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選

鎖定
元、、清吏部銓選官吏制度。從七品以下官歸吏部注擬,流外人員一皆一月一次銓注,稱月選,明、清選法分雙月大選、單月急選,初授官及考定升降歸雙月大選,改授、改降、丁憂、候補歸單月急選,統稱月選,所選之官稱月官。或指吏部尚書。在當代,指在多黨制條件下,決定由某個政黨或政黨聯盟執政的公民直接或間接的選舉,不同國家的大選具體含義不同。
中文名
大選
外文名
general election
拼    音
dà xuǎn
解    釋
元、明、清吏部銓選官吏制度

大選基本解釋

一些國家總統或內閣選舉年競選總統、國會議員的活動 [1] 

大選引證解釋

1. 謂吏部銓敍授官。
《魏書·高祖孝文帝紀下》:“十有二月乙未朔,引見羣臣於 光極堂 ,宣示品令,為大選之始。”
《南史·何敬容傳》:“遷左僕射、 丹陽 尹,並參掌大選如故。”
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大選終於季春之月,所以定九流之品格,補萬方之闕政,人之道備焉。”
2. 指吏部尚書。
《北齊書·尉瑾傳》:“﹝ 尉瑾 ﹞既居大選,彌自驕狠。”
3. 某些國家議員總統等的選舉 [1] 

大選基本含義

大選(general election),在多黨制條件下,決定由某個政黨或政黨聯盟執政的公民直接或間接的選舉。不同國家的大選具體含義不同,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大選指下院議院的選舉,或稱立法選舉。在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稱為大選。在美國,指每4年舉行一次的總統選舉與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的合稱。在法國,總統和議會均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但僅總統選舉稱為大選,議會選舉稱為立法選舉。
大選的選舉,一般具有如下特點:
  1. 應由公民普選,直接或間接投票選出所選職位——南非首次多種族大選(1994-04)議員總統
  2. 所選對象,應是有權組織政府的個人或政黨,通過選舉導致產生新政府,或產生具有行政控制權的最高國家公職人員。
  3. 一般應是多黨或多位候選人的競選。
  4. 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競選階段。
不具有這些特點,但也產生新政府或具有行政控制權的最高國家公職人員的選舉,一般稱為換屆選舉而不稱為大選。 [2] 
參考資料
  • 1.    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3-11-05]
  • 2.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4.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