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鎖定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成立於2008年12月17日。航空航天學院自2009年起招收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入選遼寧省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設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及航空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交叉學科博士點。 [1] 
中文名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外文名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Institute
簡    稱
大工航院/大工運載學部航院
創辦時間
2008年12月17日
學校特色
航空航天學院
所屬地區
遼寧大連
現任院長
夏廣慶
副院長
錢衞周文雅
雙聘院士
楊鳳田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歷史沿革

2008年12月16日,大連理工大學決定(大工校發[2008]20號)成立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隸屬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聘任吳錘結為院長,吳志剛、 高效偉為副院長,任期為四年。
2009年12月,設立航空航天學院下屬機構:氣動與推進研究所、飛行器設計研究所、飛行器控制與仿真研究所、航空航天學院辦公室和實驗室管理辦公室。 [2]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師資力量

現有專任教師系列3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1人、副研究員1人。實驗技術系列工程師2人。博士後(助理研究員)5人。院辦秘書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36人。另聘雙聘院士1人,現任兼職教授6人。教師中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1人,國際宇航聯合會青年空間領袖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教育部高等學校航空航天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中國宇航學會理事2人,中國航空學會理事1人,中國力學學會理事1人,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1人,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德國洪堡學者1人,香江學者計劃1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1人,杜慶華工程計算方法優秀青年學者獎1人,遼寧省“十百千人才計劃”2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人才1人,大連市高端人才5人,大連市青年科技之星4人,大連高校優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大連理工大學國防創新團隊2個,大連理工大學領軍人才2人,大連理工大學星海學者人才培育計劃星海優青3人,大連理工大學星海學者人才培育計劃星海骨幹2人。 [1]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學術研究

航空航天學院成立以來,科研經費連年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科研進款總額為3908.67萬元,其中縱向2355.61萬元,橫向1553.06萬元,人均科研經費105.6萬元。科研成果在“質量”和“數量”上均取得較大提升,相關研究工作在央視國防軍事頻道(CCTV-7)軍事科技欄目聚焦“飛向深空——衞星”報道。已承擔多項國家重大項目,包括軍委科技委基礎加強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軍委裝備發展部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防973項目、國家863項目、總裝預研項目等。 [1]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具體包括:氣動與推進(先進飛行器氣動佈局、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前沿交叉、航空航天推進技術、航空航天熱防護技術)、結構與材料(空天飛行器熱結構強度、飛行器結構設計與評估、飛行器結構安全與監測、飛行器複合材料性能分析及設計、飛行器特種材料與結構)、動力學與控制(衞星總體設計與關鍵技術、飛行器氣動彈性技術、飛行器動力學、飛行器導航制導與控制、飛行器系統仿真、無人飛行器技術)。 [1]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機構設置

依據國務院學位辦學科目錄中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屬二級學科設置,並考慮到大連理工大學的實際情況,航空航天學院下設四個研究所。各研究所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氣動與推進技術
(1) 多功能飛行器氣動佈局與推進技術
(2) 計算空氣動力學
(3) 航空航天發動機氣體動力學與氣動彈性力學
(4) 航空航天熱防護技術
(1) 飛行器結構優化設計技術
(2) 飛行器複合材料力學性能分析及設計
(3) 飛行器動力學建模與控制
(4) 多功能飛行器設計理論與技術
3.航空航天控制科學與工程
(2)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4.人機與環境工程
(1) 航天器環境模擬、建模、仿真技術
(2) 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與空間生物技術
(3) 人、機與環境虛擬仿真技術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信息服務

航空航天專業信息網絡免費電子雜誌《凌雲飛天》(Space Travel)半月刊由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主辦。
由航天科技集團第十一研究院主辦的《氣體物理》(Physics of Gases)雜誌網站掛靠在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方針,積極開展與學術界和航空航天業界的合作交流。
參考資料