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道魯商

(2012年孟紀原執導紀錄片)

鎖定
《大道魯商》文化紀錄片是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組織部、國資委、經信委、文化廳、省工商局、工商聯、總工會等八部門聯合拍攝,旨在弘揚山東企業“責任、使命、誠實、守信、仁義、關愛”的時代精神。山東省副省長季緗綺指出,《大道魯商》為探索魯商的人文根源和文化內涵,展現山東企業家誠實守信、包容創新、敢於擔當的特質,展示中華商業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精髓,作出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
自2013年11月25日起,中央電視台(CCTV-2)開播我國第一部跨越人文和經濟學兩個領域的文獻紀錄片《大道魯商》以來,掀起了齊魯大地三千年以來的魯商文化崇拜潮,尤其是新魯商儒雅的“商業智慧”,已再次成為商界的關注焦點。
中文名
大道魯商
類    型
紀錄片
製片地區
中國山東
拍攝日期
2012年5月
拍攝地點
山東、江蘇、北京
導    演
孟紀原
編    劇
李延國
片    長
300 分鐘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在線播放平台
CNTV
出品時間
2013年10月
集    數
8 集

大道魯商影片介紹

7集分別為《源遠流長》、《財自道生》、《利緣義取》、《陶朱事業》、《端木遺風》、《經世濟民》和《商海追夢》。從管子到范蠡、從孟洛川到苗海南,全景式展現了從古到今魯商發展的歷史,系統地闡述了中華經商之道。

大道魯商內容簡介

《大道魯商》由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多家單位聯合拍攝,並負責專題片的論證和審核。《大道魯商》已經完成了10萬字的創作提綱,目前撰稿人員正深入全省各地對企業家、專家和遺址遺蹟進行採訪,並將儘快完成全部創作大綱。  專題片確定以齊魯文化為背景,用“小故事”來貫穿、演繹“商”與“文化”的融合和互為依託。《大道魯商》將獨具山東地域特色,從個案的角度解析魯商,通過魯商的故事來回顧整個魯商的歷史發展,展示改革開放以來魯商誠實守信、胸懷天下的形象和品質。

大道魯商分集劇情

    第1集《不滅的商魂》

      25億年前,在地球的第一次造山運動中,熾烈的岩漿劇烈噴湧,中國的東部隆起了一道雄偉的泰沂山脈。巍巍泰山,像一個巨人,矗立於大地,直上雲霄。據先祖口耳相傳,早在有文字記載之前,就有70多位部落酋長來此登山封禪。泰山腳下豐饒的土地上,走出了伏羲、少昊、炎帝、大舜等先祖,五千年以來,它被中華民族視為一座聖山,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三千年以前,周朝建都之後,以泰山為分水嶺,分別建立了齊、魯諸侯國。齊魯大地人才輩出——齊國有姜太公、齊桓公、管仲、孫子等明君賢士;魯國有孔子、孟子、墨子、曾子等聖祖先哲。他們的思想,伴隨着這條古老的黃河,奔騰向海,生生不息,孕育了深厚的齊魯文化,也催生了齊魯大地的商業文明。 公元前1045年,一隊疾馳的兵車護衞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從周都鎬京(今陝西西安),日夜兼程趕赴他的封地營丘(今山東境內)。他就是周朝齊國的始祖姜太公。這一年,他88歲。 當時,營丘是一片方圓不過百里的荒蠻之地,周圍更有兇悍的東夷部落,姜太公剛剛踏上營丘,萊夷就大舉進犯。姜太公以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擊退了夷人的進犯。官兵乘勝追擊,姜太公卻下令收兵,他説:對待夷人,只有感化施恩,才能長治久安。姜太公走遍齊地的山山水水,發現這裏雖然山地貧瘠、灘塗鹽鹼,卻有漁鹽之利,且礦產豐富。他頒佈了商業興國之策,教百姓捕魚、煮鹽換取糧食,他率先提出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而得天下”的治國理念。在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齊國,確定了民本民生的思想。 [日照市專家採訪 姜太公出生在山東日照靜曲,家境貧寒,年少時放過牛,販賣過糧食,做過小生意,他酷愛學習,飽讀詩書,他最早提出民本治國的理念,是因為他深刻理解底層百姓的疾苦。 魯商精神發端於齊。史載:姜太公赴齊地上任後,五個月就回鎬京述職,周公問他,為何如此之快地回來?姜太公答道:我簡化了君臣之禮,尊重當地的風俗,把“農、工、商”並列為治國三寶,發展生產,因此很快就穩定了局勢。由於姜太公實行對外開放,加強同周圍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使人民多歸於齊,財富貨殖大增,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齊國經濟形態和齊文化體系。齊國的工商業迅速發展,實現了中華民族第一個區域性的商業繁榮。姜太公謝世300多年後,齊桓公和相國管仲繼承了姜太公的國策。管仲説: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他實行“士、農、工、商”制度,完善了社會分工,並由國家鑄造錢幣,推動商品流通。金融資本,以銅幣的形式出現了。齊國的刀幣,成為一種流通於齊、魯、燕、趙、魏等國的硬通貨,齊國擁有了國家信用和雄厚的“金融資本”。齊國將貨幣鑄成刀形,亦有“商戰利器”之藴。 齊桓公任用管仲推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一時間齊國大治。由於齊國的經濟政策,當時周邊很多國家的財富都聚攏於齊國。管仲築城開肆,“臨淄之中七萬户,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其繁榮程度遠勝於古羅馬。 [齊史專家:在海路貿易方面,管仲在當時已經建立“環渤海經濟帶”,將今日的遼寧、山東、河北通過渤海連通為一體;齊國還開闢了一條自齊東渡渤海,經朝鮮半島而達日本的航線。因為齊國有發達的造船業和舟師,故在2700多年前就開始了海上貿易。這已為朝鮮及日本的考古發現所證實。歷史越千年,資本在齊魯大地上的活動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它閃耀着民生的光芒,身上也帶着滄桑的記憶。 公元一八四九年夏末,在大英帝國首都倫敦安德森大街4號,居住着一户從德國遷來的人家。由於拖欠幾個月的房租,房東叫來了警察,收走了他們的全部家當,甚至連嬰兒的搖籃、女兒的玩具也沒有留下。這户人家的男主人,名字叫做卡爾·馬克思。 這位身無分文、家徒四壁、沒有任何資本的學者,當時卻正在研究着商品的剩餘價值和資本的屬性,寫作着一部後來影響了人類世界的鉅著——《資本論》。資本一誕生就顯露出它猙獰的面目,貪婪、擴張、無視道德和人的尊嚴。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一針見血的指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雖然這是馬克思在資本原始積累時的描述,但資本貪婪、逐利的本性,為人類所共識。


