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連自然博物館

(大連市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

鎖定
大連自然博物館,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西村街40號,是一座集地質、古生物、動物、植物標本收藏、研究、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其前身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新館為現代歐式建築,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萬平方米。 [1] 
截至2019年末,大連自然博物館有藏品數量150297件,珍貴文物513件 [26]  。根據官網信息,截至2022年8月,大連自然博物館有各種標本近20萬件,珍貴標本6千餘件。館藏特點是海洋生物標本和“熱河生物羣”化石標本,其中海獸標本20餘種,其種類和數量在國內自然史博物館中是最多的,其中重達66.7噸的黑露脊鯨標本。 [1] 
2020年12月,大連自然博物館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 
中文名
大連自然博物館
外文名
Dali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地理位置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西村街40號
佔地面積
15000 m²
類    別
自然博物館
開放時間
9:00~16:30(週一閉館)
竣工時間
1907年
館藏精品
黑露脊鯨、長鬚鯨、抹香鯨
票    價
免費
開館時間
1998年10月
藏品數量
150297件 [26] 

大連自然博物館歷史沿革

大連自然博物館舊館 大連自然博物館舊館
大連自然博物館舊址建築,是1898年沙俄統治時期修建的市政廳大樓。該建築位於遼寧省大連市勝利橋北,是一幢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格的古建築,是大連市初建時期的代表性建築之一。199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築。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前身是日本侵佔東北以後,由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創辦的“地質調查所”。
民國十二年(1923年),調查所大量收集東北各地自然標本和資料後,增設了陳列室,主要展示巖礦和部分古生物標本,並註明標本的產地、藏量、開採價值和用途等,只供日本少數上層人物觀賞研究。
民國十五年(1926年),由於展示的標本種類增多,陳列內容增加,收集標本的地域不斷擴大,涵蓋了東北及蒙古等地的多種資源,將陳列室改為“滿蒙物質參考館”,同年,正式對外開放。
大連自然博物館及展品 圖集(2)
大連自然博物館及展品 圖集(2)(11張)
民國十七年(1928年),“滿蒙物質參考館”在原建築的兩翼和後部擴建2000平方米,又進一步將歷年從中國東北、蒙古、西伯利亞、歐美等地蒐集的巖礦標本以及農業、畜牧業、林業、水產業的實物標本和圖文資料彙集起來,同年11月,成立了供科學研究和觀賞的“滿蒙資源館”。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展示原有資源標本外,還增加了東北、蒙古等地的民俗陳列內容,並將館名改為“滿洲資源館”。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3日,大連解放後,由中國長春鐵路公司接管本館,易名為“東北地方誌博物館”,由中長鐵路科研所委託蘇聯地質專家葉果洛夫擔任館長,並對原有的陳列進行修整。
1950年11月,中長鐵路局將本館移交給大連市人民政府文教局管理,同時將館名改為“東北資源館”,充實調整了陳列內容,主要展覽中國東北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建國後的新成就,成為向廣大人民羣眾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普及科學知識的文化陣地。
1959年,在慶祝抗戰勝利14週年紀念日這天,正式定名為“大連自然博物館”,並請當時擔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館名。
1995年,為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保護自然文化遺產,市委、市政府決定移址建新館。
1998年10月,大連自然博物館新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3] 

大連自然博物館建築格局

大連自然博物館及展品圖集(1)
大連自然博物館及展品圖集(1)(16張)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開設地球、恐龍、海洋生物、東北森林動物、濕地、物種多樣性、遼西古生物化石等12個展廳。新館為現代歐式建築,坐落在黑石礁海濱,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萬平方米,擁有27萬平方米海域。 [1] 

大連自然博物館序廳

走進大連自然博物館序廳,一幅長22米、高3米的巨型浮雕將“自然與人”融合在一起,氣勢宏大壯觀;恐龍展廳內40米長的巨幅半景畫和栩栩如生的恐龍生態模型,演示了恐龍產生、發展、滅亡的全過程,觀眾可直觀地瞭解恐龍及其生活環境;十分珍稀精美的遼西古生物化石,彷彿在默默地向人們講述着發生在億萬年前的神奇故事,使遊客對生命的進化產生無限遐想和對未來的深思。 [1] 

大連自然博物館肯尼斯·貝林展廳

肯尼斯·貝林展廳
肯尼斯·貝林展廳(2張)
肯尼斯·貝林展廳有百餘件來自非洲的野生動物標本,以生態景觀的陳列方式展示了野生動物之間,野生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這些生態景觀有: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非洲稀樹草原、非洲熱帶雨林、非洲沙漠等。 [6] 

