”。其説乃出《醫宗金鑑》。

大邪中醫應用

對於大邪(實邪)的針灸治療應用瀉法。所謂“泄奪其有餘,乃益虛,剽其通,針其邪肌肉親,視之毋有反其真,刺諸陽分肉間。”運用砭刺來開通正氣運行的道路,刺中病邪,肌肉自然緻密,邪氣泄去,真氣自然恢復其功能。這就是常説的祛邪以扶正,邪祛正自復。《靈樞經·刺節真邪》又指出,實邪多在三陽經,所以針刺治療時,以刺三陽經分肉間的穴位為主。
[1-3] 
參考資料
  • 1.    主編:袁鍾、圖婭、彭澤幫、艾景錄.《中醫辭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 2.    主編:陳錦榮.《中醫邪理學》:汕頭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 3.    鍾敏瑩.《靈樞經·刺節真邪》的學術意義與應用探究:新中醫,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