    第2集《民生的車輪》

      史料記載,自秦始皇始,有57位帝王先後到泰山封禪,時跨兩千多年,他們踏十八盤,過天街,登泰山極頂,在焚香叩首、祭拜上天的同時,都不約而同地完成了祈願天人合一、國泰民安、固國安邦的價值觀的認同。 泰山,也成為百姓心目中的一座聖山,幾千年來,安祥地庇護着炎黃的子民。泰山安而天下安。泰山之基,被稱為泰安。 中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富,則天下安。實際上,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代先賢那裏,就已深刻地認識到了這個道理。 二千七百多年前,正是人類社會由原始矇昧的奴隸社會向封建文明的過渡時期。我們回眸歷史,驚愕地發現,在這個由大洋相隔的星球大陸上,有兩地同時發出了文明的光輝。一處,是位於西歐愛琴海濱的古希臘。另一處,便是位於亞洲東方中華文明圈中的齊國。 公元前690多年前,在齊國西南部的潁上小鎮,兩個年輕人帶上他們精選的貨物,又一次出門做生意去了。當時他們誰也不曾想到,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合夥做生意,此後他們將放棄經商這一行當,開始另一種更為壯闊的人生。這兩位年輕人,一位叫鮑叔牙,一位叫管仲。數年之後,他們成了齊國最重要的執政者。 鮑叔牙和管仲最後一次合夥做生意不久,齊國發生了一連串的宮廷變故,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競爭王位。最後,由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登上齊國君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初登王位,擬請自己德高望重的老師鮑叔牙出任相國。不料想,鮑叔牙卻竭力推薦作為俘虜的管仲擔當此重任。齊桓公説道:他當初差點用箭射死我,恨不能剝其皮,食其肉,豈能用乎?鮑叔牙回答道:為臣者各為其主。管仲有雄才大略,主公若用之,他可為你射天下啊!齊桓公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不計前嫌,徹夜長談,拜管仲為相,從而成就了春秋第一霸主大業。後人評價:齊國的黃金時代,得益於管仲,亦得益於鮑叔牙。滾滾黃河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少不更事的頑童們,經常在這裏爬上爬下玩耍。他們哪裏想到,這抔黃土底下,埋藏着一個偉大的聖賢之魂。這座位於濟南東郊的古墓,就是鮑叔牙墓,後人稱此為鮑山。 經鮑叔牙力薦,管仲上任不久,齊國首府臨淄城的城門前,貼出這樣一則告示:凡是來齊國經商的人,帶一車貨物進齊國的,免費提供食物;帶兩車貨物進齊國的,免費提供住宿;帶三車以上貨物進齊國的,還免費提供飼料和僕人。這是中國最早出台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管仲的經濟思想,主要反映於他的《管子》一書,其中《輕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見的經濟文作,對生產、分配、交易、消費、財政等均有論述。最值得稱道的是,管仲在《奢靡》、《揆度》等篇中,系統闡述了消費對於生產和經濟的促進作用。兩千五百年後,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鉅著《通論》問世,熟悉《管子》的人驚訝地發現,這兩部跨越數千年時空的理論著作,竟然是以同樣的觀點闡述同一個經濟學命題。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齊長城則是中國的“長城之父”。齊桓公即位後,便開始了修築齊長城,全長一千多公里,西起泰山腳下,東至黃海之濱。它比歐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79公里的雅典壁壘早200餘年,比秦長城早400餘年。而齊長城的作用不僅是用以軍事防禦,也作為出入境的海關,收商人之税,充實國庫。在税收政策中有一條:空車入境者免税,意在鼓勵周邊國家的商人來齊國購買貨物,擴大齊國的市場。事實上,齊桓公和管仲接手的國家,是一個爛攤子。國內政局動盪,百姓生活艱難,加之周邊強鄰虎視眈眈,真可謂內憂外患。管仲治國的第一步,就是解決民生問題。管子在其《牧民》篇裏,提出一個非常著名的治國理念:要把天下治理好,首先就要順合老百姓的心思。一個國家的政治興旺還是敗落,首先一條取決於民心的向背。你順應了老百姓的心願,國家就興旺發達;你違逆了老百姓的心願,國家就要敗落衰亡。 怎樣才能夠順應老百姓心願呢?讓人民先富起來,讓他們有基本的生活保證,他把富民放在首位,而解決民生就要發展經濟,保障供給。 管仲提出,由國家鑄造錢幣促進商品流通。貨幣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價值尺度,流通手段——這是馬克思貨幣理論關於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作為交換中的一般等價物,貨幣從表面上看是一個物,但在物的背後卻隱含着某種社會關係、生產方式、經濟、文化,乃至文明的身影。