大連自然博物館新生代展廳

新生代展廳 新生代展廳
新生代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分為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第四紀是新生代最新的一個紀,此時生物界的面貌已接近於現代,哺乳動物的進化在此階段最為明顯。新生代展廳以館藏第四紀古生物化石標本為主,介紹了晚新生代的哺乳動物。 [7] 

大連自然博物館東北森林動物展廳

東北森林動物展廳 東北森林動物展廳
走進東北森林動物展廳,猶如進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種動物集聚在你的身邊,使遊客不禁發出要愛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感嘆;中國的東北地區是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的主要分佈區,是中國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東北森林動物展廳將呈現這裏特有的野生動物與森林生態系統和諧共處的生動場景。 [8] 

大連自然博物館陸生動植物展廳

陸生動植物展廳 陸生動植物展廳
陸生動植物展廳展示了與陸地環境息息相關的植物、昆蟲、兩棲爬行動物和鳥類精品標本,講述了生命世界中神奇的生物和生命現象,呈現出一幅充滿生機的生命畫卷。 [9] 

大連自然博物館濕地展廳

濕地展廳
濕地展廳(2張)
濕地孕育了繽紛的動植物、微生物世界,被稱為“地球之腎”。濕地展廳通過五個開放式景觀,展示濕地自然生態環境圖。 [10] 

大連自然博物館海洋無脊椎動物與海藻展廳

海洋展廳 海洋展廳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遼闊的海洋孕育了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海洋無脊椎動物與海藻展廳介紹了海藻,海貝,蝦蟹,棘皮動物等,它們和人類的衣食住行緊密相關。 [11] 

大連自然博物館軟骨魚類展廳

軟骨魚類展廳 軟骨魚類展廳
軟骨魚類展廳主要展示由鯊、鰩和銀鮫類組成的軟骨魚類。軟骨魚骨骼為軟骨,常鈣化,沒有真骨組織,沒有魚鰾,適宜海洋生活。其中,有些鯊兇猛無比,稱霸海洋,被譽為“海中霸王”。 [12] 

大連自然博物館硬骨魚類展廳

硬骨魚類展廳 硬骨魚類展廳
硬骨魚類展廳主要展示硬骨魚,硬骨魚是魚類中最大的一個類羣,現存3萬多種,佔脊椎動物總量的一半多。骨骼為硬骨,有骨質板狀鱗片,大多數硬骨魚有魚鰾,可以控制在水中的沉浮。 [13] 

大連自然博物館海洋哺乳動物展廳

海洋哺乳動物展廳 海洋哺乳動物展廳
海洋哺乳動物的祖先在遠古時期從陸地進入海洋,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和自然選擇,逐漸適應了海洋環境。海洋哺乳動物展廳展示了北太平洋露脊鯨、灰鯨、長鬚鯨以及抹香鯨、虎鯨、喙鯨等珍貴的海洋哺乳動物標本。 [14] 

大連自然博物館中生代展廳

中生代展廳 中生代展廳
在地質年代中,中生代約開始於2.25億年前,結束於6600萬年前,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中生代是恐龍出現並繁盛的時代,與之還有魚龍、翼龍、哺乳類和鳥類,這些生物共同構成了中生代特有的生物面貌。中生代展廳以中生代為背景,介紹該時期的環境、氣候、生物等多方面內容。 [15] 

大連自然博物館地球展廳

地球展廳 地球展廳
地球展廳呈現了豐富的地質礦產資源。認識、瞭解和保護地球家園已成為當今全人類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16]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藏文物

大連自然博物館綜述

大連自然博物館新館 大連自然博物館新館
截至2019年末,大連自然博物館有藏品數量150297件,珍貴文物513件 [26]  。根據官網信息,截至2022年8月,大連自然博物館有各種標本近20萬件,珍貴標本6千餘件。
大連自然博物館的館藏特點是海洋生物標本和“熱河生物羣”化石標本,其中海獸標本20餘種,其種類和數量在國內自然史博物館中是最多的,其中重達66.7噸的黑露脊鯨標本,在亞洲屬罕見。“熱河生物羣”化石標本在國內是種類最多最有特點的,其中一窩鸚鵡嘴龍化石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惟一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震驚世界的國寶級化石標本,其研究成果論文已發表在《Nature》(2004年9月431期)上。 [1] 

大連自然博物館地質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地質類的藏品包括:天然翡翠莊河隕石、金剛石 [27]  。其中,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金剛石產於大連市瓦房店金剛石礦,重15.95克拉。 [17] 
館內藏品-地質

