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運河博物館

(位於北京的專題性博物館)

鎖定
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是位於北京的專題性博物館。
2021年年底,大運河博物館將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正式向觀眾開放。 [3] 
2023年12月13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領銜製作的三艘銅船,“駛進”新建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9] 
中文名
大運河博物館
地理位置
北京市
類    別
專題性博物館
投用時間
2023年

大運河博物館歷史沿革

2021年4月22日,首都博物館發佈消息,宣佈“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工程主體結構封頂,並證實了首都博物館東館正式定名為“大運河博物館”的消息。
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預計2021年底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實現竣工驗收,2023年底具備開放條件。 [1] 
2022年4月,大運河博物館項目已實現外立面亮相,正在有序推進二次結構、機電、暖通等工程,計劃2022年底基本完工並交付布展。 [5] 
2022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開幕。蔡奇同志作黨代會報告。報告指出,要完成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與大運河博物館三個文化設施和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入地改造等重大工程,建成通州堰分洪體系。加快運河商務區發展,建好集成電路高端製造基地和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 [6] 
2022年,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正在有序推進機電及精裝施工,預計年底基本完工;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計劃年底完成總工程量的75%。 [7] 
2023年11月16日,記者從北京城建集團工程總承包部獲悉,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運河博物館(原名首都博物館東館)工程歷時4年建設,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8] 

大運河博物館建築佈局

總建築面積9.97萬平方米,整體規劃展廳共計16個,整個展覽陳列區建築面積27426平方米,公共服務區建築面積24175平方米。
在內部設計上,整座博物館分為以展覽陳列區域為主的主樓和以社教空間、靈活開放空間為主的觀眾共享大廳兩組相對獨立的建築,實現觀展和體驗的動靜分區,以實現博物館多元化服務的需求。
此外,兩組建築之間還將設置一條水街,觀眾穿行時,可通過玻璃幕牆看到博物館內部,水街在夜間也可以開放,將整個區域打造一座“永不落幕的博物館”。 [1] 
該博物館由主樓和觀眾共享大廳兩座相對獨立的建築組成,主樓主要體現博物館的傳統功能,由藏品庫房、文物修復、展覽陳列、社教活動及辦公區域組成;觀眾共享大廳則將設置開放式展覽陳列、更多類型博物館活動、特色文創配套服務等,凸顯新時期多元化的博物館服務功能,以更靈活的開放模式,滿足不同觀眾的參觀需求。未來,該館將從大運河與北京城市發展的關係角度,詮釋和弘揚大運河文化。約2萬平方米展陳空間內,將設置基本陳列“大運河與北京”(暫定名)、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 [2] 

大運河博物館建設設計

大運河博物館又名“運河之舟”,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日接待量可達6000人次。大運河博物館對標國際一級博物館進行設計建設,具有館藏文物安全保護措施等級高等特點,結構設計方案按照罕遇地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採用先進的隔振技術,在建築物的上部和基礎之間加設“隔震層”,將博物館上部結構和下部基礎分離開,使建築最大水平位移變形能力達到1.2米,發生地震時能夠有效消減74%的地震力,最大程度保證建築主體結構、室內重要設施和文物安全。 [4] 

大運河博物館博物館介紹

由主樓和觀眾共享大廳兩座相對獨立的建築組成,主樓主要體現博物館的傳統功能,由藏品庫房、文物修復、展覽陳列、社教活動及辦公區域組成;觀眾共享大廳則將設置開放式展覽陳列、更多類型博物館活動、特色文創配套服務等,凸顯新時期多元化的博物館服務功能,以更靈活的開放模式,滿足不同觀眾的參觀需求。該館將從大運河與北京城市發展的關係角度,詮釋和弘揚大運河文化。約2萬平方米展陳空間內,將設置基本陳列“大運河與北京”(暫定名)、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
大運河北京段沿線,一系列文物保護和利用成果亮出來。近年來,本市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先後在白浮泉、萬壽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橋、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路縣故城、大運河故道、小聖廟、善人橋9處文化遺產取得重要考古成果,進一步豐富大運河文化帶與北京老城的內在聯繫與文化內涵。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效果也進一步顯現。昌平區大運河白浮泉遺址完成了都龍王廟圍牆文物搶險修繕工作、都龍王廟壁畫修復保護項目等,拆除非文物建築,恢復文物景觀,基本完成了九龍池水質治理工作,提升了九龍池水質。通州區“三廟一塔”景區完成了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開展了文物修繕工程,對景區各處文物全面修整,2021年項目主體已完工,通過階段性驗收,正在進行收尾工作。海淀區萬壽寺已完成第一階段以中路為主的文物保護修繕工程,第二階段修繕主要集中在東路,完成量已達工程總量的90%,修繕恢復了古建築原有的風貌,發現的地下文物補充了研究萬壽寺歷史的物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