    第3集《文化的匯流》

      商品是什麼?英國的經濟學家大衞·李嘉圖看到了它的二重屬性: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因而他創造了勞動價值論。德國的思想家馬克思看到了它身上凝結的社會勞動時間,發現了剩餘價值,繼而掀起了一場攪動歷史的資本革命風暴。商品包括一切生活必須品和消費品。商品經過設計、製造、運輸、買賣、消費完成了一次旅行,它在旅行中完成了文化的衝突和匯流。魯商羣體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經過與多元的商業文明衝突與融匯,顯示出它巨大的包容精神。“聽見鑼鼓點兒,擱下筷子擱下碗兒;看見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膠州,位於膠東半島,古代屬齊國之地。面朝大海,商貿發達。唐宋時期曾是全國五大商埠之一、長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膠州大秧歌,又稱“地秧歌”、“跑秧歌”、“扭斷腰”,可以男女搭配。其最明顯的特點是:三彎九動十八態。婀娜多姿、舒展大方,其曲調、舞姿,體現了古齊國的開放和熱情。而離此千里之遙的魯國之地,則流行着一種吹打樂。樂隊均由男性組成,他們服飾統一、動作整齊、步調一致地在行進中奏樂。最為醒目的是大杆號,一般與大鼓和大鑼合奏,每逢紅白喜事或官吏出巡、迎送貴賓時,大杆號都在樂隊前頭,威武雄壯,氣勢宏大。膠州秧歌和魯西南吹打樂,藝術地傳達出齊、魯古國的不同文化遺風。


    第4集《民族的脊樑》

      1938年3月,在山東運河邊的商貿重鎮——台兒莊,爆發了一場中國軍隊與日寇驚天地、泣鬼神的浴血大搏殺。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人的血性震驚世界。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有兩座古城完全毀於戰火,一座是波蘭的華沙,另一座,就是山東的台兒莊。近幾年,建設者們根據復古、存古的城建宗旨,讓台兒莊重新恢復原來的容貌。這片彈孔牆,讓人看到了當年那場大戰的酷烈。中國軍隊為什麼選擇台兒莊作為主戰場呢?台兒莊雖然是一座小城,卻有着一千多年的歷史,是運河的一座商業重鎮。中國軍隊的戰役總指揮官李宗仁在回憶錄中説:之所以選擇在台兒莊與日軍決戰,就是因為這裏有6000多棟質量非常好的房子,可以作為堅固的掩體。尤其是台兒莊的百姓和商人深明大義。今天,走在台兒莊的石板路上,那些抗日健兒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日本鬼子浴血搏殺的情景,還在眼前閃現。高高低低的石板路下三萬抗日將士不屈的魂靈,似乎仍在吶喊,震撼着後人的心靈。這是一名十七歲的士兵,此刻正在往身上捆綁炸藥包。他沒有絲毫的哀傷,充滿椎氣的臉上洋溢着平靜的笑容。他懂得,為罹難的祖國母親慷慨赴死,是每一個熱血男兒的責任。愛國軍人的血性,也激發了台兒莊的商人。