大連自然博物館古生物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古生物類的藏品包括:孟氏麗晝蜓、鸚鵡嘴龍、孟氏大連蟾。 [28]  其中,鸚鵡嘴龍化石是世界上罕見的、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個體數量最多的一窩恐龍化石標本,由34條鸚鵡嘴龍幼體和1個成年鸚鵡嘴龍個體組成。幼體平均長度在23釐米左右,其頭骨癒合疏鬆,骨縫明顯,是一羣剛出生不久的幼仔,它的發現證明恐龍具有育幼行為。 [18]  孟氏大連蟾標本為模式標本,保存較好,是一件具有完整皮膚印痕的蛙類化石。 [19] 
館內藏品-古生物

大連自然博物館無脊椎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無脊椎類的藏品包括:庫氏硨磲、笙珊瑚、鸚鵡螺、金斑喙鳳蝶、琴步甲 [29] 
館內藏品-無脊椎動物

大連自然博物館魚類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魚類的藏品包括:雙吻前口蝠鱝東方旗魚矛尾翻車魨日本單鰭電鰩大連平鮋 [30]  大連平鮋標本採自黃海北部。 [20] 
館內藏品-魚類

大連自然博物館兩棲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兩棲類的藏品包括:版納魚螈、大鯢、哀牢髭蟾 [31]  其中,哀牢髭蟾為中國特有種類,僅見於雲南景東哀牢山與無量山以及西雙版納。 [25] 
館內藏品-兩棲動物

大連自然博物館爬行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爬行類的藏品包括:稜皮龜、蟒蛇、揚子鱷 [32] 
館內藏品-爬行動物

大連自然博物館植物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植物類的藏品包括:雲南黃連雲南穗花杉羊角槭滇桐多毛坡壘 [33] 
館內藏品-植物類

大連自然博物館鳥類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鳥類的藏品包括:黑鶴、丹頂鶴、雪鴞極樂鳥 [34] 
館內藏品-鳥類

大連自然博物館獸類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的獸類的藏品包括:灰鯨、黑露脊鯨、長鬚鯨、抹香鯨。 [35] 
灰鯨標本是1996年12月在大連莊河沿海近岸擱淺死亡的,雌性,體長11.95米。 [24]  黑露脊鯨標本為1977年在黃海北部海域捕獲,雌性,全長17.10米,體重約66.7噸,是中國保存的鯨類動物標本中體重最大的。 [23]  長鬚鯨標本是1959年在黃海北部捕獲的,雌性,體長18.40米,體重約34.7噸。 [22]  抹香鯨標本是1993年2月在東港市前陽鎮沿海近岸擱淺死亡的,體長17.5米,重50餘噸。 [21] 
館內藏品-獸類

大連自然博物館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大連自然博物館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 

大連自然博物館參觀信息

大連自然博物館地理位置

大連自然博物館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西村街40號(星海公園西側)。

大連自然博物館參觀須知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16:30(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除國家法定假日外)。
  • 開放區域
地下一層:肯尼斯•貝林展廳
一層:中生代展廳、地球展廳
二層:海洋哺乳動物展廳、海洋無脊椎動物暨海藻展廳、海洋魚類展廳、新生代展廳
三層:濕地展廳、東北森林動物展廳、陸生動植物展廳
  • 入館方式
(一)疫情期間只接受個人預約,暫停任何形式的團體預約。
(二)個人預約必須實名制,採用網上提前預約的方式,禁止現場預約。每個人都需要預約(含兒童)。參觀票每人每天預約上限為3張(含本人),預約人必須實名預約,掃身份證入館。同一身份證每天最多預定1單。
(三)觀眾參觀必須全程佩戴口罩。當館內參觀人員密度較大時,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控制入館速度等相關措施。
(四)疫情防控期間採用人流限制措施,每天開放預約名額2500人次,約滿為止。
(五)預約成功後請按預約時間段到館參觀,如不能按時到館,請及時取消預約釋放名額。
(六)參觀當日,須出示預約登記時使用的身份證原件、本人預約碼、健康碼、並掃e大連雲場所碼。同時配合工作人員進行測温、掃碼管理、局部消毒等防疫措施,方可入館。來自重點地區或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健康碼為黃色和紅色,體温高於37.3℃、有咳嗽、流鼻涕等不適症狀者均謝絕入館。 [4] 

大連自然博物館交通線路

  • 公交路線
乘車線路 乘車線路
523路自然博物館終點站、16路大連海洋大學站;23、28、202、406、901路黑石礁站下車南行。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