    第5集《文明的遠行》

      位列世界500強的沃爾瑪,是一家美國的世界性連鎖超市,它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曾説:“我創立沃爾瑪的最初靈感,來自中國的一家古老的商號,它的名字來源於傳説中的一種可以帶來金錢的昆蟲。”這家古老的中國商號是誰呢?沃爾頓所説的這家中國商號,就是孟洛川所創辦的瑞蚨祥。這種可以帶來金錢的昆蟲,是怎樣的一種昆蟲呢?這種神奇的昆蟲叫做青蚨。據晉代《搜神記》記載:青蚨形似蟬,產卵必要依附着花草的葉子,即使是被人偷偷地拿走了它的卵,不管多遠,母青蚨也一定知道藏卵的地方。意思是説,錢花出去,還能再飛回來,所以青蚨就成了永遠財源茂盛的象徵。而山姆·沃爾頓因青蚨而萌生創辦的沃爾瑪,如今在全球15個國家開設了超過8400家商場,每天都有數以千億計的資金流進流出。青蚨,它由山東飛出,把魯商文明傳遍世界。


    第6集《道德的血液》

      在許多人的觀念裏,商人和金錢從誕生之日起就帶着原罪。馬克思曾經説過:“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會大膽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難道商業利益和道德真的勢如水火,難以融合嗎?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舜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舜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由於舜樂於幫助別人,所以他所在的地方,大家都講道德,願意與他為鄰,他居住的地方,很快就成了一個市鎮。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齊魯大地上出現過三個商業巨人——由商而官的管仲;由官而商的范蠡;亦官亦商的子貢。三個人雖然不在同一個時代,不在同一個國家,可三人都以德經商,為中國的儒商奠定了人文道德的基礎。他們成為後世魯商崇仰的聖賢。


    第7集《海洋的復興》

       這是一個關於港口的慶典,這是一個關於海洋的慶典! 2011年金秋九月,煙台港迎來了一百五十週年華誕。 這是不平凡的一個半世紀,它書寫着煙台的屈辱史、抗爭史、復興史。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説過:大海邀請人類從事征服,從事掠奪,但同時也鼓勵人類追求利潤,從事商業。人類便在這一片鞏固的陸地上,移到一片不穩定的海面上,隨身帶着他那人造的地盤,船——這個海上的天鵝,它以敏捷巧妙的動作,破浪而前……當黑格爾用詩一樣的語言寫下這段文字時,英國商人正乘着他們那海上的天鵝向古老的中國傾銷着鴉片,然後載回滿船的白銀。而令這位哲學家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九年之後,英國女皇派出一支用資本和蒸汽機鍛造的“海上的天鵝”駛向中國。那海上天鵝載着的是火力威猛的艦炮和四千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第8集《太陽的兒女》

      這是一場史詩般的演出。天空、大地、山川成為舞台,日、月、星辰成為佈景,一出靈動而壯麗的《夸父追日》,把一個古老的神話,演繹成時代的暢想和激情。誰能想到,這台生動、逼真情景劇的創造者,三十年前,還是一個貧窮的農民。他叫夏春亭,他説,排家譜,他是炎帝的後裔,是太陽的子孫。三十年前,他和妻子懷揣着僅有的48塊錢,在窮山村裏開始了創業人生。夏春亭用48元錢買到了8袋最便宜的北朝鮮水泥,在自家小院裏精心澆鑄了水泥板,靠誠實的勞動,他掙到了經商的第一筆利潤。由水泥板到水泥管,由路井到路面,從橋樑到樓房,由住宅樓到大型場館,由小基建設備到大型吊塔,三十年間,他有了自己的產業集團。他的家業,真的是起源於那48元錢嗎?不,是比黃金還貴重的誠信!三十年前,為了一單業務,夏春亭三伏天騎着自行車,趕往煙台市郊的一個小鎮。返程時,他的自行車爆了胎。他身無分文,把手錶押給修車人。修車人被他的樸實所感動,説:“表,你拿走,錢,你方便就捎過來,不方便就算了。” 令修車人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夏春亭專程從威海趕了80裏地來還了2塊錢的修車費。修車的老人感嘆地説:“小夥子,你一定能成大事啊。”這就是一代新魯商的求索之旅、大道之旅!讓我們用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的名言,作為本片的結束語吧——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大道魯商演職員表

總撰稿: 李延國
導演:孟紀源
助理導演: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